布鲁氏菌病的防控工作不能松懈

布鲁氏菌病属于重大人畜共患传染病,与狂犬病、非典型肺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均属于乙类传染病。目前北方感染率远高于南方,呈现出由北向南的扩散趋势。我国一直以来都极其重视布鲁氏菌病的防治工作,但由于动物长途调运难以监管等原因,布鲁氏菌病的防控任务仍然非常严峻。

1.羊种布鲁氏杆菌正成为主要流行菌株

我国面临多个牛、羊来源的布鲁氏杆菌共同流行、且跨种间传播的局面。上一年度的布氏杆菌病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当前主要流行菌株为牛种3型、羊种1型、与羊种3型。其中羊种3型普遍出现在牛、羊、犬、人中,近年来约80%的人群病例均由羊种3型造成。羊种3型布鲁氏杆菌在畜-人间的传播已形成规模,一旦变异后可进行人-人间传播,将带来公共卫生安全事故。与此同时,宠物犬也成为了人群感染的新隐患。

2.实验室改造菌株进已经大批量的进入自然环境

根据我国农业部号公告规定,为保证兽用生物制品的安全性,新产品开发应在3个以上省市开展规定数量的动物临床试验,其中牛为头、羊为只。目前中国农业大学等多家单位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布鲁氏杆菌基因缺失毒株的临床安全性试验,同时新疆天康公司的布鲁氏菌病基因缺失活疫苗已经获得新药证书,即将大规模临床应用。由于布鲁氏菌病防控存在天然的特殊性,众多经过基因编辑的活菌接种动物群体,不仅存在生物安全风险,而且让已经困难重重的布鲁氏菌病的防控工作更加艰难。

3.基层不按规定进行免疫,严重阻碍了疫病的净化进程

由于布氏杆菌感染与疫苗免疫在临床上无法区分,我国严格限制了布鲁氏菌病活疫苗的使用范围,以达到疫病净化目标。国家“布鲁氏菌病防治计划(-年)”对各类地区、各类种群的布鲁氏菌病免疫方案做了细致的规划与要求,其中一类地区种畜、奶畜原则上不免疫,二类等地区严禁免疫。统计结果显示,由于未按规定开展免疫,大部分地区牛奶中布病抗体阳性率达到70%。由于布氏菌病活疫苗的滥用对诊断检测造成了严重干扰,导致净化目标越来越难以实现。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xuebiao.com/blsgjbyf/1238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