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报年第5期总第期

二院简报

年第5期(总第期)

医院

年5月31日

本期要目

▲办公室:区卫健局胡书记一行调研中心工作▲护理部:护士节系列活动▲护理部:组织N0级护士理论、技能考核▲公卫科:精准扶贫送健康体检签约暖人心▲信息科: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婴幼儿常见传染病,该病全年均可发病,好发于夏秋季节。任何年龄均可患此病,但以5岁以下儿童为主,约占病人数的85-95%。主要通过人群间的密切接触进行传播,亦可通过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临床表现主要为发热,在手、足、口、臀部出现丘疹、疱疹,可自愈,不留痂。该病隐性感染率高,显性感染症状一般轻微,仅需对症治疗,预后良好。少数病例可有脑炎、心肌炎等并发症,个别危重病人可因多种原因导致死亡。

  预防手足口病必须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口腔清洁,预防细菌继发感染,餐后应用温水漱口。要注意居室内空气流通、温度适宜,多饮白开水或清凉饮料,多吃新鲜蔬菜和瓜果;经常彻底清洗儿童的玩具或其他用品。在手足口病流行时,家长尽量少让孩子到拥挤的公共场所,减少被感染机会。此外,家长还要注意婴幼儿的营养、休息,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抵抗力。托幼机构做好晨、午检,发现疑似病人,及时隔离治疗。

2.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临床上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大便多先呈水样便,后转为粘液或脓血便,症状较重者或儿童病例中一部分可发展成中毒性菌痢,危及生命。该病主要通过饮用或食用被痢疾杆菌污染的水、食物传播,也可通过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主要感染对象为学龄前儿童、小学生及成年人。该病在预防上应注意饮水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不卫生、不洁食品;喝开水做到饭前便后洗手。

3.布病

  布鲁氏杆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传染病,传染源主要为牛羊等各种饲养动物,我章丘区以羊为主。

  传播途径:1、经皮肤、粘膜直接接触感染:从事牛羊等家畜饲养、屠宰、皮毛加工和兽医等职业,可通过接触病畜分泌物和被污染的物品、皮毛、工具等而感染。2、经消化道感染:主要是食入被污染的水或食物,经口腔、食道粘膜进入体内,如生吃或食用未经煮熟的牛羊肉等。3、经呼吸道感染:吸入被布鲁氏菌污染的飞沫、尘埃等而感染。人与人之间不传染。人患布病后主要表现为长期发热、乏力、头痛、全身肌肉酸痛、多汗、肌肉关节痛和肝脾肿大等,男性可患睾丸炎造成不育,孕妇患病可致流产。

  主要预防措施:1、对家畜要实行圈养,严禁放养,家畜圈舍要定期用生石灰消毒,新进家畜要先分圈饲养观察一段时间。病畜隔离饲养,及时淘汰。2、从事家畜养殖、屠宰、皮毛加工、挤奶、肉类和乳制品加工销售等人员工作时要做好个人防护,要戴口罩、手套、穿工作服。工作服严禁穿出工作场所或拿回家,工作中禁止吸烟、喝水和吃东西,工作后注意洗手。为家畜接生时要戴手套,禁止徒手接生,家畜流产物要深埋消毒处理。3、牛羊肉烹调熟透后食用,特别吃涮火锅时,一定要煮熟煮透;生熟肉案板一定要分开使用,案板和操作容器一定要清洗并用热水烫洗,必要时消毒;不吃来源不明或未煮熟的家畜内脏和奶制品。4、从事家畜养殖、屠宰、皮毛加工贩卖、挤奶等职业人员,一旦出现长期发热、乏力、头痛,全身肌肉关节酸痛,多汗等症状要及时就诊,也可到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咨询检测。

4.细菌性食物中毒

  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患者摄入被细菌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物或水所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根据病原体不同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主要病原体以沙门菌、变形杆菌、葡萄球菌、食物中毒较为常见,其次为副溶血弧菌、蜡样芽孢杆菌、肉毒杆菌等。不同中毒机制的食物中毒其临床表现通常不同,感染型中毒一般主要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症状为主,通常伴有发热;而毒素型食品中毒除了表现为胃肠道症状,还可表现有神经系统、造血系统等症状,很少有发热症状。

5.其它感染性腹泻

  其它感染性腹泻临床上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等症状,主要通过被污染的水、食物传播,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幼儿及青壮年发病较多。预防上应注意饮食饮水卫生,做到饭前便后洗手,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托幼机构等集体单位应加强晨检,发现病人及时隔离治疗。不喝生水,不吃不洁食品,把好病从口入关是预防肠道传染病的有效措施。

肠道传染病发生的主要原因是食物在运输、储藏、销售等过程中受到致病菌污染,而被污染的食物未经烧熟煮透或煮熟后又受到污染,同时温度较高又给致病菌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因此市民预防的重点为,选择新鲜、干净、保质期内的食品;注意冷藏食品,对食品烧熟煮透;煮熟的食品立即食用,需贮存冷藏时,应生熟分开;储存过的食品食前需彻底加热;保持厨房、食品容器等的清洁卫生;使用符合卫生要求的水;处理及食用食品时需反复清洁双手;此外,发生腹泻症状,应及时就诊。

(防疫科高峰)

院感小知识:

皮肤消毒剂不是涂到皮肤上就能消毒

临床工作中使用最多的就是消毒剂,什么是消毒剂?什么是皮肤消毒剂?那么使用消毒剂要注意哪些问题呢?

消毒剂是指能杀灭传播媒介上的微生物并达到消毒要求的制剂。消毒剂按其杀灭微生物的效能分为:低效消毒剂、中效消毒剂、高效消毒剂。皮肤消毒剂通常用于完整皮肤的消毒剂包括醇类消毒剂、碘类消毒剂、胍类消毒剂、季胺盐类消毒剂、酚类消毒剂和过氧化物类消毒剂等。

皮肤消毒必须遵循规范流程,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才能真正达到消毒作用。无论是进行静脉输液、外科手术还是其他有创操作,进行皮肤消毒是必须的程序,也是降低手术和有创操作相关感染风险的关键步骤。为了保证皮肤消毒效果,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彻底清洁是保证消毒效果的前提:皮肤消毒剂要视皮肤的污染情况对皮肤进行不同程度的清洁。对于卫生情况较好,无明显肉眼可见污物的,直接消毒即可;对于卫生条件较差,有肉眼可见污渍时,应先对待消毒区域的皮肤进行彻底的清洁和去污,再进行皮肤消毒,否则会影响消毒效果。

2、正确的消毒剂浓度:消毒剂使用的浓度是指消毒剂中主要有效成分的含量。切勿将消毒剂原液错误的当作%的浓度进行稀释使用。每种消毒剂都有其效果最佳、副作用最低的消毒浓度。比如75%的乙醇消毒效果最佳,过高浓度的乙醇会在细菌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其进入细菌体内,难以将细菌彻底杀死。

3、正确的消毒涂擦方法:肌肉、皮下、静脉注射及针灸部位和各种诊疗性穿刺应以注射和穿刺部位为中心,由内向外缓慢旋转涂擦,涂擦范围直径≥5cm,涂擦2遍,作用时间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书。中心静脉导管穿刺部位消毒范围直径应15cm。手术切口部位皮肤消毒应在规范的手术前皮肤准备的基础上,用浸有相应消毒剂的无菌棉球或其他替代物品,以手术野为中心由内向外(污染手术如浓重等由外向内涂擦消毒)涂擦2-3遍,涂擦范围应在手术野向外扩展≥15cm。

4、消毒剂足够的作用时间:暴露时间是指消毒或灭菌物品接触消毒或灭菌因子的作用时间,即消毒剂对微生物的杀灭时间。不同的消毒剂的暴露时间不同。皮肤消毒剂的暴露时间通常为1-5分钟,或者以所用消毒剂彻底自然干燥为准。如果达不到暴露时间,皮肤微生物未被彻底杀灭就进行侵袭性操作,极有可能随操作器械一起进入人体无菌组织或腔隙,医院感染。不应该用无菌棉签或纱布来擦拭尚未干燥的消毒剂。

5、消毒剂应在有效期内使用:消毒剂的有效期应参照使用说明书。消毒剂一经打开,应注明开瓶日期,开瓶后的有效期应遵循厂家使用说明书,无明确规定使用期限的应根据使用方法及频次、环境温湿度等因素确定使用期限,确保使用中皮肤消毒液微生物污染指标低于10CFU/ml。连续使用最长不应超过7天。

(院感科王洁)

简讯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清理整顿和年排污许可发放登记工作的有关部署,5月27日下午,章丘区医疗单位排污许可培训会议在明水环保所会议室召开,各医疗单位负责环保工作的人员参加。会上,环保局总量办康工程师就排污登记及排污许可的填报标准,操作步骤进行了详细讲解。排污登记的单位现场填报,现场发证。我中心属于排污许可范围,流程复杂,需要填报及准备的材料较多,总务科正积极准备相关材料,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待环保部门通知后及时申报,争取按期完成排污许可证的申报工作。

(总务科韩增雷)

护理光荣榜

5.12护士节期间,我院全体护士认真落实区卫健局以及院内护士节活动方案,围绕“致敬护士队伍、携手战胜疫情”这一护士节主题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在区里的优秀先进评选以及院内的微课比赛、文书比赛活动中,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及获奖人员,现对她们提出书面表扬。

区级荣誉:

“战疫优秀护士”:内科牛营珺(战疫岗位—医院)、手术室张坤(战疫岗位---隔离点取咽拭子)、门诊于珊(战疫岗位---预检分诊)

“岗位优秀护士”:妇产科石忠曙、普外科韩梅、康复科王妍

院内荣誉:

护理微课比赛:

一等奖:刘鑫、石忠曙、王妍

二等奖:张坤、时闪闪、王方会、安玉

三等奖:李光儒、刘敬、郭延杰、刘胜男、李迎华

护理文书比赛:

一等奖:马素玲

二等奖:高迎春张茂兰

三等奖:胡继美王文琪陈剑平

(护理部杜长清)

自年5月1日起,查体科重新成立了!开展项目包括健康证、招工、个人、单位、保险公司的查体。近期,科室主要任务是招工查体,出具健康证明,配合公卫科开展了大篷车老年人查体,主要负责测血压,发放试管工作。

五月份共出具健康证免费查体人数人,其中招工、个人53人,招工、个人、健康证复查查体总收入是元。随着查体科重新成立,各项工作在领导的支持下稳步开展!查体科工作人员在保证好服务的前提下,对每一位体检人员的查体内容做到认真查对。跟各科室做好沟通,保证每位体检人员的顺利检查。(查体科魏迪)

电子版阅读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xuebiao.com/blsgjbys/1161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