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病非“布”病
布病者,何许“人”也?
不是“cloth”得了病,也不是“不”得了病,而是一种“了不得的布鲁菌氏菌”导致的人畜共患传染病。
每年3-8月份是布病的流行高发季,近年来随着人畜患病率的提高,布病不仅是影响我国畜牧养殖业的重要因素,还成为影响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风险,因此有必要了解一下布病的真正面貌了!
消毒君
写在正文边上的话
何为布病?1
12
布病
又称布鲁氏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以感染家畜为主的一种常见的人兽共患传染病。主要通过皮肤粘膜、消化道和呼吸道感染,其临床表现为长期发热、伴有多汗、关节痛及肝脾肿大等。
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发病高峰在3-8月份。
一般情况下,在牧区和农区,人与家畜接触频繁,感染机会也相对增加。初次之外,
布病疫区的旅游史,也是布病发生重要因素。
传播途径
2
WATCHOUT!
注意防护
通过体表皮肤黏膜(直接接触感染)、
消化道(食物或饮水)、
呼吸道(飞沫与尘埃)侵入机体。
人主要是通过接触感染布鲁氏菌的牛羊等动物的
分泌物、排泄物、流产物或者
食用带菌的奶、肉制品。
一般不存在人和人之间的传染
布氏三剑客
牛、羊、猪等动物最易感染该病,
人类接触带菌动物或食用病畜及其乳制品可被感染。
症状与危害
3
人类普遍容易感染布病,尤其是接触病畜的兽医、检验人员、饲养放牧人员、皮毛加工、屠宰、挤奶人员等,受到布氏菌侵入人体后,
在一定条件下均可以发病。
常被人们称为蔫巴病、千日病、懒汉病。
布鲁氏菌侵入人体后,潜伏期一般为1-3周,平均为2周,最短仅3天,最长可达一年。如果治疗不及时易转成慢性,将对身体造成终身的危害。慢性期多为固定性关节疼痛。晚期可导致关节僵直或畸形,甚者骨质破坏,以及劳动能力和生育能力的丧失等。
防治措施4
坚持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抗菌疗法,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原则。由于布病病程长短不一,多数患者只要治疗及时、措施得力,一般预后良好。布病本身不易引起死亡,但要注意布病的慢性化,慢性化不仅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还会产生多种并发症,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高危人群(兽医、检验人员、饲养放牧人员、皮毛加工、屠宰、挤奶人员等),做好个人卫生的同时还要做好完备的安全消毒防护措施。
做好个人防护
接触牛羊等家畜、清理圈舍、给牛羊接生及处理流产物时,要穿戴好防护服,并及时消毒隔离。流产物要进行深埋或焚烧,不要随意丢弃,完成后要用肥皂认真洗手。
注意饮食卫生
不食未经消毒灭菌的奶和奶制品。不食用患布病动物的肉及肉制品。
选购有检疫标志的肉制品
购买牛羊肉时,要选择有检疫标志的牛羊肉。对那些未经检疫或来路不明的牛羊肉、病死畜的肉,必须坚决做到不买、不吃、不接触。
如何做好正确的消毒防护?
布鲁氏菌对湿热、紫外线和各种射线以及常用的消毒剂、抗生素、化学药物均较敏感
Part1
1.地面、墙壁及门窗
用0.2%~0.5%过氧乙酸溶液或mg/L~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84)喷雾。泥土墙吸液量为ml/m2~ml/m2,水泥墙、木板墙、石灰墙为ml/m2。地面消毒先由外向内喷雾一次,喷药量为ml/m2~ml/m2,待室内消毒完毕后,再由内向外重复喷雾一次。以上消毒处理,作用时间应不少于60min。
Part2
2.空气
房屋经密闭后,以2%过氧乙酸溶液(8ml/m3)气溶胶喷雾消毒,作用30min~60min,或每立方米用15%过氧乙酸溶液7ml(1g/m3),薰蒸2h,即可开门窗通风。
Part3
3.衣服、被褥
(1)耐热、耐湿的纺织品可煮沸消毒30min,或用mg/L~mg/L有效氯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min;
(2)不耐热的毛衣、毛毯、被褥、化纤尼龙制品等,可采取过氧乙酸薰蒸消毒,每立方米用15%过氧乙酸7ml(1g/m3),放置瓷或玻璃容器中,加热薰蒸1h~2h。
除此之外
发生疫情的饲养场对患病动物污染的场所、用具、物品严格进行消毒。
饲养场的金属设施、设备可采取火焰、熏蒸等方式消毒;
养畜场的圈舍、场地、车辆等,可选用2%烧碱等有效消毒药消毒;
饲养场的饲料、垫料等,可采取深埋发酵处理或焚烧处理;粪便消毒采取堆积密封发酵方式。皮毛消毒用环氧乙烷、福尔马林熏蒸等。
——END——
参考引文:
《消毒技术规范(2版)》
《布鲁氏菌病防治技术规范》
《国家布鲁氏菌病防治计划(—年)》
《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7版)》
《布鲁氏菌病诊疗方案》
欢迎投稿
欢迎投稿分享工作动态、心得经验以及新知识。联系-投稿邮箱:
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