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脱贫攻坚战怎么打

我国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年底贫困人口减少至万左右。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说:“脱贫攻坚大局已定。从目前看,总体上完成任务应该问题不大。现在,我们要由打赢向打好转变。”

究竟怎么转变?

  现行扶贫标准科学合理,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是保证现行标准下的脱贫质量。

怎样才算打好?

“以前脱贫攻坚战把比较大的精力用在了能不能完成、怎么完成脱贫任务上,现在不仅要完成任务,而且要把仗打好。”刘永富说,打好脱贫攻坚战就是要朝这个方向努力:党和政府、社会各方帮助,贫困地区、贫困群众自身努力,贫困地区环境条件改善,贫困群众思想观念转变,劳动技能提升,有稳定的收入渠道,脱贫质量有保证。

是不是要提高扶贫标准?

  “脱贫攻坚战由打赢向打好转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底色才更亮,这也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在扶贫领域的具体体现。”华中师范大学减贫与发展研究院院长陆汉文说,“打好”不是要提高扶贫标准,它的核心要义是保证现行标准下的脱贫质量。

  “我国现行的扶贫标准是科学合理的。”国务院扶贫办党组成员夏更生认为,现行扶贫标准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也高于国际标准,而且除了收入标准,还有“两不愁三保障”标准。

如何理解?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既不降低标准,也不吊高胃口。

夏更生认为,降低扶贫标准会影响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影响脱贫攻坚的质量和全面小康的成色。实际工作中要防止简单地以收入标准代替“两不愁三保障”标准,防止简单地“一兜了之”等做法。

 盲目提高标准会怎样?夏更生坦言,这不仅会增加脱贫攻坚的难度,加重财政负担,而且往往难以兑现,即使一时兑现,也很可能不可持续。他提醒,在吊高胃口方面要防止三种倾向:第一,防止把“义务教育有保障”变成“上什么学都不用花钱”;第二,防止把“基本医疗有保障”变成“看什么病都不花钱”;第三,防止把“住房安全有保障”变成“住大房、住好房”。

  “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在扶贫标准上做一些加法,但不应该吊高胃口,也不能搞成一种政策养懒汉的导向,更不能作为党和政府的承诺事项。”夏更生说。

  深度贫困、因病致贫等“硬骨头”不少,扶贫工作还有作风问题,脱贫攻坚战面临的困难不能低估。

  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取得历史最佳战绩。形势大好,尤须兢慎。对此,刘永富有着清醒的认识:“脱贫攻坚的成绩不能高估,困难不能低估,问题不能回避。”

  深度贫困致贫原因复杂,堡垒有待全力攻破。全国还有约个贫困发生率超过18%的深度贫困县,2.98万个贫困发生率超过20%的深度贫困村,这些都是脱贫攻坚的难中之难。

  特殊贫困群体脱贫难度大,需要加力攻坚。我国约万贫困人口中,持证残疾人和65岁以上的老人超过了万。对特殊贫困群体要采取更有力的举措,更精准地帮扶,对有劳动能力的进行产业扶贫,对没劳动能力的做好政策兜底。

  因病致贫是脱贫攻坚的一块硬骨头,必须尽快啃下。年底,全国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家庭还有万户。中科院区域农业与农村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彦随说,因病致贫占比高,贫病交加群体脱贫难,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牵住这个“牛鼻子”,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

如何做到?

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从打赢转向打好,要求更高。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保持现行标准下的脱贫质量。记者采访中发现,脱贫质量不高、不稳定问题在一些地方隐忧不小。比如,有的地方为如期完成脱贫任务,干部帮扶多,贫困群众的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发展能力提升不够,脱贫成了“拖贫”。有的地方贫困户入股新型经营主体领取分红,年合作期满后双向自主选择,继续合作不确定性很大。不少贫困户脱贫基础脆弱,持续增收挑战大,遇到农产品价格起伏较大或有家人得病、孩子上大学,很容易返贫……

提高脱贫质量,打好脱贫攻坚战,关键在人。

随着脱贫攻坚深入推进,一些贫困群众内生动力不足问题日益凸显。国务院扶贫办全国扶贫宣传教育中心副主任刘晓山说,高质量脱贫要求物质和精神都要实现脱贫,不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脱贫是不长远、不稳定的脱贫。要把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通过政策引导、宣传教育、技能培训等多种方式,让贫困群众有志气,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范小建建议,改进帮扶方式,把帮扶措施与贫困群众的参与和义务联系起来,通过外力帮扶激发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

  让扶贫干部长本事并大显身手,脱贫攻坚质量就有保证。

  作风过硬,才能更好攻城拔寨。国务院扶贫办综合司司长苏国霞介绍,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决定将年作为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在六个方面采取九项措施,在全国范围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刘永富介绍,要用一年左右的时间集中解决扶贫领域作风突出问题,确保取得阶段性成果,并且把作风建设贯穿到脱贫攻坚全过程,持续推进。

  能力提升,才能适应新要求。“一些扶贫干部确实存在作风问题,但我身边的扶贫干部整体上都是超常规付出,很苦很累,工作出现问题很大一部分其实是能力原因,个人能力不适应高质量脱贫的要求。”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巴拉贡镇昌汉白村第一书记杨恒说。据介绍,国务院扶贫办将加大对扶贫干部培训力度,让他们熟悉政策、掌握方法,提高精准扶贫的工作能力。

  难干的事要派能干的人,打好脱贫攻坚战要尽锐出战。不久前印发的《关于加强贫困村驻村工作队选派管理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大选派力度,增强帮扶效果,强化管理措施,提高服务水平,让驻村干部更好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夏更生介绍,深度贫困村是打赢脱贫攻坚战最薄弱的环节,也是帮扶工作的重中之重,各地都加强了选优派强的力度,驻村工作队一般都派中央国家机关和省直机关的干部,队长一般是由处级干部或者处级后备干部担任。

  打好脱贫攻坚战,还要把好考核退出关。国务院扶贫办考核评估司副司长杨炼介绍,从目前的考核情况分析,脱贫质量不高问题比较突出,一些地方把预期收入算为实际收入,搞“算账脱贫”;一些地方搞突击脱贫;一些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没有实现就“被脱贫了”。

  刘永富介绍,下一步要强化脱贫攻坚督查巡查,把抽查暗访作为主要方式,推动政策举措落地,督促整改问题,同时继续实行最严格的考核评估,确保精准脱贫。

(来源:人民日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xuebiao.com/blsgjbys/1384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