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贫困户致贫原因有多种,因病、因学、因灾致贫等等。这些都不要紧,在现如今党和政府脱贫好政策和各级扶贫干部的帮扶下,只要你肯干舍得下苦,就没有脱不了的贫。而在脱贫攻坚中,最让帮扶干部头疼的是那些因“懒”致贫的人,任你跑断腿、磨破嘴、帮到家,他就是好吃懒做怕动弹,得过且过混日子。
怎样让这样的懒汉转变思想,从“让我干”到“我要干”,从而摆脱贫困,走上致富之路呢?今天,三秦都市报记者就给您讲一个发生在宜君县的真实故事,看一名懒汉在国家政策和镇村帮扶干部的帮助下,是如何甩掉“懒”名脱贫摘帽的——
说起今年54岁的岳金良,当初在村里也是思想比较超前的小青年,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刚结婚不久的他就和妻子一同出外打工。起初生活还不错,可随着两男一女3个娃的出生,奶粉钱、学费钱、吃喝钱一路压来,加上岳金良好吃懒做,仅有媳妇一人忙里忙外操劳家务,导致家里耕地荒芜无收成,打工挣的钱根本不够花。这样,家里的矛盾就出来了,媳妇经常为一些琐事跟他争吵,说一些他没本事、挣不来钱的气话,久而久之,两口子闹得不可开交。年夏季,与媳妇闹蹦的岳金良一人灰溜溜地回到了老家宜君县尧生镇九寺村,从此不思劳动,成了主要靠吃政府救济度日的闲汉。
据九寺村村民介绍,岳金良回村后住在祖上传下来的两孔窑洞里,家里一贫如洗,要啥没啥。而他一天的心思也不在种地打工上,每天穿得整整齐齐,端着个大茶杯在周围村镇转悠,常常被人误当他是乡镇干部下乡来检查工作的。
村支书王红顺说,那时周边的村民都知道,九寺村的岳金良爱打扮、好闲逛,就是干活没向,在川道里是有名的懒汉。
就这样,岳金良顶着懒汉的名声一过就是六七年。期间,他主要靠4亩多地所产的玉米和政府救济过日子。
转变是从年党和国家实施的脱贫攻坚政策开始的。由于岳金良收入少、家底薄,当年被村里评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各项扶贫优惠政策和县镇村多级帮扶。可政策再好,帮扶干部一再做工作,岳金良还是以心情不好,干着没劲为借口,一时成了村里脱贫的老大难户。
岳金良的事被尧生镇副镇长郭延红下乡调研时听说了。于是,他来到九寺村,第一次见面就看到岳金良穿着白衬衣、蓝裤子、黑皮鞋,正在大树下与人谝闲传。经过与岳金良长谈,发现老岳之所以成为“懒汉”,主要是一直没有从家庭变故中摆脱出来,觉得日子没奔头,思想消沉得过且过而不愿以干活。
找出了问题的症结,郭延红便与九寺村党支部一同研究,如何帮扶岳金良扭转思想,最后决定由村支部书记舒福民具体帮扶他。此后,舒福民有针对性地多次找岳金良谈心,不厌其烦地做工作让他振作精神,告别过去,重新开始。他嘴上答应的好好的,可还是该睡就睡,能懒就懒。
年5月,眼看别人家都将苞谷种到地里了,但岳金良还没有种苞谷的意思,一问他说自己没心情种,钱也不凑手。见此,舒福民自费买来苞谷种子和化肥,叫来耕种机帮岳金良把苞谷种到了地里。
舒福民介绍,年7月的一天中午,他到岳金良家了解情况,推开窑门一看,岳金良赤条条的还在炕上睡大觉。当时他就火了,恨铁不成钢骂老岳不争气,说这样下去将一事无成,会穷一辈子。也许是他说的重了,也许是岳金良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了,当时向支书保证今后会好好干。
做通了岳金良的思想工作,关键还要帮他找准脱贫的项目。年11月,村党支部用元产业发展资金买来4只奶山羊,交由岳金良饲养。老岳这次没有掉链子,在他的精心喂养下,几只羊也争气,第二年就陆续下了5只小羊羔,一下子使他看到了希望。期间,驻村帮扶干部王彦君定期给岳金良家里的羊打针防疫,做养殖技术指导,解除了他养羊怕病的后顾之忧。
从此,周边村民常可以看到岳金良在荒滩地里放羊或割草,再也不闲逛了。都说这个懒汉转性了,知道过日子了。
平时,镇村干部轮番到岳金良家,嘘寒问暖,了解他的需求,鼓励他珍惜如今好时光。夏季雨水多时,干部会来到他家查看,叮嘱他一定要注意窑洞安全;到了冬季,又为他家送来柴米油盐……
这还仅仅是个开始,随着脱贫攻坚的深入,党和国家的扶贫政策进一步在基层落实,贫困户也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帮扶。
让岳金良高兴的是移民搬迁政策的实施,年6月,他告别住了几辈人的土窑洞,在村里第一批搬进政府投资建设的移民新村。住在窗明几净的新家,他再也不用担心窑背掉土的生活了。
年初,尧生镇引进陕西宜上丰衍农业科技发展公司在九寺村建立中药材繁育栽培基地,该村充分依托“宜君丹参”品牌,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为贫困户开辟出了一条增收致富的新路。
岳金良与其他村民一样,将土地流转给公司,每亩地每年五六百元的流转费比往年种苞谷的收入都多。当年4月,岳金良又进入该公司打工,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每年劳务费就能挣1万多元。
年1月,鉴于岳金良的良好表现,九寺村聘任他为护林员,拿上了每月元的固定工资。
这几年来,在村党支部和帮扶工作队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下,岳金良看到了希望,也觉得日子有了盼头。过去是别人喊着让他干活都不干,现在是抢着干活,还怕干得少,如同换了一个人。
在岳金良家,客厅正面墙上挂着他在老窑前和新居前的对比照片。他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就现在来说,我在种植基地务工、土地流转费、公司分红、护林员工资加起来,每年的收入超过2万多元,顶过去一年收入的十几倍。这不,前几天还花了多元,给家里添置了新家具。我家已于年退出贫困户行列,凭自食其力抬头挺胸地生活了。”
副镇长郭延红说:“我们镇村干部在金良身上没少费工夫,当时就想着把他的头调过来,能发挥正能量,带动更多的村民勤劳致富,现在看来是做对了。不然像他这样懒下去就毁了!”
村主任王红顺介绍,九寺村共有6个村民小组户人,村民主要指望种植苞谷维持生计,年村里有贫困户32户64人。通过几年来的脱贫攻坚,在县镇领导的支持帮助下,村里引进了中药材种植公司,采取“支部+企业+基地+农户”合作模式,使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务工等获得稳定收入,仅去年一年,全村人就从宜上丰衍公司挣了40多万元的劳务费,今年前5个月已挣劳务费38万多元,大大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条件。截至年底,全村贫困户实现整体脱贫,过上了过去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
黄宪明记者崔战雄王锋
长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