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活的不断提高,患上糖尿病的人也越来越多,在治疗上西医往往重视“控制指标”,发明了胰岛素、快速降糖的药品,可谓是“救命仙丹”,更限制病患不准吃饭、不准吃糖,结果呢?糖尿病患者不为健康,只是为了达到检查的数据标准而过日子,把指标控制住了,真能使糖尿病患者延年益寿吗?
案例
家住朝阳农村的王从根(化名)两年前发现总是无缘由的浑身没劲,老觉得口渴,尿量大,吃得挺多却逐渐消瘦,到医院糖尿病中心一查,血糖高得吓人,比正常人的3倍还高。老王每天坚持服用降糖药,血糖控制的很好,可没多久眼睛已经开始模糊,到医院检查,发现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为什么指标控制好了,
合并症还是很快早上门?
西医看待糖尿病,主要是以血糖与胰岛素的含量作为医学指标。而中医理论中,没有血糖和胰岛素的概念。中医把糖尿病视为消渴症,中医又将消渴分为三消。在治疗上也是消除症状为出发点。
医宗金鉴:消渴篇。
上消:属肺,饮水多而小便如常。
中消:属胃,饮水多而小便短赤,且多食。
下消:属肾,饮水多而小便浑浊,量多。
三消皆属燥,热病也,然观年老好饮茶者,夜必多溺,则非三消皆燥热也,亦有寒者矣!
中西医在糖尿病上有个共同的认识:西医认为血液中的血糖和中医认为血液中的“热毒”,都是侵害脏腑根源物质。不控制好,就会造成一系列并发症!那么为什么控制好血糖还是会有并发症的出现呢?其中中西医最大的分歧就在于:
热毒不单单只是血糖
中医能治疗糖尿病吗?医学界给出的答案是肯定的,中医治疗糖尿病,分为三步走。
一、补脾健脾
治病根
糖尿病的病根在于胰腺的糖代谢能力下降,而我们通过服用降糖药、注射胰岛素,帮助胰腺分解糖。这就像一个懒汉,干活慢,我们不改变他本人,而是总派人帮他干活。他看到有人替他干活,久而久之只会变得越来越懒。中医在治疗糖尿病上,根本要义就是健脾。上、中、下消只是消渴症表现的形式不同,治疗根本都是要加强脾脏运化能力。如果是在糖尿病发病初期,还没有注射过胰岛素,通过健脾还是能从根本治疗糖尿病的。
北京四大名医——施今墨,有一治疗糖尿病的经典古奇方——三十六味消渴方,兼顾上中下三消的同时,重在健脾。
糖尿病,临床上以高血糖为主要特点,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
血燥阴伤。养血滋阴,生津降火。蒺藜两地汤。白蒺藜10克,沙蒺藜10克,生地10克,熟地10克,麦冬10克,党参10克,五味子10克,绿豆衣12克,元参12克,黄芪30克,山药30克,石斛15克,天花粉15克。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施今墨方。
如果已经注射胰岛素,对胰岛素产生依赖的糖尿病患者,虽然已经摆脱不了胰岛素的依赖,但健脾的意义依旧重要。坚持健脾才能有效扼制病情进展,防止脾脏的进一步退化。
二、清除热毒
治症状
中医治疗糖尿病重在治症状,而重中之重就是清除体内的“热毒”。这种“热毒”并不单单是血糖,中医在清热解毒上也没少下功夫,每一代中医都在不断探索。
高士宗曰:按平脉篇云:肾气微,少精血,奔气上入胸膈,盖精血少,则气逆往上奔,故曰柔弱者必有刚强,谓五脏之精质柔弱而气反刚强,是柔者愈弱,而刚者愈刚强,刚柔之不和也。
[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推荐阅读:
一方绝根糖尿病,永不复发!_永不复发糖尿病祖传老偏方
这2种豆子是“糖尿病克星”,不仅控制血糖不升高,还能瘦身减肥
9年糖尿病花费十万!一把红豆这样用,血糖稳定,连血压也降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