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微生物与免疫学必考知识

绝对干货

第一单元:细菌的结构与生理

细菌是原核生物界中的一大类单细胞微生物

个体形态可分球菌、杆菌和螺形菌,群体形态为菌落(菌苔)

基本结构有细胞壁(肽聚糖)、细胞膜、细胞质和核体

细胞壁:肽聚糖(黏肽)、磷壁酸、脂多糖(内毒素)、染色特性、L型细菌

质粒: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闭合环状双股DNA分子

特殊结构有鞭毛、菌毛、荚膜和芽孢.

荚膜:抵御吞噬细胞的吞噬(胞内菌感染)

鞭毛:运动器官

菌毛:普通菌毛(黏附)和性菌毛(接合),电子显微镜观察

芽孢:不是繁殖方式,是休眠状态,是抵抗不良环境的特殊存活形式,以杀灭芽孢作为灭菌或消毒是否彻底的标准。

染色方法:革兰氏染色、瑞氏染色法、特殊染色

革兰氏阴性菌和革兰氏阳性菌(初染、媒染、脱色、复染)

抗酸染色法:结核分支杆菌(蜡质、糖脂),红色,3%盐酸

布氏杆菌:柯兹洛夫斯基染色,红色

巴氏消毒:低温长时间,在60℃30min

奶牛两病的检测:试管凝集试验和变态反应

生长繁殖基本条件:温度和酸碱度

群体生长繁殖:迟缓期、对数期(重点)、稳定期、衰亡期

细菌代谢产物:热原质(又称致热源)、毒素、侵袭性酶类(代表性酶类)

培养基

麦康凯培养基:大肠杆菌(红色)、沙门氏菌(无色)、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蓝灰色)

厌氧培养基:疱肉培养基

第二单元细菌的感染

正常菌群的作用:颉颃作用、营养作用、免疫作用(非特异性)

内外毒素、类毒素、抗毒素、0.3%~0.4%甲醛

毒血症:即病原菌侵入机体后,仅在局部生长繁殖而不入血,但其产生的外毒素(并非病毒)人血,到达易感组织和细胞,引起特殊的毒性症状。

第三单元细菌感染的诊断

样品保存液:30%甘油缓冲盐水(细菌)、50%甘油缓冲盐水(病毒)

利用生化反应对肠道杆菌进行鉴定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特异性IgM抗体,可进行早期诊断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DNA体外扩增技术

RT-PCR:主要扩增RNA,主要是病毒

第四单元消毒与灭菌

消毒(杀灭病原微生物)、灭菌(杀灭所有病原微生物)、无菌(状态)、防腐(抑制物微生物)

热力灭菌:干热和湿热灭菌;在同一温度下湿热效果好

高压蒸汽灭菌法(.3℃,15~30min):是应用最广、效果最好的方法

煮沸法:℃30min左右,2%碳酸钠提高沸点

巴氏消毒法:葡萄酒、牛奶等消毒,低温长时间(60℃30min)、高温短时间(70℃15s)、超高温瞬时间(℃1-2s)

热空气灭菌法:℃,2h

紫外线:~nm,表面消毒(穿透力弱),空气消毒

电离辐射:“冷灭菌”,穿透力强,医用塑料制品消毒

滤过除菌:0.22~0.45μm,不能除去病毒、支原体

过氧乙酸:过氧化物类,不属于酸类!!!

氢氧化钠(烧碱):2%水溶液杀灭繁殖体和病毒,4%溶液45min杀灭芽孢

一般配成20%的石灰乳涂刷厩舍墙壁、畜栏及地面消毒

熏蒸消毒,温度应不低于15℃,相对湿度60%~80%乙醇(75%)、碘酊(2%)

季铵盐类(改变细菌细胞壁或细胞膜通透性,常用浓度0.1%左右)

第五单元主要的动物病原菌

球菌:链球菌,α溶血(完全不溶血)、β溶血(完全溶血)、γ溶血(不完全溶血)

猪链球菌:l、2、7、9型是致病菌,2型最常见;斑马鱼是动物模型。

蜜蜂的病原:欧洲幼虫腐臭病(蜂房球菌)、美洲幼虫腐臭病(拟幼虫芽孢杆菌、“巨鞭”)、白垩病(蜜蜂球囊菌、孢囊深墨绿色)

蚕的病原:白僵病(白僵菌、真菌、可观察到大量的菱形结晶)、质型多角体病毒(呼肠孤病毒科)、核型多角体病毒(杆状病毒科)

肠杆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

大肠杆菌:麦康凯培养基(发酵乳糖)红色菌落;伊红美蓝琼脂黑色带金属闪光的菌落;引起的常见疾病

沙门氏菌:麦康凯培养基(不发酵乳糖)无色透明菌落;专嗜性沙门氏菌、偏嗜性沙门氏菌、泛嗜性沙门氏菌(鼠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常见疾病

巴氏杆菌科及相关属:多杀性巴氏杆菌(两极着色)、引起的常见疾病

牛出血性败血症:巴氏杆菌;牛肺疫(牛传染性胸膜肺炎):支原体

猪出血性败血症(猪肺疫):巴氏杆菌;猪传染性胸膜肺炎:放线杆菌

猪萎缩性鼻炎:巴氏杆菌+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

鸭疫里氏杆菌:雏鸭传染性浆膜炎;2~3周龄雏鸭;引起的疾病病理变化与禽大肠杆菌类似(三炎)

嗜血杆菌:副猪嗜血杆菌、巧克力培养基、X因子和V因子、格氏病、

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巧克力培养基、V因子、CAMP试验阳性

布鲁氏菌:人畜共患(波浪热),病原局限于腺体组织和生殖器官(赤鲜醇)、胞内菌感染、三种检测方法(首先出现凝集反应,消失较早;其次出现补体结合反应,消失较晚;最后出现变态反应,保持时间较长。)

鼻疽伯氏菌:马、骡、驴等单蹄兽鼻疽、Strauss反应

支气管败血波氏菌:犬传染性气管支气管炎(幼犬窝咳)和兔传染性鼻炎

幼犬窝咳:支气管败血波氏菌+犬传染性肝炎病毒

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4℃可生长,易污染冷藏食品

炭疽芽孢杆菌:菌体最大、两端平切(竹节状)、阳性、在机体内有荚膜(无芽孢),在外界有芽孢(无荚膜)、粗糙型菌落、Ascoli沉淀反应

分支杆菌属:结核分支杆菌、牛分支杆菌(人畜共患)、禽分支杆菌和副结核分支杆菌;

牛分支杆菌:迟发性变态反应(Ⅳ型变态反应)、罗杰二氏培养基

副结核分支杆菌:间歇性腹泻+增生性肠炎

猪痢短螺旋体:猪痢疾(黑痢),特征病变在大肠

支原体(霉形体):“煎荷包蛋状”、禽类慢性呼吸道病(支原体)、猪气喘病(猪肺炎支原体)、牛传染性胸膜肺炎/牛肺疫(支原体)

第六-七单元病毒基本特性及检测

病毒:最小的微生物、nm、痘病毒(最大),圆环病毒(最小)、电子显微镜观察、活细胞内存活、无完整的细胞结构、核酸(DNA或RNA)、复制(増殖)

病毒结构: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结构蛋白和非结构蛋白)、囊膜(有/无)

噬菌体属于尾病毒目

病毒的增殖:实验动物、鸡胚、细胞

重要概念:细胞病变(细胞圆缩、肿大、形成合胞体或空泡)、包含体(某些病毒感染细胞产生的特征性的形态变化,光学显微镜可检测、狂犬病毒Negri氏体、疱疹病毒“猫头鹰眼)、空斑(在细胞进行,纯化、滴定、定量病毒的一个重要手段)

第八单元主要的动物病毒

绵羊痘病毒与山羊痘病毒:存在共同抗原,呈交叉反应。

黏液瘤病毒:兔子、吸血昆虫机械传递、头部广泛肿胀“狮子头”、鸡胚(痘疱)

非洲猪瘟病毒:ASFV、唯一已知核酸为DNA的虫媒病毒、软蜱传递、OIE列为报告疾病

伪狂犬病毒:猪为原始宿主,并作为贮主;基因缺失苗(TK-/gE-),区分免疫猪和野毒感染猪;仔猪表现为发热及神经症状;

马立克氏病病毒:异源疫苗(火鸡疱疹病毒疫苗);4种病型

禽传染性喉气管炎病毒:咳出血样黏液

犬传染性肝炎病毒:1型引致幼犬传染性气管支气管炎,2型引致犬的传染性肝炎(“蓝眼”)

产蛋下降综合征病毒:六邻体蛋白是主要结构蛋白、蛋是主要传染源

猪细小病毒:VP2是主要免疫原性蛋白;具有血凝特性的血凝部位分布在VP2蛋白;初产母猪发生流产等,而母猪本身并不表现临床症状。

犬细小病毒:心肌炎型和肠炎型

鹅细小病毒:小鹅瘟病毒,3-20日龄小鹅,卵黄抗体,被动免疫

猪圆环病毒:PCVl无致病性,PCV2有致病性;断奶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WMS)

马传染性贫血病毒(EIAV):马属动物,发热、严重贫血、黄疸等,首先感染巨噬细胞,然后是淋巴细胞,所有感染马终身出现细胞结合的病毒血症

蓝舌病毒(BTV):蓝舌病、绵羊、OIE规定的通报疾病、吸血昆虫(库蠓)传播、表现为高热,口、鼻黏膜高度充血,唇部水肿,继而发生坏疽性鼻炎、口腔黏膜溃疡、蹄部炎症及骨骼肌变形。

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侵害法氏囊,免疫抑制。

新城疫病毒:RNA病毒、血凝素(H)、神经氨酸酶(N)

小反刍兽疫病毒:对山羊及绵羊致病,OIE规定的通报疫病,症状与牛瘟相似,消化道糜烂性损伤,回肠、盲肠、盲一结肠交界处和直肠严重出血

犬瘟热病毒:双相热

狂犬病病毒:脑组织切片检测Negri氏包含体

牛暂时热病毒:牛流行热病毒或三日热病毒,病程最短

流感病毒:8个片段,RNA病毒,H5/H7为高致病,OIE规定的通报疾病,

禽传染性支气管炎病毒:鸡胚卷缩并矮小化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蓝耳病”,抗体依赖性增强作用

口蹄疫病毒:7个主型、偶蹄目动物、虎斑心、3ABC抗体可区分野毒感染与疫苗接种

鸭肝炎病毒:主要感染5周龄以内的小鸭,角弓反张

兔出血症病毒(RHDV):VP60是病毒免疫保护性抗原

猪瘟病毒(CSFV):E2是保护性抗原、三个特征性的病理变化

日本脑炎病毒(JEV):蚊虫叮咬传播;猪是主要的储存宿主和扩散宿主

朊病毒:传染性海绵状脑病的病原,疯牛病”,传染性的蛋白质颗粒无核酸

第九单元抗原与抗体

抗原:免疫原性、反应原性、半抗原

分类:同种异型抗原(血型抗原)、异嗜性抗原

抗体:IgG、IgM、IgA、IgE和IgD五种(重链)

IgG:含量最高,主要抗体。持续时间长

IgM:最早产生,抗感染免疫的早期作用,早期诊断

IgA:黏膜免疫

IgE:介导I型过敏反应,在抗寄生虫感染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第十单元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

中枢免疫器官(骨髓、胸腺、法氏囊)、外周免疫器官(脾脏、淋巴结)

免疫细胞:T细胞和B细胞;

抗原递呈细胞(APC):单核吞噬细胞、树突状细胞、B细胞

细胞因子:干扰素(IFN-α来源于病毒感染的白细胞,IFN-β由病毒感染的成纤维细胞产生)

补体:56℃30min可灭活

第十一单元免疫应答

免疫应答包括先天性免疫应答和获得性免疫应答

致敏阶段、反应阶段、效应阶段

产生的部位:外周免疫器官

细胞免疫:CTL、TDTH细胞

体液免疫:初次免疫和再次免疫

抗体的功能:中和作用、免疫溶解、免疫调理、局部黏膜免疫作用、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

第十二单元变态反应

Ⅰ~Ⅳ四型,前三型是由抗体介导的;Ⅳ型则是细胞介导的

过敏反应型(Ⅰ型):IgE,过敏反应

细胞毒型(Ⅱ型):抗体、补体、吞噬细胞互相作用;输血反应;新生畜溶血性贫血(新生骡)

免疫复合物型(Ⅲ型):血清病、Arthus反应

迟发型(Ⅳ型):典型细胞免疫;Jones-mote、接触性、结核菌素和肉芽肿

第十四单元免疫防治

天然被动免疫和天然主动免疫、人工被动免疫和人工主动免疫

疫苗:活疫苗、灭活疫苗、代谢产物和亚单位疫苗

免疫接种途径:滴鼻、点眼、刺种、注射、饮水和气雾

第十五单元免疫学技术

凝集反应:IgG和IgM;颗粒性抗原(细菌、红细胞等颗粒性抗原);鸡白痢全血平板凝集试验;试管凝集试验

沉淀反应:可溶性抗原、环状沉淀试验、琼脂凝胶扩散试验、免疫电泳技术(抗原组分可以分开)

标记抗体技术:荧光素、酶(ELISA)、放射性同位素(灵敏度可达纳克(ng)至皮克(pg)级水平,目前最敏感的分析技术)

面授班开课倒计时

赞赏

长按







































北京什么医院白癜风好
北京哪里能治疗白癜风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xuebiao.com/blsgjbyy/161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