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备母猪是猪场的命根子,是猪场生产的后备力量,后备母猪的饲养管理不但影响到猪的发情配种,还会影响到猪的产后哺乳、断奶后发情,还会影响到种猪的利用年限,最终影响猪场未来的生产效益。所以说管理好后备母猪在猪场的生产中是极其重要的一环节,也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的基础。
(一)后备母猪的营养和饲喂
后备母猪由于采用限制饲养,所能吸收的营养低于自由采食,但对繁殖及身体发育所需要的营养必须满足,主要是维生素A、维生素E、钙、磷(母猪解密)等,如仍喂育肥猪料,则不能满足后备的营养需要,所以后备母猪必须饲喂专用的后备猪料,50-60千克的后备母猪其蛋白质水平必须保持在16%以上,否则会推迟性成熟。现代后备母猪的营养需要是:粗蛋白16%,消化能2.大卡,赖氨酸0.7%,钙0.95%,总磷≥0.6%。配种后的营养水平同怀孕母猪。后备母猪过肥、生长过快往往会延迟发情时间,甚至体重达kg仍未出现初情期,所以限制饲
养已成为后备母猪饲养的一致看法,但在实际工作中又经常出现过分限制,同样也出现发情延迟。后备母猪的饲养要达到这样一个目的,7月龄时达到kg体重并出现初情(大批饲养时应达到50%),可采用以下方式:
一、5月龄前自由采食,体重达70kg左右。
二、5-6个半月限制饲养,饲喂含矿物质、维生素丰富的后备猪饲料,日给料
2kg,日增重g左右。
三、6个半月到7个半月加大喂量(以3kg左右为准)同时饲料加入母猪解密一号促进母猪子宫发育,促进体重快速增长及发情。
四、7个半月以上,视体况及发情表现调整饲喂量,保持母猪8-9成膘。
(二)后备母猪的选留及选购
1、猪场引种前应做好两项准备工作
①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引种计划,包括品种、种猪级别、数量。并做好引种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如在种猪到达前应将隔离舍彻底冲洗、消毒,并且至少空舍7天以上,隔离舍要远离已有猪群。
②目标种猪场的调查了解与选择。
1、选择适度规模、信誉度高、有《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有足够的供种能力且技术服务水平较高的种猪场。
2、选择场家,应把种猪的健康状况放在第一位,必要时在购种前进行采血化验,合格后再进行引种。
3、种猪的系谱要清楚。
4、选择售后服务好的场家。
5、尽量从同一猪场选购,多场采购会增加带病的可能性。
6、选择场家,应在间接进行了解或咨询后,再到场家与销售人员了解情况。切忌盲目考察,导致最后所引种猪不理想或带回疫病。
(三)后备母猪引入后的管理
1、种猪进场及并群五注意
①注意先隔离新引进的种猪,应先饲养在隔离舍,而不能直接转进猪场生产区,避免带来新的疫病或者由不同菌(毒)株引发相同的疾病。
②注意消毒和分群种猪到达目的地后,立即对卸猪台、车辆、猪体及卸车周围地面进行消毒,然后将种猪卸下,按大小、公母进行分群饲养,有损伤、脱肛等情况的种猪应立即隔开单栏饲养,并及时治疗处理。
③注意加强管理先给种猪提供饮水,休息6-12小时后方可少量喂料,第2天开始可逐渐增加饲喂量,5天后才恢复到正常饲喂量。种猪到场后的前2周,由于疲劳加上环境的变化,抵抗力降低,饲养管理上应尽量减少应激,可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和电解质多维,使其尽快恢复到正常状态。
④注意隔离与观察种猪到场后必须在隔离舍隔离饲养30-45天,严格检疫。对布鲁氏杆菌、伪狂犬病等疫病要特别重视,须采血经有关兽医检疫部门检测,确认为没有细菌和病毒野毒感染,并监测猪瘟等抗体情况。隔离期结束后,对该批种猪进行体表消毒,再转入生产区投入正常生产。
⑤注意运动锻炼种猪体重达90千克以后,要保证每头种猪每天
2小时的自由运动(赶到运动场),提高其体质,促进发情。
2、解决隔离期内种猪免疫与保健方面的六个问题
①参考目标猪场的免疫程序及所引进种猪的免疫记录,根据本场的免疫程序制定适合隔离猪群的科学免疫程序。
②如果所引进种猪的猪瘟疫苗免疫记录不明或经监测猪群的猪瘟抗体水平不高或不整齐,应立即全群补注猪瘟脾淋苗。如果猪瘟先前免疫效果确实,可按新制定的本场免疫程序进行免疫。
③重点做好蓝耳病的病原检测,而对于国家强制免疫的疫苗要按国家规定执行(如五号病、某些地方的猪链球菌病等)
④结合本地区及本场呼吸系统疾病流行情况,做好针对呼吸系统传染病的疫苗接种工作,如喘气病疫苗、传染性胸膜肺炎疫苗等。
友情提示!!!
母猪解密Ⅰ号?母猪生产的发动机功效:促发情,促排卵,增强着床率,发情率达90%,配种率达85%以上,可做同期发情,营养调理发情不损伤母猪繁殖器官,不影响母猪使用年限,同时会更好的提高母猪生产性能和使用年限,每窝多加三头小猪我们是认真的,减少便秘肢体病的发生,补充妊娠中后期的生殖营养,减少弱仔死胎的发生,提高机体免疫力排除内菌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