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丨疫情下,肉牛牦牛产业自救自强技术指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国家肉牛产业技术体系就疫情对肉牛牦牛产业的影响在全国27个省(区、市)个县市的多个肉牛牦牛养殖企业(户)进行了系统摸底调研。调研结果表明,由于疫情采取的人员、交通流动等限制,对母牛繁育、肉牛育肥、疫病防控、粪污处理、肉牛屠宰加工、餐饮等肉牛养殖全产业链的各个环节都产生了严重影响,表现为人员雇工无法到岗,饲草料、兽药和防疫物资供给紧张,有病没人看,疫苗免疫无法开展,犊牛(架子牛)无法购进补栏,育肥好的肉牛无法出栏销售,粪污等无法及时外运,屠宰场受到工人缺乏、牛源不足、价格上涨、销售困难等多种因素的交织影响,全产业链养殖企业的餐饮全部停业,据测算直接损失超过亿元。为了给疫情下的肉牛牦牛养殖企业(户)提供技术支持,帮助产业尽量减少损失,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组织专家编写了本技术指南。本指南同样适用于其它类似应急事件和自然灾害发生时肉牛牦牛养殖企业(户)的自强自救。目录

第一部分牛场员工新冠疫情防控应急技术

第二部分肉牛繁育自强自救技术

一、肉牛本交繁殖应急技术二、肉牛新生犊牛护理技术三、肉牛繁殖性能维持应急技术

第三部分肉牛牦牛饲料饲养自强自救技术

一、架子牛和青年牛日粮配方应急调整技术二、育肥期肉牛日粮配方应急调整技术三、繁殖母牛应急饲养技术四、饲料原料就近应急供应技术

第四部分肉牛牦牛防疫自强自救技术

一、牛场生物安全应急控制技术二、牛用疫苗免疫接种应急技术三、牛场传染性疫病应急防控技术四、牛前胃疾病应急防控技术五、牛场产科疾病应急处理技术

第五部分肉牛牦牛环境与饲喂应急技术

一、肉牛日常管理及环境控制技术二、肉牛场粪污贮存、处理与利用应急技术

第一部分牛场员工新冠疫情防控应急技术

(一)技术适用范围

鉴于离新冠肺炎疫情完全控制尚待时日,乡村部分道路封闭、人员出入管控等社会联防联控措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在当前相关物质紧张的受限情况下,应本着人高于一切的原则做好牛场员工的应急防控。本技术适用于肉牛牦牛养殖企业(户)员工的疫情防控。

(二)技术要点

1、建立疫情防控物资储备措施在疫情防控期间,牛场应积极储备足量的消毒液、手套、肥皂、温度计、红外测温仪、喷雾器等防疫物资。2、员工加强健康管理措施加强牛场员工的健康管理,完善牛场复工人员详细情况登记台账,全面了解牛场员工流动情况,特别是对来自疫情发生地的员工要进行重点跟踪和管理。3、建立体温日常监测制度员工进入场区进行体温监测,体温≥37.3°的严禁进入场区,立即安排就医。4、落实牛场员工个人防护装置和工作流程勤洗手、严消毒、戴口罩、多通风,无特殊情况禁止出场。如场内员工出现干咳、头痛、发热、乏力、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及时隔离并立即指导其到发热门诊就医。5、牛场员工生产及生活中防护措施疫情期间牛场员工在工作中应严格执行工作制度与流程,如果必须开会则缩短会议时间,不在封闭空间聚集。生活就餐实行分时段或分餐制,避免同时聚集用餐与聚会等活动。

明确食堂加工环节严格生熟分开,加强对餐具消毒及管理。

牛场生活服务人员每日岗前必须开展健康检查,测量体温并保留检测记录,如有身体不适要立即遵循“三早一就近”(早发现、早休息、早治疗和就近治疗)处理。

第二部分肉牛繁育自强自救技术

一、肉牛本交繁殖应急技术

(一)技术适用范围

受限环境下人工授精技术人员无法到岗、冷冻精液储备不足或因液氮断供造成无冻精可用,导致能繁母牛无法参配的养殖企业(户),可及时投放公牛开展本交。

(二)技术要点

1、种公牛选择依据

根据区域肉牛改良计划、企业产品定位,结合本场内可用的公牛品种,选择本交公牛。如果企业定位大众化市场,可以选择西门塔尔、夏洛莱、利木赞等品种;如果企业定位高端市场,则选择和牛、安格斯等品种。

2、种公牛选择标准

优先选用临近饲养场繁育的公牛,外选公牛不方便则可选用自家繁育的公牛。若上述渠道无法解决,可临时选用在栏育肥公牛。

3、所选公牛都需要具有较强的雄性

挑选的种公牛须来源于无传染病的牛群,保证健康无病且有较强的雄性,精力旺盛;品种纯正或为该品种高代杂种,体型外貌无明显缺陷。地方品种可选择12月龄以上的公牛,引进品种可选择18月龄左右的公牛;中小型品种公牛体重应达到千克以上,大型品种公牛体重应达到千克以上;但不能过肥。所选公牛骨骼健壮伸展,被毛光泽,肌肉丰满;脖颈长而清晰,肋部深、广,腰部厚、深,尻部长、平,尾根清晰,腿部肌肉饱满。同时,具有明显的雄性特征,生殖器官发育良好,睾丸大小正常,有弹性。要避免选择和母牛有亲缘关系的公牛。

4、投放比例

所选公牛要经过一周左右的爬跨训练。在自然交配的情况下,按照公母比例1﹕20~30投放。为了准确推算预产期和系谱登记,可以采取人工辅助的方式,即公母分开饲养,母牛发情时进行交配,这样可以提高公牛利用效率。成年公牛每天可配2~3头牛,每3天休息一天;青年公牛每天可配1~2头,每2天休息一天。

5、犊牛处理

这些公牛配种生产的犊牛无论公母全部用于育肥,不宜留作种用。

二、肉牛新生犊牛护理技术

(一)技术适用范围

受疫情防控影响,牛场技术人员不能按时复工返岗、繁殖技术人员缺乏,短期内饲草料(原料)供应不畅、库存不足,需加强犊牛接生助产及新生犊牛护理工作,以提高新生犊牛在条件受限时的成活率。

(二)技术要点

1、根据预产期,提前20天准备产房

由于交通受阻,有些牛场日粮搭配变化过大过快甚至精饲料匮乏,导致妊娠母牛营养不良,严重者可能导致母牛早产。因此,根据推算的预产期,提前20天要给临产的妊娠母牛准备好具有保暖条件的产房,保持地面干燥整洁,并喷洒84消毒液或撒布生石灰进行消毒处理,然后铺上5~10厘米厚的清洁、干燥、柔软的垫草。

2、对员工进行接生助产技术培训

由于牛场技术员因疫情防控还没有按时返岗,造成接产助产技术人员不足。因此要对在场人员紧急培训,包括产前接产器械和药品准备,以及接产时机、胎位检查、接产方法、注意事项等。使得每一个员工能够按要求事先准备好接生助产所必需的碘酒、高锰酸钾、干毛巾、产科器械、助产绳、结扎脐带的丝线等。事先对产科器械用碘酒(或高锰酸钾溶液)擦拭或浸泡消毒,晾干备用。如果消毒药品不足,可对助产器械进行火焰消毒,助产绳等进行蒸煮消毒。培训员工掌握恰当的助产时机,母牛在产房出现分娩征兆时,检查胎位若正常,尽量让其自由产出,不宜强行拉出,胎儿头部露出后如果羊膜未破,可用手撕破;如果检查胎位不正遇难产时再及时助产。倒生时,应及早拉出胎儿,以免造成胎儿窒息死亡。

3、对员工进行新生犊牛护理技术培训

(1)及时清理粘液,保障呼吸顺畅

犊牛产出后,应及时消除其口、鼻、耳及身上的粘液。一般母牛会舔去犊牛身上的粘液。如果母牛不能舔掉粘液,则要用柔软清洁的毛巾将全身粘液擦净,避免受凉,尤其要注意擦掉口鼻中的粘液,防止呼吸受阻。有时会出现犊牛口腔周围贮积粘液,没有呼吸或呼吸微弱,但心脏仍有跳动的假死现象,不要轻易放弃抢救!此时,应立即用消毒过的软布将犊牛口腔周围的粘液除去,并使犊牛仰卧进行人工呼吸,或使其倒挂,拍打胸部,使粘液流出。如果不及时救护,就会导致犊牛死亡。

(2)科学断脐,避免脐带炎

通常情况下母牛分娩时脐带会自然扯断脱落,不需要结扎。如果犊牛出生后脐带未扯断或太长时,用消毒剪刀在离犊牛腹部10厘米左右处剪断,将滞留在脐带内的血液和粘液挤净,并用5%的碘酒浸泡2~3分钟后结扎,切记不要把药液灌入脐带内,以免引起脐孔周围组织充血、肿胀而继发脐炎。

(3)称量初生重,记录初生重等性状

在擦干犊牛身体后、吃初乳前,应立即称重记录。如果是肉牛繁育场,还应给犊牛照相、打耳标、建系谱,记录初生重、毛色特征等性状,以便后期评估选配效果和犊牛生长发育情况。

(4)喂足初乳,使其尽快获得抵抗力

犊牛出生后应在30~90分钟内让其吃饱初乳。如果犊牛第一时间没有本能地去吸吮母乳,就需人为把犊牛头引至乳房下,挤出乳汁于手指上,让犊牛舐食,并引至乳头使犊牛吮乳,尽量使其早吃、吃足初乳,以便尽快获得免疫球蛋白形成抗体,增强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如果母牛营养不良导致没有初乳,使用以前冻存的其他牛的初乳代替饲喂。如果没有冻存的初乳,可采用每千克常奶中加入维生素AIU、60毫克土霉素来代替初乳,每次喂2公斤。并在第一次喂奶后灌服50毫升液体石蜡或蓖麻油,以促使胎便排出。5~7天后停喂维生素A,抗生素减半直到20日龄左右。

(5)精细饲养

犊牛出生后一周内,安排犊牛和母牛都在室温18~20℃的产房进行活动,自由吸吮母乳。从第3天起,可以诱导犊牛饮用35℃左右的温开水。一周后,可以诱导犊牛采食一些开食料。期间,要做好带犊母牛的饲养管理工作,尤其要优先满足母牛自身基础代谢和哺乳需要,确保母牛健康和犊牛有充足、优质的母乳。

保持产房和犊牛舍干净卫生,要做到“三勤”与“三净”。三勤:勤打扫、勤换垫草、勤观察;三净:饲料净、畜体净、工具净。犊牛出生1周后,可在产房或舍内自由运动,10天后如果天气晴朗,可让其在室外运动场上每天11:00—14:00短时间运动1~2次,每次半小时。随着日龄增加,运动时间可适当延长,以提高犊牛体质。

三、肉牛繁殖性能维持应急技术

(一)技术适用范围

受疫情防控影响,配种人员缺乏,可以利用同期发情、定时输精等繁殖技术,减少基层配种员的流动性和上门次数。应急状态消除后,对前期营养不足的空怀母牛应加大精饲料喂量,使其尽快恢复膘情,同时可采用同期发情、人工授精技术进行配种,以缩短空怀期。

(二)技术要点

应急状态消除后,应加大前期营养不足的空怀母牛的精饲料喂量,使其尽快恢复膘情,同时可采用同期发情、人工授精技术缩短空怀期,减少基层配种员的流动性和上门次数。

1、同期发情处理

(1)CIDR+PG法

在发情周期的任意一天,记为第0天,放入CIDR,同时肌肉注射苯甲酸雌二醇1毫克,第7天取出CIDR,同时肌肉注射氯前列醇(PG)(0.4~0.5毫克),第8天,肌肉注射苯甲酸雌二醇1毫克,第9天观察发情,输精。这种方法效率比较高,但成本也比较高。

(2)两次PG法

使用氯前列醇(PG)间隔11天两次肌肉注射的方法。即第一次处理后,经10~12天后,再对全群牛进行第二次处理。第二次处理后定时输精。这种方法成本比较低。

(3)两次GnRH法

在发情周期的任意一天,记为第1天,第1天注射GnRH~微克,同时注射hCG国际单位;第8天注射氯前列烯醇(PG)(0.4~0.5毫克);第10天第二次注射GnRH~微克。第11~12天观察发情,视情况适时输精。这种方法实际操作比较简单。

2、适时输精配种

按照表1的时间及时进行输精。

为了达到更好的配种效果,可在输精前1小时注射促排卵3号50微克。另外,配种前注射维生素ADE5毫升/头,对提高母牛受胎率也有一定的作用。?

第三部分肉牛牦牛饲料饲养自强自救技术

一、架子牛和青年牛日粮配方应急调整技术

(一)技术适用范围

本技术适用于受限环境下由于人工、交通运输、自然灾害等原因导致短期内饲草料和供应不畅,库存不足等情况下的架子牛和青年牛的应急饲养。

(二)技术要点

架子牛和青年牛以骨骼和肌肉生长为主,是肉牛骨架搭建的最重要阶段,该时期牛的营养受限,只要能保证骨骼的正常发育,后期会有较强的补偿生长效益。因此,在遇到突发情况下,应及时调整日粮配方和饲喂方式,优先保证其骨骼的生长和群体的健康,增重放在其次。在度过难关的同时尽量保证肉牛群体的健康,为受限环境解除后肉牛的快速生长做好准备。

在饲草料缺乏的特殊时期,无论是精饲料缺乏,还是粗饲料缺乏,都应尽量做到能量和蛋白供应平衡,降低营养物质浪费,视情况减少饲料的用量。

1、精饲料不足或者粗饲料不足

根据当地的饲料资源情况进行饲料配方调整,如果无法保证营养平衡,应优先满足能量和蛋白的需求,同时注意补充矿物元素钙和磷。

精饲料不足时,提高粗饲料的比例,最高可至85-%;同时增加日采食量10-20%。粗饲料不足时,提高精饲料的比例,最高可至75%;同时降低日采食量20-25%。

2、精饲料和粗饲料都不足

如果牛场精饲料和粗饲料都面临缺乏,应首先尽量满足架子牛和青年牛的维持需要,不需要调整日粮配方,仅需降低日饲喂量,饲喂量为平时采食量的65-70%。饲喂模式和管理方式不变。

二、育肥期肉牛日粮配方应急调整技术

(一)技术适用范围

本技术适用于由于疫情防控等造成育肥牛短期饲料原料供应不畅、库存不足,以及其它原因造成的育肥牛短期原料缺乏的养殖企业(户)育肥牛的应急饲养。

(二)技术要点

育肥期肉牛瘤胃及整个消化道发育完善,消化能力强,对各种饲料的适应性也很强。在饲料供应不正常的情况下,通过调整日粮配方组成、营养指标及改变饲养管理,完全可以度过困难时期。

1、精料不足而粗料充足

(1)营养指标:可保持在正常范围内,根据不同品种、日增重大小而定。

(2)降低精补料用量,增加粗料用量,即降低精/粗比

正常情况下育肥期肉牛日粮精补料用料一般占日粮50-80%,在精补料库存不足时应降低其比例,最低可以降低到20%。

(3)尿素的使用:如蛋白质原料不足时,可使用尿素,其用量为用尿素取代日粮总氮的20-25%(约占精料的2-3%),使用时要注意搅拌均匀(最好是TMR),自由饮水,防止尿素中毒。

(4)预防酸中毒:使用青干草、农副产品及秸秆一般不会发生酸中毒,但粗饲料主要是玉米秸秆青贮、皇竹草青贮、象草青贮和酒糟时,应适当使用小苏打,其添加量为日粮的0.5-1.5%,以预防瘤胃酸中毒,同时青贮饲料不能超过整个日粮的80%。

(5)适当增加饲喂量:由于精料比例降低,日粮的营养浓度下降,因此要适当增加饲喂量,以确保肉牛正常的干物质采食量,防止掉膘或日增重水平降低。

(6)增加饲喂次数:由于粗料增加,营养浓度下降,视粗饲料优劣及适口性,可以由早晚2次饲喂改为早中晚3次饲喂,其他饲养管理同平常。

2、精、粗饲料均不足

(1)降低饲喂量及干物质采食量,以度过疫情期。喂量减低比例视饲料缺乏程度及疫情长短而定。

(2)最低饲喂量以维持需要量为红线,可按照平时饲喂量的30%减少,即保持原饲喂量的70%左右,否则育肥牛会严重掉膘、消瘦。

(3)尿素的使用:蛋白质原料不足时参照精料不足的方式使用尿素。

(4)育肥肉牛各体重阶段主要营养素供给量应控制在以下最低线(即维持需要,见表3)以上。

3、精饲料充足,粗饲料不足

根据饲料库存情况调整精粗比例,加大精饲料饲喂量,日粮精粗比例最大不能超过9:1,降低精饲料的日粮蛋白水平2-3个百分点(日粮蛋白水平8%左右),同时可适当降低精饲料营养浓度。

三、繁殖母牛应急饲养技术

(一)技术适用范围

本技术适用于受限条件下空怀母牛和妊娠母牛的应急饲养。

(二)技术要点

在人员、饲料等资源受限的情况下,由于母牛胎儿的母体补偿效应,胎儿的发育短期内一般不会受到影响,因此,如何保证空怀母牛的正常发情,尽量避免怀孕母牛不因营养因素造成早产、难产等是优先考虑的重点。

1、粗饲料充足,精饲料不足

以全株青贮为主,每天应饲喂不少于1kg优质青干草或秸秆类。以其它干草为主时,尽量采用自由采食。精饲料根据妊娠期营养需要适当减量饲喂,空怀、妊娠前期和中期的怀孕母牛可以将精饲料喂量降至每天0-1.0kg/头,妊娠后期可以减少至1-2kg/头。

使用非蛋白氮(尿素)来补充蛋白饲料的不足。使用尿素时应严格遵循以下原则:

(1)尿素的添加量不能超过日粮干物质采食量的1%,最大不能超过g。

(2)添加时要把尿素混入精饲料搅拌均匀,精饲料喂量较少时需再加入部分粉碎的粗饲料进行混匀。

(3)饲喂尿素要设置一周的过渡期,逐渐增加喂量,饲喂尿素后2小时内不要饮水。有条件的牛场使用缓释尿素或糊化尿素则饮水时间不受限制。

(4)氨中毒的应急处理:一旦牛出现不安、呻吟、流涎,肌肉震颤,体躯摇晃,步态不稳,继而反复痉挛、呼吸困难、脉搏加快,从鼻腔和口腔流出泡沫样液体等尿毒中毒症状,应立即灌服食醋或醋酸等弱酸溶液:1%醋酸1升,糖-克,常水0毫升,或食醋毫升,加水0毫升,1次内服。

2、粗饲料不足,精饲料充足

通过调整精粗比,适当增大精饲料喂量以满足肉牛的营养需要量。加大精饲料喂量时应注意防止瘤胃酸中毒。空怀、妊娠前期、妊娠中期精饲料每天最大喂量不宜超过4kg/头,妊娠后期不宜超过6kg/头。日粮添加精饲料喂量0.8-1.5%的碳酸氢钠可以缓解瘤胃酸中毒。一旦出现消化障碍、瘤胃运动停滞等应参照疾病中的应急处理方式进行处理。

充分利用农林副产物类粗饲料资源,经加工调制以提高适口性、提高采食量,确保“饱腹感”。秸秆、枝条类、玉米芯、葵花盘等可以采取铡短(3-5cm)、揉丝等方式进行加工调制,以改善适口性,提高消化吸收率。

3、精饲料、粗饲料均不足

生存第一,有啥喂啥,吃饱为准。

就地就近采购精粗饲料,可充分挖掘当地可饲用的农副产品、林副产品、加工业副产物等非常规资源。

尽量做到日粮中维生素和矿物质不缺乏,尽可能饲喂青绿多汁的胡萝卜、甜菜、马铃薯等。

4、哺乳期犊牛应急饲养技术

根据可能出现的犊牛颗粒料不足、优质青干草不足、母牛母乳量严重不足等情况灵活采用如下应急性措施。

(1)饲草料不足时采取有什么饲喂什么,以玉米为基础粉碎混合饲喂即可,青干草自由采食,确保饮水清洁、充足。

(2)母乳严重不足

代乳粉饲喂:代乳粉用50~60℃的温水按照代乳粉厂家的配比方案,一般为1:7稀释,充分搅拌均匀,然后加入凉开水将水温调至至38℃时饲喂犊牛。每天定时用奶瓶饲喂2次。饲喂后将奶瓶清洗消毒,用毛巾将犊牛口部擦干净。

利用母乳充足的其它带犊母牛代为哺乳:选择健康无病母乳充足的其它带犊母牛,调教其相认后自由哺乳。调教方法,在犊牛后躯和口鼻抹上待哺乳母牛的奶或尿液,待其认可吮吸乳房方才成功。

如果附近有奶牛场多余的牛奶或自己饲养有奶牛,可采用表4的程序饲喂。

应急断奶:对母乳严重不足的母牛应尽早对犊牛进行紧急断奶,既有利于犊牛的生长,也有利于保证母牛的膘情,确保及时发情配种。断奶时将哺乳次数先从2次改为1次,同时让犊牛自由采食用精饲料和干草,自由饮水。

5、应急结束后的饲喂

应急情况结束后,精饲料要做好2-3个月贮备量。由于精料充足,给母牛增加饲料量要注意精料饲喂时的慢慢过渡,至少需要经过6-7天才能将恢复过渡到原有饲喂量。粗饲料的饲喂也应采取逐步过渡的方式,不能突然变为另一种粗饲料,要循序渐进。特别是饲喂没有铡切和熏蒸的稻草更需要注意质量和数量。

6、应急断奶的保温保护

寒冷季节犊牛应急断奶一定要确保做好保温保护,将断奶犊牛单独隔离,采用牛场能有的方便可行的各种加温方式提高犊牛舍的温度,使用加厚垫草、旧木板等方式防止地面受凉。使用旧布或破衣服缠上犊牛的肚子,也可有效防止犊牛着凉。

四、饲料原料就近应急供应技术

(一)技术适用范围

本技术适用于由于疫情防控等应急情况下导致饲料短缺的肉牛养殖企业(户)就近应急采购饲料原料。

(二)技术要点1、肉牛可采食的饲料原料

与奶牛以及其它家畜相比,肉牛更耐粗饲,对饲料原料质量的要求更低,短期营养不平衡或受限造成的影响也能在恢复饲料供应后及时得到补偿。因此,在应急情况下养殖企业(户)可以从就近收集一切可以获得的饲料原料。

(1)精饲料原料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型:农户家中闲置的玉米、小麦、大麦、大米、青稞、红薯(干)、土豆、各种豆类及其饼粕、棉籽及其饼粕、菜籽及其饼粕、芝麻、谷子、亚麻饼粕等等,各类非动物油脂等,以及其它一切人能食用的非动物源性食品。

(2)粗饲料原料

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类型:牛场周边农户的各种加工后的农副产物,各种青绿水果、蔬菜,各种无毒的青绿植物(如树叶及其嫩枝、野草、甘蔗、香蕉茎叶等),各种尚在生长中的青绿作物。

2、精饲料的饲喂

(1)各类精饲料原料(除油脂外)根据能够买到的数量,按照数量比进行粉碎(破碎)后配制精饲料,不需要考虑能量、蛋白等的营养平衡,如能买到50kg玉米,20kg大豆,10kg小米,10kg大米,20kg棉粕,则精饲料配比为50:20:10:10:20。每天每头的喂量按照预估的紧急情况可能持续的天数和能购买到的原料数量确定,但应不超过原来每天的正常精饲料喂量。

(2)注意事项

①大豆等豆类在饲喂之前应该先用锅炒熟,再进行粉碎饲喂。

②每天油脂的喂量不能超过克。

3、粗饲料的饲喂

各类粗饲料的饲喂方法和要求按照精饲料的方式进行。

注意事项

①对于水分过大的青绿饲料要进行适当晾晒或铡短后控水再饲喂,以防肉牛拉稀。

②对于芦苇、棉杆等质地坚硬、木质素含量高的秸秆,应尽量采用粉碎的方式,用水浸泡后饲喂,由于其难以消化,其喂量应控制在体重的1%以内。

4、建立周边饲料供给潜力评估制度

应急状态结束后,肉牛养殖企业(户)应建立对周边地区饲料供给能力的定期评估制度,至少每年要评估1-2次。

评估时要分别评估距离牛场周边1km、5km和10km范围内紧急情况下能够获得的各类饲料原料情况,特别是粗饲料的供给情况。

根据评估情况调整确定牛场的精饲料和青粗饲料的储备情况。

第四部分肉牛牦牛防疫自强自救技术

一、牛场生物安全应急控制技术

(一)技术适用范围

本技术适用于肉牛牦牛养殖企业(户)在疫苗和兽药缺乏时牛场生物安全的应急控制。

(二)技术要点1、设立生物安全标识,采取封闭式管理

封闭牛场,搞好隔离,减少任何外来干扰。牛场生产区或大门外米以上树立生物安全标识,或设立栅栏隔离,严禁外来人员入场。

2、严控进出场人、物流

疫情期间,牛场应积极储备饲料、疫苗、兽药等生产资料,同时严格管控进出场的人、物流,包括牛、人、车辆和设备、饲料和水等。凡进场人或物均严格检查、消毒或防范。

3、牛场员工发生疑似新冠疫情时牛场的应急消毒

牛场在做好常规消毒的同时,一旦发现员工出现新冠肺炎疑似病例,除了疑似病人应及时就医外,应立即使用0.2%~0.5%的“84”消毒液对疑似员工的活动地点、接触物品、居住地点彻底消毒,浸泡衣物30分钟。全场做好清洁卫生,集中消毒,不留死角,使用“84”消毒液(浓度同上)和过氧乙酸(0.2%-1.0%)交替进行,每天1次,连续1~2周。场舍外环境可用2%~4%氢氧化钠(火碱)喷洒(注意个人防护),或者使用20%~25%石灰乳消毒,2天1次,连续2周。

4、发病牛、病死牛和污染物应急无害化处理

疫情期间,在场兽医或饲养人员应加强牛群观察,及时发现群内发病个体,对病牛采取隔离治疗。如果兽医不能返场,驻场人员尽可能与兽医通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xuebiao.com/blsgjbzd/1206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