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病微生物总论及分论

总论1.微生物的分类:1)微生物分类:域、界、门、亚门、总纲、纲、亚纲、总目、目、亚目、总科、科、亚科、总属、属、亚属、总种、种、亚种。2)真菌、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病毒3)常见分型三型八类特点非细胞型微生物病毒、亚病毒和朊粒无细胞结构,结构最简单,体积最微小,能通过滤菌器;单一核酸;活细胞内寄生。自我复制方式进行增殖。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放线菌、螺旋体、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仅有原始核;缺乏完整细胞器。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真菌、原虫细胞核分化程度较高;有丝分裂进行繁殖;有多种完整细胞器。2.细菌结构(1)基本结构:由外向内分别是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1)细胞壁是紧贴细胞膜外的一层坚韧而富有弹性形态、保护细菌、与细胞膜共同完成细菌细胞内外物质交换、决定细菌的免疫原性等功能。G+菌细胞壁由粘肽和穿插于其内的磷壁酸组成。G-菌细胞壁由内向外依次为粘肽、脂蛋白、脂质双层、脂多糖等多种成分组成。2)细胞膜具有物质交换、生物合成、呼吸、形成中介体等作用。3)细胞质为原生质,无色透明胶状物。其内含有质粒、核糖体及胞浆颗粒等有形成分。4)核质由双股DNA链高度盘绕形成,是细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遗传物质。细菌仅有核质,无核膜和核仁,不存在核的形态,故称核质。(2)细菌的特殊结构及其功能。并非所有细菌都具有的结构称为细菌的特殊结构,包括荚膜、鞭毛、菌毛和芽胞。1)荚膜是某些细菌细胞壁外的一层由细菌分泌的粘液性物质。它具有抗吞噬作用、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和黏附作用,是细菌毒力的构成物质。2)鞭毛是某些细菌从胞质内伸出到菌体外的细长弯曲的蛋白丝状物。它是细菌的运动器官,某些细菌的鞭毛与致病性有关。有鞭毛的细菌又分为单毛菌、双毛菌、丛毛菌和周毛菌。3)菌毛是某些细菌表面比鞭毛细、短而直的丝状物。分为普通菌毛和性菌毛,前者数量多,可达数百根,与细菌粘附有关,是细菌致病因素之一;后者比前者稍长而粗,数量少(1-4根),为中空管状物,可传递遗传物质。4)芽胞是某些细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胞浆发生脱水、浓缩,在菌体内形成一个折光性强、通透性低的圆形或椭圆形小体。3.细菌的生理研究细菌的营养、代谢、菌体各成分的生物合成、生长繁殖与生命活动的规律,以及与宿主间的相互作用。(1)细菌的化学组成和物理性状细菌的化学组成:水、无机盐、蛋白质、糖类、脂类、核酸等组成。细菌体内还含有一些特有的化学物质,如肽聚糖、胞壁酸、磷壁酸、D型氨基酸、脂多糖(LPS)等。细菌含有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两种核酸。RNA主要存在于胞质中;DNA则存在于染色体和质粒中。DNA作为细菌的遗传物质,是细菌新陈代谢、生长繁殖和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细菌的DNA碱基配对是腺嘌呤(A)与胸腺嘧啶(T),胞嘧啶(C)与嘌呤(G)。每种细菌DNA中的G+C含量摩尔百分比有一定范围,变化不大,不受菌龄和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2)细菌的物理性状1)带电现象:细菌的蛋白质具有两性解离的性质。正电荷与负电荷相等时,为等电点。G+菌等电点低,为pH2-3,G-菌的等电点稍高,pH为4-5。在中性或弱碱性环境中,其pH高于细菌的等电点,细菌均带负电荷,尤以革兰阳性菌带负电荷更多。细菌的带电现象与细菌的染色反应、凝集反应、抑菌和杀菌作用有密切关系。2)表面积:细菌体积虽小,但单位体积的表面积远比其他生物细胞要大。有利于菌体内外界的物质交换。3)光学性质:细菌细胞为半透明体,当光线照射在菌体上,一部分光被吸收,另一部分光被折射,故细菌悬液呈混浊状态。菌数越多,浊度越大。4)半透性:细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膜都有半透性,使细菌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4.细菌的营养和生长繁殖(1)细菌的营养:将细菌分为两大营养类型:1)自营菌:能以简单的无机碳化物、氮化物作为碳源、氮源,合成菌体所需的大分子,其能量来自无机化合物的氧化(化学能),也可通过光合作用而获得(光能),如固氮菌。2)异营菌:不能以无机碳化合物作为唯一的碳源,必须利用有机物作为碳源和氮源,合成菌体所需的大分子,其所需的能量大多从有机物质氧化而获得。异养菌包括腐生菌和寄生菌两类。寄生菌寄生于活的动、植物,从宿主体内的有机物质中获得营养。所有致病菌都是异营菌。(2)营养物质:包括水、碳源、氮源、无机盐类和生长因子。(3)营养机制:细菌的细胞壁和细胞膜都具有半透性,只能使水分和小分子溶质透过,而大分子蛋白质、多糖、脂类需经细菌的胞外酶水解成小分子物质后,菌体才能吸收(转运)。转运的方式有三类:①离子转运;②透性酶转运;③磷酸转运系统。5.细菌生长繁殖的方式与速度(1)细菌个体的生长繁殖细菌一般是以二分裂方式进行无性繁殖,个别细菌如结核分枝杆菌可以通过分枝方式繁殖。大多数细菌繁殖的速度为每20-30min分裂1次,称为一代,而结核分枝杆菌则需要18-20h才能分裂1次。(2)细菌群体的生长繁殖将细菌接种在液体培养基中或琼脂平板上进行培养,细菌群体就会一代一代地生长繁殖。(3)细菌的生长曲线:将一定量的细菌接种于适宜的液体培养基中进行培养,间隔不同时间取样检查细菌数,观察其生长规律。以生长时间为横坐标,培养物中菌数的对数为纵坐标,可得出一条曲线,称为细菌的生长曲线。生长曲线分为4个时期:①迟缓期:是细菌进入新环境后的适应阶段。②对数期:此期细菌以几何级数增长,在生长曲线图上,活菌数的对数呈直线上升,增长极快。此期细菌的形态、染色性、生理活性都较典型,对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较为敏感。③稳定期:由于培养基中营养物质消耗,毒性产物积聚,pH下降使细菌繁殖速度渐趋下降,细菌死亡数则逐渐上升,细菌繁殖数与死亡数大致乎衡。④衰亡期:细菌繁殖逐渐减慢,死亡逐渐增多,死菌数超过活菌数。6.细菌的新陈代谢新陈代谢是细菌的最基本特征之一,它包括胞内所有化学反应和物理反应的总和。细菌的代谢包括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分解代谢为合成代谢提供所需要的能量和原料,而合成代谢又是分解代谢的基础。(1)细菌的酶类酶是生活细胞合成的特殊蛋白质,具有专一性,能催化特定的基质(底物)而进行特异反应。一个细菌细胞中有多种酶,这些酶足以催化整个细胞的全部代谢活动。细菌产生的酶大部分在细胞内,通常联合成一定的酶系在细胞内起作用,称为胞内酶,如氧化还原酶。有些酶则被分泌于细胞外,在细胞外起作用,称为胞外酶,如一些水解酶。(2)细菌的能量来源1)细菌生物氧化细菌代谢所需能量主要是以生物氧化作用而获得的。物质在生物体内氧化分解,释放能量的过程称为生物氧化。细菌的生物氧化主要以脱氢和失电子的方式进行。脱氢反应是供氢体经脱氢酶的作用将氢脱下,经中间递氢体(如辅酶I、辅酶Ⅱ、黄素蛋白等)传递与转运,最后送交给受氢体而完成。2)需氧呼吸以氧化磷酸化机制产生ATP的分解代谢形式为呼吸,最终电子受体为02。呼吸过程的特点是电子传递链,细菌的呼吸链位于细胞膜上,所需的酶系统各不相同,在需氧呼吸过程中同时还伴有氧化磷酸化作用,可产生并贮存大量能量。3)发酵某些细菌的酶系统不完善,不能将生物氧化过程进行到底,其最终受氢体(电子受体)是有机化合物尚未彻底氧化的中间代谢产物。几乎临床上所有重要的细菌均能通过糖酵解,即E-M途径取得能量。(3)细菌的分解代谢1)糖类的分解各种细菌将多糖分解为单糖,进而转化为丙酮酸,这一过程是一致的。对丙酮酸的利用,需氧菌和厌氧菌则不相同。需氧菌将丙酮酸经三羧酸循环彻底分解成CO2和H2O。厌氧菌则发酵丙酮酸,产生各种酸类(如甲酸、乙酸、丙酸、丁酸、乳酸等)、醛类(如乙醛)、醇类(如乙醇、异丙醇、丁醇等)、酮类(如丙酮)。2)蛋白质的分解蛋白质分子在细菌分泌的蛋白质水解酶的作用下,生成多肽、二肽及各种氨基酸。二肽和氨基酸可被细菌吸收,氨基酸在脱氨基酶的作用下生成氨。不同细菌其脱氨基作用的方式及代谢产物不同,可借此鉴别细菌。如有些细菌能使色氨酸氧化脱氨基,生成吲哚。细菌还可以用脱羧酶使氨基酸脱羧,生成胺类(如组胺)。3)细菌对其他物质的分解细菌除能分解糖和蛋白质外,对一些有机物和无机物也可分解利用。各种细菌产生的酶不同,可以分解不同的基质,形成不同的代谢,故可用于鉴别细菌。①对其他有机物的分解:如乙型副伤寒沙门菌和变形杆菌都分解含硫氨基酸生成H2S。而变形杆菌还具有尿素酶,可以水解尿素,产生氨。②对其他无机物的分解:产气肠杆菌分解柠檬酸盐生成碳酸盐,并分解培养基中的铵盐生成氨。有些细菌可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称为硝酸盐还原作用。4)细菌合成代谢产物的及其意义①热原质:大多数为革兰阴性菌合成的菌体脂多糖。②毒素和侵袭性酶:细菌产生毒素,包括内毒素和外毒素。内毒素为革兰阴性菌的脂多糖。外毒素是革兰阳性菌产生的蛋白质,毒性强且有高度的选择性。有些细菌还能产生具有侵袭性的酶,如卵磷脂酶、透明质酸酶等。毒素和侵袭性酶在细菌致病性中甚为重要。③色素:有水溶性色素(铜绿假单胞菌的色素)和脂溶性色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色素)。不同细菌产生不同的色素,在鉴别细菌上有一定意义。④抗生素:是由某些微生物代谢过程中产生的、能抑制或杀死某些微生物和癌细胞的生物活性物质。⑤细菌素:某些细菌菌株产生的一类具有抗菌作用的蛋白质,细菌素作用范围狭窄,仅对与产生该种细菌素的细菌有近缘关系的细菌才能起作用,如大肠菌素、绿脓菌素、变形菌素和弧菌素等。⑥维生素。7.细菌特殊结构荚膜(保护,致病,抗原性,鉴别)、芽胞、鞭毛(运动器官)、菌毛(普通菌毛—粘附,致病性;性菌毛—接合方式转移遗传物质)。G+菌特有成分:磷壁酸(重要表面抗原,可用于细菌血清学分型)(外毒素)。G-菌特有成分:外膜层(由脂多糖(内毒素)、脂质双层(磷脂)、脂蛋白)。G+菌和G-菌细胞壁的共同成分是肽聚糖。结构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G-菌无,是溶菌酶、青霉素作用部位)。8.溶血①α溶血:菌落周围血培养基变为绿色环状;红细胞外形完整无缺。②β溶血:红细胞的溶解在菌落周围形成一个完全清晰透明的环。③γ溶血:无溶血。双环:在菌落周围完全溶解的晕圈外有一个部分溶血的第二圆圈。9.毒素内毒素测定主要用于确诊患者是否发生G-细菌感染,常采用鲎株试验。本方法灵敏度高,可检查出0.-0.μg/ml内毒素。外毒素主要用于确诊患者是否感染革兰阳性菌及部分阴性菌。常用体内及体外毒力试验检测,也可通过ELISA法测定。分论

血液感染常见病原菌

G+

G-

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A、B群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肠球菌、草绿色链球菌

脑膜炎奈瑟菌、卡他布兰汉菌

杆菌

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炭疽杆菌、结核分枝杆菌、产气荚膜梭菌

大肠埃希菌、伤寒、副伤寒沙门菌、克雷伯菌、沙雷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气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布鲁菌属、嗜肺军团菌、类杆菌

真菌

假丝酵母菌、曲酶菌、隐球菌、球孢子菌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常见病原菌

G+

G-

病毒

真菌及其他

葡萄球菌

脑膜炎奈瑟菌

乙型脑炎病毒

新生隐球菌

肺炎链球菌

卡他莫拉菌

柯萨奇病毒

假丝酵母菌

草绿色链球菌

流感嗜血杆菌

脊髓灰质炎病毒

钩端螺旋体

A、B群链球菌

肠杆菌科细菌

肠道病毒68-71型

消化链球菌

非发酵菌

狂犬病毒

结核分枝杆菌

炎杆菌

产单核李斯特菌

呼吸道感染常见病原菌

G+

G-

球菌

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化脓性链球菌;肠球菌

卡他莫拉菌;脑膜炎奈瑟菌

杆菌

白喉棒状杆菌;结核分枝杆菌;炭疽芽胞杆菌

流感嗜血杆菌;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支原体;军团菌;百日咳杆菌

真菌

白假丝酵母菌;隐球菌;曲霉菌;毛霉菌

病毒

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麻疹病毒;巨细胞病毒

尿路感染常见病原菌

G+

G-

球菌

葡萄球菌属;肠球菌;化脓性链球菌

淋病奈瑟菌

杆菌

结核分枝杆菌

大肠埃希菌;肠杆菌;非发酵菌;变形杆菌;沙门菌;沙雷菌;阴道加德纳菌;布鲁菌属;克雷伯菌

其他

真菌、厌氧菌

消化道感染常见病原菌

肠毒素为主的病原菌

侵袭性为主的病原菌

病毒

金黄色葡萄球菌;霍乱弧菌;志贺菌属;大肠埃希菌(ETEC、EHEC、EAggEC);产气荚膜梭菌;艰难梭菌

沙门菌属;志贺菌属;大肠埃希菌(EPEC、EIEC);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副溶血弧菌;结核分枝杆菌;白假丝酵母菌

轮状病毒,埃可病毒;Norwalk病毒;腺病毒

创伤和外科感染常见病原菌

G+

G-

球菌

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肠球菌、消化链球菌

脑膜炎奈瑟菌、卡他布兰汉菌

杆菌

炭疽杆菌、结核分枝杆菌、产气荚膜杆菌、非结核分枝杆菌、破伤风梭菌

大肠埃希菌、克雷伯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流感嗜血杆菌、类杆菌、梭杆菌

其他

放线菌(衣氏放线菌、诺卡菌)

1.葡萄球菌属G+,耐热、耐干燥、耐高盐,是抵抗力最强的无芽胞细菌。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中间型葡萄球菌和家畜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表皮葡萄球菌(新生霉素敏感,医院感染,血培养污染)、腐生葡萄球菌(新生霉素耐药,凝固酶阴性。尿路感染)蛋白抗原:葡萄球菌A蛋白(SPA):完全抗原,有种属特异性,无型特异性。抗吞噬作用。多糖抗原:半抗原,型特异性。金黄色葡萄球菌:①触酶试验、凝固酶试验(最简单)、耐热DNA酶试验、甘露醇发酵试验均阳性。对新生霉素敏感。透明溶血环。②致病性:感染(化脓性感染,食物中毒),医院内感染,毒素性疾病。主要致病物质有血浆凝固酶、葡萄球菌溶血素、杀白细胞素、肠毒素、表皮溶解毒素和毒性休克综合征毒素等。③耐药性检测:检耐甲氧西林金葡菌(MRSA),耐甲氧西林的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E),耐万古霉素金葡菌(VRSA),耐万古霉素表皮葡萄球菌(VRSE)。2.链球菌属G+球菌,触酶阴性。在液体培养基中生长时易形成长链而表现为沉淀生长。5%CO2环境。抵抗力不强,对各种常用消毒剂敏感,60℃加热30分钟即可杀灭。A群链球菌(猩红热);B群链球菌(败血症、肺炎、脑膜炎、咽喉炎);D群链球菌。甲型(α)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条件致病菌。菌落呈灰色针尖状,菌落周围有1-2mm宽的草绿色溶血环。乙型(β)溶血性链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致病性最强。菌落较小,灰白色,菌落周围有2-4mm宽的透明溶血环。丙型(γ)链球菌:一般无致病性。呈灰白色细小菌落,在菌落周围无溶血环。致病物质:链球菌溶血素、致热外毒素、透明质酸酶、链激酶、链道酶及M蛋白等。人类链球菌感染中85%以上由A群链球菌引起,对青霉素G高度敏感。3.肠球菌属G+,触酶试验阴性,与同科链球菌的显著区别在于肠球菌能在高盐(6.5%NaCl)、高碱(pH9.6)、40%胆汁培养基上和10~45℃环境下生长,并对许多抗菌药物表现为固有耐药。医院感染病原菌,常引起尿路感染、心内膜炎、脑膜炎。粪肠球菌(Enterococcusfaecalis)和屎肠球菌(EnterococcusFaecium)耐药性有明显差异。屎肠球菌的耐药率高于粪肠球菌。4.奈瑟菌属G-双球菌,无鞭毛,无芽胞,有菌毛。专性需氧,氧化酶阳性。脑膜炎奈瑟菌: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空气传播,对人致病的主要是A群。氧化酶、触酶试验阳性;分解葡萄糖、麦芽糖产酸不产气。淋病奈瑟菌:不酵解麦芽糖与蔗糖、30%H试验阳性(与脑膜炎奈瑟菌鉴别)。5.卡他莫拉菌:G-双球菌,无鞭毛,无芽胞。呼吸道感染、中耳炎。6.肠杆菌科G-杆菌,均不形成芽胞,多数有周鞭毛(运动),少数菌属细菌可形成荚膜。菌体(O)抗原,鞭毛(H)抗原和表面抗原(如Vi抗原、K抗原)。少数菌属如志贺菌属和克雷伯菌属无鞭毛,无运动能力。(1)埃希氏菌属包括5个种,即大肠埃希菌、蟑螂埃希菌、弗格森埃希菌、赫尔曼埃希菌和伤口埃希菌。大肠埃希菌:肠道正常菌群,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主要产酶株。引起肠道感染的大肠埃希菌有下列五个病原群。①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引起霍乱样肠毒素腹泻(水泻)。②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主要引起婴儿腹泻。③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可侵入结肠黏膜上皮,引起痢疾样腹泻(黏液脓血便)。④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又称产志贺样毒素(VT)大肠埃希氏菌(SLTEC或UTEC),其中O:H7可引起出血性大肠炎和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临床特征为严重的腹痛、痉挛,反复出血性腹泻,伴发热、呕吐等。严重者可发展为急性肾衰竭。⑤肠黏附性大肠埃希菌(EAggEC):腹泻(2)志贺菌属痢疾杆菌(细菌性痢疾),以福氏和宋内志贺菌引起的菌痢最常见。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不分解乳糖(宋内志贺菌可迟缓分解乳糖),有O抗原无H抗原。致病因素为侵袭力、内毒素及外毒素。(3)沙门菌属无芽胞,无荚膜。有周身鞭毛(除鸡沙门菌外),能运动,多数有菌毛。伤寒沙门菌产酸不产气。动力+、脲酶+,氧化酶一,触酶+,硝酸盐还原+。肥达试验。S~R变异(光滑变粗糙,生理盐水中自凝);H~O变异(失去鞭毛);相位变异(双相变单相);V~W变异(失去Vi抗原)。肠热症(伤寒与副伤寒病,慢性发热症状)。第1、2周采血液,第2、3周采粪便与尿液。整个病程中骨髓分离细菌阳性率较高。)(4)变形杆菌属迁徙生长。具有尿素酶,可以水解尿素,产生氨。普通变形杆菌:靛基质和麦芽糖均阳性,鸟氨酸脱羧酶阴性;奇异变形杆菌相反。兼性厌氧,水、泥土、阴沟及各种腐败的动、植物中最多,它们是条件致病菌,在特殊情况下能使人致病。(5)耶尔森菌属(低温存活,“冰箱病”,人畜共患病)①鼠疫,兼性厌氧,两极浓染,“钟乳石”状,28~30℃。KIA结果利用葡萄糖,不利用乳糖。理化抵抗较弱,自然环境中痰液存活36天,土壤中存活1年。鼠蚤传播。腺型、败血症型、肺型。②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翻滚旋转状运动。VP试验25℃阳性,37℃阴性,鸟氨酸脱羧酶阳性。脲酶阳性。小肠结肠炎、败血症。主要症状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呕吐、关节炎、败血症等。少见,死亡率高。③假结核耶尔森菌:两端浓染。25℃培养有周鞭毛,有动力,37℃培养无动力。(6)克雷伯氏菌属短粗,无鞭毛,有荚膜,单个、成双或短链状排列,兼性厌氧,营养要求不高,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特征性的粘液状菌落。存在于土壤、水、谷物等自然界以及人或动物的呼吸道。有肺炎克雷伯氏杆菌、臭鼻克雷伯氏杆菌和鼻硬结克雷伯氏杆菌3种。肺炎克雷伯菌: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对氨苄西林天然耐药。(7)沙雷氏菌属能产生非水溶性的黄、紫和红色色素。一般存在于土壤、水、植物、动物以及人类的肠道和呼吸道中。有粘质沙雷氏菌、液化沙雷氏菌、深红沙雷氏菌等。粘质沙雷菌,为细菌中最小者,周身鞭毛,能运动,无荚膜,无芽孢,约半数菌株能产生红色的灵菌素。沙雷菌具DNA酶和葡萄糖酸盐阳性(与其他菌属细菌的根本区别)。7.弧菌科G-杆菌。共同特点是一群氧化酶阳性、具有极端鞭毛、动力阳性、发酵葡萄糖。(1)弧菌属①霍乱弧菌:耐碱不耐酸,pH8.4-9.2时生长最好。霍乱,米泔水样粪便;②副溶血性弧菌:无盐不生长,绿色菌落。海产品食物中毒。(2)气单胞菌属在65g/LNaCl中不生长。氧化酶试验阳性可与肠杆菌科细菌鉴别,发酵葡萄糖可与非发酵菌鉴别。(3)嗜血杆菌属G-杆菌,大部份流感嗜血杆菌都是机会性感染细菌。流感嗜血杆菌一般有六种菌株,为a-f型。由流感嗜血杆菌自然产生的疾病只会在人类出现。在婴儿及孩童中,乙型流感嗜血杆菌会引致菌血病症及急性细菌性脑膜炎。也会引致蜂窝组织炎、骨髓炎及关节感染。没有荚膜的流感嗜血杆菌会致儿童的耳朵感染(如中耳炎)、眼睛感染(结膜炎)及鼻窦炎。痰液革兰氏染色示大量小的革兰氏阴性球杆菌;此种细菌对培养的营养需要较为严格且往往寄生在上气道内,因此培养常出现假阴性和假阳性。   流感嗜血杆菌:加热血平板。(与金葡菌)卫星现象。脑膜炎。荚膜上的多糖抗原被称为M抗原。需要X因子、Ⅴ因子。副流感嗜血杆菌:不需要Ⅹ因子。杜克嗜血杆菌本菌生长需要X因子,不需要Ⅴ因子。8.弯曲菌属细菌G-菌。空肠弯曲菌、大肠弯曲菌在43℃生长,25℃不生长;胎儿弯曲菌在25℃生长,而43℃不生长;简明弯曲菌在25℃和43℃均不生长。引起散发性细菌性肠炎最常见的菌种之一。9.幽门螺杆菌G-菌,氧化酶、触酶试验、DNA酶均阳性,快速脲酶试验强阳性。在37℃能够生长,在25℃和42℃均不能生长,有动力。10.布氏杆菌属G-杆菌,人畜共患病,菌血症,波浪热。布氏杆菌属分为羊、牛、猪、鼠、绵羊及犬布氏杆菌6个种,20个生物型。中国以羊、牛、猪多见。该菌自损伤的皮肤及粘膜或消化道,呼吸道进入人体后,首先被吞噬细胞吞噬,进入淋巴结,有时可在其中存活并生长繁殖形成感染灶,约2-3周后可进入血液循环产生菌血症。继之在网状内皮系统如肝,脾,骨髓内生长形成新的感染病灶,并可多次反复冲破细胞进入血循中,则再一次引起菌血症和临床急性症状,表现为平均2~3周的发烧期,每间隔约3天至两周,发烧又反复,产生波浪状的热型。同时,布氏杆菌含有内毒素及菌体本身皆可引起人体的过敏,出现各种的变态反应性病变。骨关节病变,多发生在半年左右,少数病例更早些。布氏杆菌骨髓炎是血源性布氏杆菌感染在骨关节的局部表现。任何骨均可受累,但以脊椎炎最为多见。关节的病变常侵犯大关节,以髋关节炎最为常见。首选多西环素。11.军团菌属G-杆菌,有端生或侧生鞭毛。无芽胞、无荚膜,显著多形性,常呈梭形。属需氧菌。在含有2.5%-5%C02环境中生长良好。营养要求较苛刻,且生长缓慢。本菌在自然界广泛存在,人工管道的水源中常存在此菌,如医院空调冷却水中常有此菌。由于该菌培养难度相对较大,故临床上常检测军团菌抗体IgG、IgM。但军团菌的血清学反应与其他一些细菌,如假单胞菌属等有交叉反应,应引起注意。军团菌可引起军团菌病,主要由嗜肺军团菌,轻症型类似流感,患者有发热、头痛、无力等症状。重症型是以肺部感染为主要特征,常导致多器官损害,最终导致呼吸衰竭死亡。抗菌谱上大环内酯类、喹诺酮类、四环素类均可以覆盖军团菌,军团菌是胞内菌,使用在细胞内浓度高的药物,可以有效清除胞内细菌,防止复发性感染。但莫西沙星用于治疗军团菌可能也没有很大的循证依据。12.细菌耐药的机制1.产β-内酰胺酶是细菌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2.产生钝化酶如氨基糖苷类钝化酶、氯霉素乙酰转移酶等。3.青霉素结合蛋白的改变如MRSA的耐药机制。4.药敏作用靶位的改变如核糖体位点的改变引起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耐药。5.抗菌药物渗透障碍13.消毒灭菌消毒是去除或杀灭大多数微生物的过程。灭菌是去除或杀灭所有微生物的过程。●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后处理流程详解(HBV、HCV、TP、HIV)

●质量失控常见原因汇总,必须收藏!

●细说血脂,再看不懂您就下岗吧!

●检验职考那都不是事儿!您得具备正确的打开方式!

●寄生虫汇总,多图慎入!

●清晰易懂,详解乙肝检验结果25种模式

●最全的检验科完整拆解及介绍!

●检验医师应该掌握的临床疾病实验室检查及结果分析

戳原文,检验医学推荐用书!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xuebiao.com/blsgjbzd/1282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