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本文作者俞了了(细丫头),17岁,就读于美国波士顿大学。为了给我女儿了了开启文章赞赏,作者栏只能选我,但这篇文章是了了写的,并且收到的赞赏将如数转给了了,以资鼓励。对了,名字读音LIAOLIAO,不是LELE。年夏天,我独自带着了了落地欧洲小国马耳他,开启了我们母女俩的海外生活。了了这篇小文以她的视角感受描述了在马岛的两年青春生涯,虽然很简短,但娓娓道来取舍得当,有细节,有情愫,老母亲我觉得写得不错,推荐给大家。感谢大家阅读,您的转发是对了了最大的鼓励!以下为正文马耳他首都瓦莱塔“走吧,我们去马耳他,那儿肯定很多帅哥。”
三年前,妈妈这么说。15岁的夏天,我和妈妈拖着公斤重的行李,落地马耳他。
来接我们的是房屋中介的大叔,皮肤黝黑,啤酒肚挺个老高。他热情地用马耳他英语跟我们打招呼,顺手递给我们两瓶水。
“这水,是甜的?”
我和妈妈喝了一口,面面相觑。
这下好,更渴了。
马耳他的夏天很热,在室外站10分钟就大汗淋漓。到时已经是傍晚了,办完酒店入住后,我和妈妈就到了旁边的酒吧街找吃的。
圣朱利安是马耳他最繁华的地方之一,也是全国年轻人的夜生活基地。当然,那时候的我还不知道,这里会成为我未来两年和闺蜜的常驻地。
我们找了家中餐馆坐下,吃饭中途老板过来与我们闲聊,感叹道:“这哪里是母女啊,分明是姐妹!”
圣朱利安海湾边
我们最终决定在马尔萨斯卡拉安家。马尔萨斯卡拉在马耳他的东边,沿着海,海边坐落着各式各样的餐馆和咖啡店。走在街上,迎面而来的大部分都是老人和孩子。
夏天海边的人行道上总是有三五成群的老人,拿着从家里带的便携椅子,看到合适的地方便坐下,闲聊到半夜。马耳他的青少年则喜欢拿着音响走在大街上,里面大多放着烂大街的流行歌,或是令我听了头大的摇滚乐。
马尔萨斯卡拉
我入学了一所在马耳他很有声望的私立学校。学校从小学到高中都是男校,只有我所在的大学预科项目招收女生。
“太好了,那肯定都是帅哥,还没人跟我抢了。”
去学校选课的那天,年级主任看完我的选课单,对我说了一句:“你知道吗?其实有很多学生都会选择复读第一年的。”
事实证明,我远超了他的预期。
了了上学的国际学校
学校生活不算丰富多彩,但也有趣。
同级的同学们来自世界各地,让我这个不是nativespeaker的人轻松了不少。和我最要好的是两个俄罗斯女生和一个马耳他女生,四人经常一起到首都瓦莱塔逛街吃饭。
瓦莱塔的街道细细长长,沿路都是色彩不一的门窗。街边永远能看到一个卖唱的老爷爷,每次见我都要弹唱一首《月亮代表我的心》,有时还拉着我一起唱。
唱《月亮代表我的心》的老爷爷
离学校不远就是三姐妹城,也靠着海,海边有一块大草坪,海上停着各式各样的游艇。有时实在觉得上课枯燥,我们四个就逃课到这儿,坐在草坪上听Maria分享她和男生们的故事。名为分享,实则就是听她抱怨细节,再对她说一句“youcandobetter.(你值得更好的)。”
有时我听得出神,就盯着海发呆,心想什么时候我能当次讲故事的人。
三姐妹城海边的草坪
还好,我还有马尔萨斯卡拉的猫。从家门口一直沿着海走,就到了一座废弃的酒店建筑,据说,这里曾经是卡扎菲的产业。水泥墙上是满满的涂鸦,建筑旁边是流量猫的聚集地。我常带着猫罐头去找它们,有一只和我混的熟了,吃完罐头后就趴在我的腿上打盹儿。
马尔萨斯卡拉的流浪猫
烂尾楼上的涂鸦
比起和朋友出去,我更喜欢一人独处。我喜欢在日落的时候坐在海边,戴着耳机,放起情歌,脑补自己以后的恋爱生活。
妈妈见当时“诱拐”我来马耳他的理由被推翻了,便立起了新的flag:“等你以后上大学了,肯定有恋爱!”
马尔萨斯卡拉的海边
于是,一边期待着大学生活,一边迎来了今年秋初的分离。
闺蜜群各奔东西,Masha和Maria去了荷兰,Taisia回了俄罗斯,而我来到了波士顿。
波士顿的秋天很美,但我仍时常想念马耳他家门口的海。上周一觉睡醒,屋外竟已经飘起了雪。
“雪都来了,你也要快来啊。”
.11.09
附:我写过一篇文章《细丫头成长记》,讲述作者了了的成长经历,链接如下:鱼儿:细丫头成长记关于马耳他的生活点滴,可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