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病防治的基础知识

哈尔滨白癜风医院 http://m.39.net/pf/a_6084137.html

什么是职业病?

职业病是指在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引起的疾病。

构成职业病,必须具备四个条件;

患者主体必须是企业、事业单位或者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

必须是在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产生的;

必须是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职业病危害因素而引起的;

必须是国家公布的《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所列的职业病。

职业病有什么特点?

病因明确:其病因就是职业病危害元素;

所接触的病因大多数是化学因素或物理因素,通常接触量是可以检测的,而且接触量超过一定限度是才能使人得病;

在接触同样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人群中,常常有一定人数发病,很少出现个别病人;

大多数职业病早期诊断、合理处理,预后较好,但有些职业病(如尘肺病),目前尚无特效疗法,只能对症综合处理,故发现愈晚,治疗愈差。

什么是职业病危害因素?

职业病危害因素是指职业活动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的化学、物理、生物因素以及在作业过程中产生的其他职业有害因素。我国《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国卫疾控发92号中将职业病危害因素分为6大类种。

粉尘类(矽尘等52种)

化学因素类(铅、苯等种)

物理因素类(噪声、高温等15种)

放射因素类(X射线等8种)

生物因素类(布鲁氏菌等6种)

其他因素类(金属烟等3种)

职业病危害因素按来源分为几类?

职业病危害因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三类:

生产工艺过程中的有害因素:①化学因素:包括化学物质和生产性粉尘,如铅、锰、苯、正已烷、一氧化碳、氨、矽尘、煤尘、电焊烟尘等。②物理因素:如高温、噪声、手传振动、非电离辐射、电离辐射等。③生物因素:如炭疽杆菌、布氏杆菌、森林脑炎病毒等传染性病原体。

劳动过程中的有害因素:主要包括劳动组织和劳动过程不合理、劳动强度过大、过度精神获心理紧张、个别器官或系统过度紧张、长时间不良体位、劳动工具不合理等。

生产环境中的有害因素:主要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厂房建筑或布局不合理、来自其他生产过程散发的有害因素所造成的生产环境污染。

我国的法定职业病有哪些?

年12月23日,国家卫生计生委、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安全监管总局、全国总工会4部门联合印发《职业病分类和目录》。该《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将职业病分为职业性尘肺病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职业性皮肤病、职业性眼病、职业性耳鼻喉口腔疾病、职业性化学中毒、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职业性传染病、职业性肿瘤、其他职业病等共计10类种。

职业病诊断需要哪些资料?

申请职业病诊断时应提供以下资料:

劳动者职业史和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包括在岗时间、工种、岗位、接触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名称等);

劳动者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

职业性放射性疾病诊断还需要个人剂量检测档案等资料;

其他资料:劳动者身份证、职业病诊断申请等;

劳动者可以在哪里进行职业病诊断?

劳动者可以在用人单位所在地、本人户籍所在地或者经常居住地的职业病诊断机构进行职业病诊断。

职业病危害告知的方式有哪些?

职业病危害告知形式包括:合同告知、公告栏告知、警示标识告知、职业卫生培训告知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告知。

职业健康检查的种类和目的

职业健康检查包括: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的健康检查。

上岗前健康检查的主要目的是发现有无职业禁忌症,建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人员的基础健康档案。上岗前健康检查居委强制性职业健康检查,应在开始从事有害作业前完成。

定期健康检查的目的主要是早期发现职业病病人或疑似职业病病人获劳动者的其他健康异常改变;及时发现有职业禁忌的劳动者;通过动态观察劳动者群体健康变化,评价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控制效果。

离岗时健康检查的主要目的是确定其在停止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时的健康状况。如最后一次在岗期间的健康检查是在离岗前的90天内,且该岗位工艺流程、使用原辅材料、操作方式、防护措施无变化的,科市委离岗时检查。

来源:医院医院,如有侵权来信afa

qq.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xuebiao.com/blsgjbzd/1465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