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残留和复发的临床危险因素

北京扁平疣最好的医院 https://m-mip.39.net/baidianfeng/mipso_8604573.html

本文发表于中华妇产科杂志年8月第49卷第8期-

子宫平滑肌肿瘤是常见的生殖器官肿瘤之一,其病理类型多样,包括恶性平滑肌肿瘤、低度或不能确定恶性潜能的平滑肌肿瘤、良性平滑肌肿瘤,其中良性平滑肌肿瘤包括普通平滑肌瘤及平滑肌瘤的特殊组织学亚型(脂肪平滑肌瘤、上皮样平滑肌瘤、奇异型平滑肌瘤、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核分裂活跃的平滑肌瘤、黏样平滑肌瘤)。子宫良性平滑肌肿瘤是最常见的盆腔良性肿瘤,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也逐渐增加。子宫肌瘤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对于肌壁间及浆膜下子宫肌瘤,手术途径主要为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TAM)及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LM)。本文主要探讨不同临床特点的子宫肌瘤行不同术式子宫肌瘤剔除术,术后发生肌瘤残留、复发风险的相关临床危险因素。

研究人员回顾性收集年1月至年12月及前瞻性采集年1月至年1医院行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纳入标准:年龄≤45岁,最大肌瘤直径≥3cm,术后定期复查者。排除标准:子宫肌瘤剔除术史;合并子宫颈病变、子宫内膜癌、子宫畸形;患有黏膜下肌瘤;手术方式为宫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或宫腹腔镜联合

肌瘤剔除术;病理检查结果为子宫腺肌瘤或子宫肉瘤;随访时间6个月者。共有例患者纳入研究(回顾性例、前瞻性例);对于肌瘤直径较大、计划行LM者,术前选择性应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3个周期以缩小肌瘤体积,本研究采集病例中明确记录GnRH-a应用与否的患者例;所有纳入研究的例患者均在随访中。

对术后B超复查发现的子宫肌瘤分为两种类型:(1)术后3个月B超提示子宫肌瘤,定义为子宫肌瘤剔除术后残留;术后3个月B超提示正常,术后6个月B超提示子宫肌瘤,定义为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复发。

结果分析

项目

分类方法

结果

肌瘤数目

≥4个/<4个

前者术后复发率明显高于后者,术后第12、18、24、36个月的累积复发率均高于后者。

最大肌瘤位置

前壁/后壁/侧壁/子宫底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最大肌瘤类型

浆膜下肌瘤/肌壁间肌瘤

肌壁间肌瘤剔除术后复发率高于浆膜下肌瘤剔除术

肌瘤直径

最大直径≤px/最大直径>px

对比无统计学差异

年龄

≥35岁/<35岁

残留率和复发率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前者剔除肌瘤数大于后者

应用GnRH-a

是/否

残留与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前者比后者肌瘤变性率高

不同术式

TAM/LM

残留与复发率无统计学差异,但前者剔除肌瘤数目大于后者,肌瘤的最大直径前者大于后者

病理类型

脂肪型/上皮样/奇异型/富于细胞型/普通平滑肌瘤

脂肪平滑肌瘤、上皮样平滑肌瘤、奇异型平滑肌瘤例数较少,无比较。以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与普通平滑肌瘤相比,残留率无统计学差异,但前者术后复发率均高于后者。

术后残留率的危险因素

分析结果显示,肌瘤数目是影响术后残留率的危险因素,肌瘤数目每增加1个,术后残留率增加1.倍(95%CI为1.-1.,P=0.),而患者的年龄、BMI、肌瘤最大直径、肌瘤位置、肌瘤类型、病理类型、术前是否应用GnRH-a预处理、手术方式均不是影响术后残留率的危险因素。

术后复发率的危险因素

分析结果显示,肌瘤数目、肌壁间肌瘤、奇异型平滑肌瘤、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是影响术后复发率的危险因素,肌瘤数目每增加一个,术后复发率增加1.倍。而患者的年龄、BMI、肌瘤最大直径、肌瘤位置、术前是否应用GnRH-a,手术方式均不是增加术后复发率的危险因素。

子宫肌瘤剔除术后肌瘤残留和复发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影响复发的相关因素较多。子宫肌瘤的数目是造成肌瘤远期复发的主要危险因素;肌壁间肌瘤复发率高于浆膜下肌瘤;年龄对术后复发的影响尚不明确;在严格的手术适应证筛选的前提下,采用LM与TAM相比,患者创伤小,恢复快,并不增加肌瘤的残留率、复发率;对于病理类型为奇异型平滑肌瘤、富于细胞型平滑肌瘤者,行保守的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安全的,但复发率较高,建议术后严密随访。

本文编辑:沈平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xuebiao.com/blsgjbzd/1496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