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导致母猪死胎率较高母猪细小病毒感染

猪细小病毒病是一种发生于不同品种猪的疾病,初产母猪感染本病最常见,并可对胚仔猪、新生仔猪造成危害,因此饲养初养母猪要防止感染本病:

流行特点

母猪、公猪、小猪均可以感染本病,但初产母猪最常见。一般呈现地方流行性和散发性,无明显季节性,母猪交配后一段时间内多发。

病毒主要侵害新生仔猪或胚胎。猪感染细小病毒后3~7天开始通过粪便排泄病毒,污染环境。细小病毒对外界环境有很强的抵抗力,可以在被污染的猪舍里存活几个月。

如果消毒不到位,很容易造成长期持续传播。本病可经胎盘垂直感染和交配感染,也可通过被污染的食物、环境,经呼吸道、消化道感染。此外,鼠类也可以传播本病。

临床特征

感染细小病毒的母猪一般无明显症状,主要表现为反复不孕,或产死胎、木乃伊胎、弱活胎。在妊娠早期,胎儿死亡,死胎被母亲迅速吸收,母猪可能再次发情;

在妊娠30~50天,主要产生木乃伊胎,若早死,为小黑枯木乃伊,若晚死,子宫内有大量木乃伊胎;妊娠70天后,母猪可以正常生产,但产出的仔猪带毒,其中一些成为重要的感染源。

如果公猪被感染,性欲和受精率没有明显影响,但精液可以长期带毒。

鉴别诊断

伪狂犬病,乙脑,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衣原体病和布鲁氏杆菌病也可引起流产和死胎,要注意与本病的鉴别。

猪伪狂犬病:仔猪也有发病、体温升高、呼吸困难、腹泻等特征性神经症状。

猪乙脑:仅发生在蚊虫活动季节,伴有体温升高、轻度腿瘫等神经症状。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感染猪早期有流感症状。与此同时,哺乳期仔猪呼吸困难程度较高,新生仔猪一周死亡率较高;

猪布鲁氏杆菌病:一般发生在布氏杆菌病流行地区,血清用于凝集试验,呈阳性反应;

猪衣原体病:母猪流产前体温升高,对流产胎儿的器官或胎盘进行染色,可发现大量初级小体。

为了诊断这种疾病,有条件的猪场除了掌握临床特征、病理变化和相关疾病的鉴定外,还可以采集流产、死胎或木乃伊胎的心血或体腔液进行荧光抗体检测或中和试验,并通过实验室方法进行诊断。

防治措施

猪细小病毒感染严重影响着养猪业的健康发展,稍不注意就会造成整个猪群的死亡。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治疗这种疾病的药物,所以预防是重中之重。

因与其它传染病相似,临床上必须采取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改变、实验室诊断等综合诊断措施,并注意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诊断。

与此同时,畜牧堂提醒广大养殖户要严格采取各种预防措施,将细小病毒病拒之门外,最大限度地减少疾病损失。

坚持自繁自养:引进种猪时,应从从未发生过本病的猪场引进,引进种猪后隔离饲养半个月,经过两次血清学检查,比率在1:以下或阴性时,再合群饲养。

在发病地区,初产母猪配种时间推迟至9月龄,此时母猪已建立主动免疫,还可以使初产母猪在交配前获得主动免疫,。

还可以将血清学阳性母猪放入后备母猪群,或者将后备母猪驱进血清学阳性母猪群,使后备母猪感染并获得主动免疫。

免疫接种:一般可用灭活疫苗进行注射。母猪在接种前4~5周可进行免疫接种,2~3周后可加强免疫接种,确保在整个孕期都能获得免疫力。公猪在配种前1~2个月也应进行免疫接种。

戳阅读原文,下载畜牧堂App!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xuebiao.com/blsgjbzl/1293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