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3月,来自白鹤镇的老褚,突发腰痛,并发热,一开始他并没有将两者联系,还以为只是自己腰椎病犯了,买了个硬板垫着睡。一直不见好,医院就诊。让他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竟然得了“布病”。
“这种病,听都没听过!”老褚今年63岁,是一名护林员,让他感到迷惑的不只是这个陌生的病名,更有可能染病的原因——接触了带“布病”的牛羊粪便。
事实上,老褚已经不是今年发现的第1例“布病”患者,医院感染科医生介绍,往年在我县极少发生的“布病”,近年突然有上升趋势。
何为“布病”?
“‘布病’即布鲁氏菌病,也称波状热,是由布鲁氏菌侵入肌体,引起的变态反应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它的主要感染源来自牛、羊、猪等牲畜。”医院感染科主任潘红英为老褚解开了疑惑,“布病”可以通过体表皮肤黏膜、消化道、呼吸道侵入肌体,人的感染途径与职业、饮食、生活习惯有关。
“比如,接触‘布病’家畜的流产物、阴道分泌物、乳汁、肉类、皮毛、尿、粪便等,都有可能感染。牛羊养殖户、屠宰户、皮毛加工业从业人员、给动物接生的兽医,由于接触染病牛羊的机会多,所以是最容易感染‘布病’的人群。
”潘红英说,人患“布病”后主要表现为发热、多汗、乏力、骨关节和肌肉疼痛,以及肝、脾、淋巴结和睾丸肿大等。潘主任特别提醒,如果出现了以上症状,且有到过牧区,或者接触过牛、羊、猪之后的患者,切忌病急乱投医,医院感染科就诊
未熟透的牛羊肉都有可能致病网络配图
虽然,“布病”听起来陌生,但其实它离我们很近。
“天气热了,烧烤配啤酒,很多人都喜欢。但如果吃了未烤熟或未炒熟的羊肉、牛肉等,就极容易患上‘布病’。”潘红英举例说,有些人喝未经灭菌的生奶或者这样的奶制成的奶制品,追求“原生态”,也有感染此病的风险。
潘红英建议,如果想吃烤肉,最好到有卫生合格证的餐馆、饭店,尽量少去或不去街头小摊点吃烧烤,在食用羊肉、牛肉(如涮羊肉、肥牛涮锅等)时要充分加热熟透以后再食用,以防得病。同时,生牛奶一定要加热煮沸后才能饮用。
网络配图
“布病”如何预防?
“对于一些职业人群,尤其要加强个人防护。如穿工作服、胶靴、围裙,戴帽子、口罩和乳胶手套等。工作后要煮沸、消毒各种物品,或经消毒液处理后使用。对病死动物消毒后深埋处理,可以保证周围的环境安全。
”潘红英介绍,对于非职业人群,最重要的是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做到勤洗手,不吃生拌或未经煮熟的肉、乳类,要做到经常晾晒衣物,并保持室内空气的清新。
来源:天台新闻网戴月华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