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焦点布鲁菌病,就在我们身边的陌生病

年7月12日早,“滴滴滴……滴滴滴……”尖锐的仪器报警声催促着,检验科微生物室的血培养仪又“报阳”了。对于阳性瓶,检验人员不敢有一丝懈怠:取瓶、无菌穿刺、转种培养基、涂片、革兰染色、镜检、报危急值,一系列处理流程按部就班井井有条。

为了更加快速地出具血培养阳性标本的检验报告,检验人员会在转种4小时后开始做鉴定和药敏试验,自从检验科引进布鲁克质谱仪,便实现了将鉴定结果提前一天汇报给临床的目标。然而,此时在质谱仪上却没有鉴定出来这个神秘的细菌。思考其原因,检验人员想到:普通常见菌报阳时间一般是1.5-2天,而这个血培养是3天才报阳的,会不会是因为细菌长得慢所以才鉴定不出来?怀着遗憾和疑惑的心情,大家只能等到菌落长得更大一点再“一探究竟”。

第二天一早,工作人员第一时间对此标本进行了质谱鉴定。质谱仪做出了鉴定结果,但鉴定结果却令人震惊——羊布鲁氏杆菌!看到这菌名,脑海里立马浮现了几个词:布氏杆菌、人畜共患、感染性强、实验室感染……震惊之余,抓紧复核检测结果,质谱仪鉴定结果最终得分2.02,高度可信。查阅病历,患儿近期有喝过羊奶,临床也高度怀疑此病。工作人员马上汇报科主任,并与儿科沟通,医院做确证试验(目前,医院是布医院)。此外,将此疑似病例上报公共卫生科。第三天,儿科大夫回馈病人确证试验阳性。至此,此病人可确诊为一例由羊布鲁氏杆菌引起的血流感染。

布病是布鲁菌病的前称,呈现波状热,是一种细菌感染性疾病,预防措施有避免与羊、马等牲畜接触,饮用羊奶一定注意杀菌消毒。

淄博市妇幼保健院检验科微生物室自引进先进的布鲁克质谱仪后,对细菌鉴定的能力,尤其是罕见细菌的鉴定能力大幅度提升。血培养和各类标本的鉴定速度也随之加快,初步鉴定结果将第一时间以初步报告的形式提前报告给临床,逐步实现微生物的分级报告。建议临床科室,患者出现发热情况及时送检血培养,为临床诊断提供快速准确的诊疗依据。

知识链接

布病到底是一种什么病?

布病是一种古老的人畜共患疾病,我国及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流行。

致病菌是一种医学上称为布鲁氏菌的短小球杆菌,这种细菌主要感染牛、羊、猪、骆驼以及狗等动物,可在动物中传播,人类可以通过接触感染布鲁氏菌的动物或其制品及排泄物等而感染。

布病和疟疾、肺结核、艾滋病等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上报与管理的乙类传染病。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布病?

在8℃条件下,布鲁氏菌在牛奶中可存活2天,在冻肉中可存活3周,在山羊奶酪中可存活长达3个月。在潮湿的土壤里,动物排泄物中的布鲁氏菌可存活超过40天。布鲁氏菌对热、电离辐射、常用的消毒剂及巴氏消毒法均敏感,容易被杀死。

为避免感染,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个人饮食卫生,避免食用未经加工或严格消毒的乳制品及肉类,进行实验室操作时要按照标准防护及操作规则,也要注意环境并进行监测。目前有动物用疫苗使用,但尚缺少对人体足够有效、安全的疫苗。

供稿

检验科

编辑

张涛

审核

宣传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xuebiao.com/blsgjbzz/1163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