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顾子明
来源:政事堂(ID:zhengshitang)
为什么今年有疫情,实体经济也不好,很多人的收入都会受影响,工作朝不保夕,我还要推荐大家入市买房?就不怕买了房子断供?
这是很多人百思不得其解的地方。
其实对楼市敏感的人已经看出来了。
很明显,今年很多城市的核心资产价格已经在蹭蹭上涨。
首先你要搞清楚,我没有要那些实在不起房的人入市,我不是要你借屁股债去买房,加杠杆要力所能及。
是你本身有还款能力,有买房需求,也有买房计划的前提下再行动。
今年不下手,那真的可能一年又白干了。
肯定又有不想买房的人要我摸着良心问会不会痛了。(但我是真心希望每个人都能早日以最低成本安家的,日月可鉴我的真心。)
什么是核心资产,比如深圳有炒作概念的中西部房子,比如杭州有明显倒挂的新楼盘。
比如很多一二线城市的优质学位房,其实今年都已经在涨了。
为什么?
其实这个逻辑跟年,年一样,并没有不同。
就是说,经济越不好,越是内外交困的时候,就越需要央行放水来解救经济。
这也是为什么今年深圳大涨一波后,并没有收紧调控,而只是采取一些常规性的管控市场违规措施,明显就是不想打压好不容易激活的楼市。
包括东莞也一样,东莞涨了,政府同样不会升级调控的,接下来各大城市迎来上涨也是如此,当地喜闻乐见。
当整个货币政策环境变宽松的时候,大家贷款变得更容易了!
同时大家对通胀和货币贬值的担忧也油然而生,肯定就会想办法加杠杆!
现在加杠杆还能干什么?
炒股?大盘炒起来很难!
因为股市不允许加大杠杆。
对普通大众来说,真没什么投资渠道,只能去买能抵御通胀的房子!
其实楼市限贷了,按正常途径也不允许加杠杆。
但大家都知道,银行钱太多,每天都在推销问你贷不贷款,只要你想贷,有很多变通方式。
比如经营贷、抵押贷、信用贷、消费贷装修贷,会变相流入楼市。
总之想加杠杆投资买房,路子很多。
正因为信贷放松了,所以这是要大家今年入市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就是市场调整周期。
我之前说过,市场有自身的调整周期,调整时间到了,泡沫消化了很多。
有些刚需自然等不及要买房,毕竟结婚,孩子上学要房子,这些需求都是时间不等人的。
所以这个跟实体经济有多差已经没什么关系了!
部分人的收入受影响,部分人工作受影响,甚至是失业也没关系,因为他们不是买房的对象。
那些受益于央行放水的人,手里有现金储备的人,工作、收入不受影响的人,才跟房地产市场有关,他们才是购房者。
一二线城市从年10月调整到现在已经有三年多了,很多城市就算泡沫再大也通过时间和降价空间来消化了大部分。
所以你现在入市,根本不用担心还有多少下跌空间,还会买亏的问题,顶多是等待反弹的时间长一点短一点的差别。
北京、北三县这样的城市真的是过度调整了,实在是因为调控太严格,所以到现在还深陷低位,要是稍微放松一点,都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了。
但控的越严,也越健康,后面反弹也会越多。
现在北京、上海相比深圳的房价,我觉得已经明显低估了,我都很想去上海搞一套。
毫不夸张的说,深圳就是在全国的热钱推波助澜之下炒起来的,哪天热钱跑到北京上海去,深圳就玩完了。
全国各大城市数下来,这几年房价调整真正跌破20%的城市也没几个。
环京、海南、青岛、厦门、北京、石家庄算是吧,成都也一度跌到过,其他我不了解还有没有。
其实我一直就说过,一二线城市的房价,只要跌20%,刚需闭着眼睛买,任何时候都是如此。
你们还记得08年和年的楼市政策吗?
那两次都彻底放松了,所以才有了09年、年的房地产大牛市。
现在和那时候相比不同的是,现在的政策始终如一,房住不炒,最关键的限购限贷基本政策,始终没有放松!
唯一相同的是,央行都放水了!
今年3月份M2就回到了2位数增长,这是从年5月份降到单位数以来重回双位数增长。
但央行通过限购限贷严防资金流入楼市,所以这次跟09年、年会有不一样的结果。
就是没有大牛市,很难再有翻倍的上涨幅度,毕竟杠杆还是有限,也不是普涨行情,而是结构性上涨行情。
现在你会看到,不管是深圳还是东莞,上涨的第一轮都只是一部分区域,而且是呈现阶梯式的不同等级的上涨。
比如深圳的西部大涨40%,中部中涨30%,东部一开始完全就不涨,现在也只是小涨,涨幅明显不同。
当然我认为像深圳这种小城市,东部肯定还会补涨的,虽然涨幅不一定有西部那么大,但不可能西部同样一套三房涨万,东部只涨20万,这明显不合理。
接下来要上涨的城市,也会如此,首先都是核心区域的房子上涨,知道吗?
然后第二轮才会慢慢扩散到非核心区域,只是上涨的先后和幅度会有所不同。
核心区资产永远都是涨的最多的,大城市,远郊会难涨起来。
未来我会慢慢讲到,哪些城市可以入市,哪些地方的什么房子具有上涨机会。
在端午小长假,一则证监会计划向银行发放券商牌照的消息不胫而走,有媒体称或选取至少两家银行试点券商业务,其中领衔的可能是工行。
结果今天一开盘,在此利空消息的冲击下,前几天高歌猛进的券商瞬间熄了火,全靠利好的银行板块把指数撑住了。
这几天,很多朋友都在问这事儿能否最终成行,在政事堂看来,能够搞出“超级母舰”并不取决于我们,而取决于大洋彼岸的美国。
就在“银行试点设立券商”消息流传的同时,美国那边市场上也流传了一则消息,那就是沃克尔法正在松绑,美国的银行将有机会购入高风险资产,中美资本市场宛如双胞胎一般,心有灵犀的做着同样的动作。
因此,媒体释放出来的消息,是一份预案,未来我们的银行能否从事高风险的投资业务,将取决于大洋彼岸。
美国小幅松绑,我们就将推动试点,美国全面解禁,我们就将研究全面铺开。
那么,沃克尔法究竟是什么呢?
随着年雷曼兄弟的破产和次贷危机的蔓延,新上台的奥巴马宣布组建总统经济复苏顾问委员会,并邀请沃尔克担任主席。
沃尔克,这位曾经的美联储主席,在80年代的美国经济起过关键性作用,其强硬的去杠杆政策,开启了美国20余年的高速发展。
再次出山之后,沃尔克吸取雷曼兄弟的教训,提出了限制银行规模,禁止从事高风险活动等“沃尔克法则”,也成为了“弗兰克法案”关键组成部分。
凭借着民主党在年参众两院的大胜,以及美国民众在经济危机中对华尔街的愤怒,两党政客没几个敢替资本家说话,“弗兰克法案”法案顺利通过,华尔街的大佬们不情愿的被戴上了这个紧箍咒。
所以,明白了这个资本的历史,也就会明白,特朗普并非国内自媒体说的完全靠着民粹主义上台,华尔街的大佬们一早就派出在高盛工作17年的姆努钦作为特朗普的竞选经理,搞了一波天使投资。
而华尔街的这笔投资也获得了巨额的回报,特朗普上任的这几年不仅拼了老命的拉升美股,降低税收,还在年利用共和党的议会优势,对弗兰克法案进行了修正,将中小银行从监管中剥离。
两年后的如今,特朗普在任期结束前,又利用疫情的战时经济,进一步对沃克尔法则进行,允许大型银行进行风险投资。
不得不慨叹,整天“退群”的特朗普,在收钱办事儿这方面,还是挺有信用的。
当然,特朗普的履约也是迫不得已,最近不少华尔街大佬通过媒体表达了准备两边下注,最近支持率暴跌的特朗普团队如果再不识趣,怕是就会遭遇反水,并见证什么叫做有钱真的是能为所欲为.......
所以,特朗普在推动修改“沃尔克法则”上可谓不遗余力。
毕竟这也是一种投名状,特朗普期待这几年拿到大量利益的华尔街大佬们,考虑一旦民主党上台,有可能再次推翻特朗普的一系列改革和协议,因此不如留特朗普在台上维护自身的利益。
而华尔街的资本家们,两边下注固然可以保证不亏,但是加注特朗普却可以赚取超额利润,因此也有在大选之前选择不反水,暗中支持特朗普的可能。
这都是交易的艺术嘛,毕竟,有着诚信招牌的特朗普如果连任,也可能兑现承诺,彻底废掉华尔街头上紧箍咒的“沃尔克法则”。
所以,我们的“银行试点设立券商”,组建无敌舰队的背后,也是一种应对式的防御,防止美国的资本巨鳄在特朗普的庇护下,形成一个个混业经营的庞然大物,在中国金融开放之际,对我们形成实力上的碾压。
毕竟,看看前段时间中银原油宝被血洗的案例,就知道我们的银行在衍生业务领域,可以说是一群战五渣,被国际资本割的裤子都没了,专家们还言之凿凿的把负油价归结于供求关系。
因此,一旦特朗普在美国搞出来一群混业经营的超级怪兽,我们也得组建一支什么都会的精英奥特曼军团,增强金融衍生业务的专业度,打通上下游的金融产业链,给客户提供全方面的金融服务。
尤其是像科创板的那些企业,券商们都被要求跟投,未来估计银行拿到了券商牌照,在给这些创新企业做券商业务的同时,还得提供融资贷款担保信托等全套的金融服务。
毕竟,如果西方出现了金融巨兽,我们也得手握一把大宝剑。
碎片化的互联网世界,预言往往让人不以为然,除非这些预言正加速成为现实。
年,大家说这是10年来最坏的一年,但也是未来10年最好的一年。谁曾想到,这一年的全球经济发展轨迹,居然被一篇年的文章,用2万字看透一切?
这篇文章逻辑严密,洞察深刻,经过连续3年的验证,其预测之精准,无不令人叹为观止。反复读之,深感醍醐灌顶,解开了心中无数迷惑,对过去、现在、未来的一切,顿感了然于胸。
只可惜,文章作者不知何故,至今深藏不露,难以知晓。好在,文中预测的经济现象,不止于这3年,在未来多年的经济发展全貌中,它已给我们展现了一个完整的画面,让我们不再迷茫。
由于文章内容细节诸多,且思维缜密,为了避免误导大家,这里就不对文章做一一概括。大家可直接扫描下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