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菌病重出江湖,别再迷信ldquo

前几天,兰州兽医研究所多人疑似感染布鲁菌病事件登上热点。

近百人呈现血清学阳性,这件事让布鲁氏菌病再次走入大家的视野。

图片来源:知乎

爱卡丁

这是个什么病呢?

这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疾病(以下简称布病)!《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同为乙类传染病的,还有我们熟知的疟疾、肺结核、艾滋病等。

全世界约有个国家和地区报告发生过人畜间布病疫情,近年来全世界年报告发病约50万例,主要集中在发展中国家,是发展中国家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这种细菌不但对畜牧业造成影响,也会使人患病。

看数据

进入年以来,全球有62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人间布病病例。

法国、以色列以及拉丁美洲的大部分地区地方性流行已得到控制;

欧洲的部分国家及美国疫情较轻;

亚洲的部分国家和地区重新流行;

中东的部分国家流行更加严重;

上世纪50-60年代,我国人间布病流行严重,报告发病率超过十万分之一,70年代起疫情逐渐下降,80年代和90年代初期,布病疫情得到基本控制,年,人、畜间疫情均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但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自90年代中期开始,布病疫情持续快速上升,人间布病成为报告发病数上升最快的传染病之一。

近十年来,疫情尤为严重。

布病传播途径是什么呢?

布病的传染源主要为各种饲养动物和野生动物,以羊、牛、猪为主。

布病病例发病前可能与疑似布鲁氏菌感染的家畜、畜产品有密切接触史,或生食过牛、羊乳及肉制品,或生活在布病疫区;或从事布鲁氏菌培养、检测或布鲁氏菌疫苗生产、使用等工作。

传播途径主要有经体表皮肤粘膜直接接触感染、经消化道感染、经呼吸道感染等。兽医、放牧员、饲养员、屠宰工、挤奶及乳肉加工人员、研究人员可能因为职业接触而感染。

传播途径1:消化道传播

最常见的途径是食用或饮用未消毒的生牛乳或动物乳制产品、肉类等。当绵羊、山羊、牛或骆驼被感染,它们的乳汁也携带了细菌。

如果感染的动物乳汁未消毒,将通过食用乳汁或乳产品传播给人。所以一定要在正规渠道购买乳制品哦~

对于喜欢喝纯天然生奶的小伙伴们,一定要注意了!!!

传播途径2:呼吸道吸入传播

吸入细菌也会导致感染。实验室细菌实验人员风险较大,另外,屠宰场和肉制品加工企业的工作人员暴露于有菌环境中也可能因此感染。

传播途径3:通过皮肤和粘膜接触传播

接触感染的动物过程中,由于伤口和粘膜破损而导致暴露感染,因动物和动物分泌物(新生动物、胎儿和生产分泌物)的接触而导致感染,这部分人群包括屠宰场工人、肉类包装员工、兽医、猎户可能在接触动物的暴露过程感染。

人与人的传播极为罕见,感染的母亲在哺乳过程中可能会感染婴儿。

布病在人群中普遍易感,人体不会产生持久免疫,病后再感染者或者转为慢性感染者也很常见。所以一定要做好治疗和防护工作。

有接触史的个体,出现以下医院就诊:

★急性期症状:发热、寒战、头痛、后背痛、关节痛等不适症状,偶见腹泻。

★亚急性期症状:肌肉痛、头痛、颈痛、发热、多汗。

★慢性期症状:厌食、体重减轻、腹痛、关节痛、头痛、背痛、虚弱、易激惹、失眠、抑郁、便秘。

确诊为布病的患者需要严格按照要求,进行早期、全程、足量治疗。如果治疗不及时不规范,可能转为慢性,易反复发作。

预防控制措施:

★不要食用未经消毒或来源不明的奶制品、牲畜肉类和脏器。

★与牛、羊、猪等牲畜接触时(饲养、屠宰、清洗内脏、接生等)注意个人防护。

★工作时应穿戴工作服、胶鞋、口罩、手套、围裙等,并配有脸盆、肥皂、消毒药品、毛巾等。

★禁止将工作服等防护物品穿出工作场所或拿回住处去。可用煮沸、蒸汽或3%来苏尔浸泡消毒。工作中禁止吸烟、喝水、吃食物。

★接生时做好防护。禁止赤手助产、抓羊羔、胎盘等。

★对污染区域和用具应及时进行严格消毒处理。

布病危险,可不要一味追求纯天然哦~

参考文献:

[1]A.E.Hamerton.Major-GeneralSirDavidBruce,K.C.B.,D.Sc.,LL.D.,F.R.C.P.,F.R.S.,LateA.M.S.TransactionsoftheRoyalSocietyofTropicalMedicineandHygiene.,25(4):.

[2]中国布鲁氏菌病防控新方法的探索.人民卫生出版社(年)

[3]布鲁氏菌病诊断标准(WS-)

本文作者:朱奕奕,系上海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医师,从事自然疫源传染病的监测与防控工作。

本文为上海自然博物馆(上海科技馆分馆)原创,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如需转载请联系lvluotougao

sstm.org.cn。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xuebiao.com/blsgjbzz/12066.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