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当心当心布病食源性感染

「导语」近日,兰州布氏菌抗体阳性事件,再一次将“布病”引入人们的视线。人类接触、屠宰、加工带菌动物或食用病畜禽及其乳制品时,均有可能被感染。而不恐慌、科学预防是关键。布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是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患病的羊、牛等疫畜是布病的主要传染源,该病过去常见于牧区,每年春夏之间高发,与动物产仔季节有关。布鲁氏杆菌是一种革兰氏阴性多形球状杆菌,由6个种、19个生物型组成,其中引起人类疾病的有羊、牛、猪和犬布鲁氏杆菌。布鲁氏杆菌可以通过破损的皮肤黏膜、消化道和呼吸道等途径传播。布病是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已知有60多种动物可被感染,潜伏期一般为1~3周,最短仅3天,最长可达一年。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主要因食用未消毒或消毒不彻底的奶和肉、内脏等经消化道感染布病。

主要症状为发热、多汗、骨关节和肌肉疼痛、乏力、头痛,部分患者还伴有心悸、神经痛、食欲不振、腹泻、便秘等症状,民间俗称“懒汉病”。该病治疗原则为早期、联合、足量、足疗程抗菌治疗。只要经过系统规范的治疗,绝大多数完全可以治愈,如不及时或不按疗程规范治疗,容易转为慢性病。当怀疑患了布病时,应及时到辖区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作咨询检测,如确诊为布病,应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进行治疗。那么,如何有效预防布病食源性感染呢?●源头控制,避免布氏杆菌污染的肉品流通『养殖户』养殖户要密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xuebiao.com/blsgjbzz/1244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