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
小知识
发热作为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小毛病,你是否也为它烦恼过,对于它又了解过多少呢。其实看似普通的发热其实也是身体发出的一种信号,不同的症状对应着相应的疾病。今天就让阿珏带你深入了解一下发热的小知识吧。
什么是发热
一般的情况下,我们采用腋下测温的方式测量人类的体温,正常值为35.8°-36.9°。而当机体在致热源的作用下或体温中枢的功能障碍时,时产热过程增加,而散热不能相应地随之增加或散热减少,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就会导致发热。
临床上我们根据发热时的体温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低热:37.3℃-38℃
2.中热:38.1-39℃
3.高热:39.1-41℃
4.超高热:41℃以上
热程
热程:根据发热期长短可分为急性发热和长期发热。发热病程超过2周者为急性发热,起病急,常见于各种感染;发热持续两周以上者为长期发热,见于伤寒,结核,结缔组织疾病和淋巴瘤等
临床过程特点
1.体温上升期:主要表现为皮肤苍白,无汗,畏寒或寒战,体温上升。
①骤升型:体温在数小时内达39-40℃以上伴寒战,小儿多伴惊厥,见于疟疾,大叶性肺炎,败血症,流行性感冒,急性肾盂肾炎,输液及药物反应。
②缓升型:体温逐渐上升,数日内达到高峰,多不伴寒战,见于伤寒,结核病等。
2.高热期:皮肤潮红,灼热,呼吸深快。疟疾高热期持续数小时,流行感冒持续数天,伤寒持续数周。
3.下降期:汗多,皮肤潮湿。若突然下降可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大叶性肺炎及输液反应。若缓慢下降可见于伤寒及风湿热。
热型
①稽留热:体温高达39-40℃以上,持续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波多范围不超过1℃,见于伤寒,大叶性肺炎高热期。
②弛张热:体温高达39℃以上,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最低也在正常体温以上,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及化脓性感染。
③间歇热:体温骤然升高后持续数小时,又骤降至正常水平。无热期可持续一天或数天。高热期和无热期反复交替出现。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
④波状热:体温渐升至39℃以上,数天后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体温又逐渐升高,如此多次反复。常见于布氏杆菌病。
今天的小知识到这里就结束了哦,看官们对于发热是不是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呢。
周国平曾说:“我在物质上最高的奢望就是,在一个和平的世界上,有一个健康的身体,过一种小康的日子。”
在这里阿珏也希望大家多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