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晚上女明星的红裙再美,也抵不过她消失的

除夕夜,热搜必定会被春晚霸榜。

今年热度集体飙升的德云社,还是派出了“岳越”组合,俩人一路小跑上台。不得不说,和7年前第一次上春晚相比,游刃有余了太多。

还有“粉粉嫩嫩“的周杰伦,满屏的棉花糖味儿,由于舞台效果太炫,还被调侃是放MV。话说周董第一次上春晚的时候还是年。

云录制的刘德华,给我们表演了什么是“超越时空的春晚”,还再一次在春晚舞台上唱了《恭喜发财》。

只可惜,贾玲的追星之路,看来是要长途漫漫了。

最后,依旧是在李谷一老师的《难忘今宵》中,结束了的春晚。

“青山在,人未老。”

“共祝愿,祖国好。”

而春晚也已经陪伴了我们足足38年(39届)。

成为我们所有中国人除夕夜的一部分。

这38年间被春晚成就,也成就春晚的那些经典,总是能跨越时空,让一代又一代人久看不厌。

80年代·老歌好听

翻看年春晚的影像资料,你会发现,与其说是联欢会,倒不如说是茶话会。

演播厅不足平,工作人员加表演嘉宾也才60多人。

主持人还是马季、姜昆、刘晓庆、王景愚4个表演嘉宾兼职的。

有的一个人要表演好几个节目,当初李谷一老师一人就足足唱了六首歌。

人和人之间无限趋近的物理距离,摩擦出了春晚的温度。

对于电视前的观众来说,无比兴奋和新奇。

年春晚现场

年,李谷一只身一人在台上,那首《乡恋》,不知道让多少人眼含热泪。

年春晚·李谷一《乡恋》

“你的身影,你的歌声。”

“永远印在,我的心中。”

紧接着,年的春晚,就有了《难忘今宵》。

同年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也是属于很多50、60后一代人的热血回忆。

年春晚·张明敏《我的中国心》

“洋装虽然穿在身“

”我心依然是中国心”

也是在那年,我们确定了年香港回归,意义无比深刻。

年黄锦波版的《龙的传人》,和后来我们熟悉的王力宏版本大不相同。

年,苏小明一首《军港的夜》,第一次向全国人描绘出了海港静谧和甜美的画面。

年春晚·苏小明《军港的夜》

“军港的夜啊,静悄悄”

“海浪把战舰轻轻地摇”

大概你也很难把苏小明跟电视剧《大江大河》里,雷东宝的那个泼皮老娘联系到一起。

苏小明出演《大江大河》

言归正传,像是如上一般情感细腻的经典曲目,依旧可以数得出来。

费翔的《故乡的云》,韦唯的《爱的奉献》......

别说你的脑海里一点旋律都没有。

哦,对了,87年,费翔《冬天里的一把火》更是点燃了无数少女的心,说是那个年代的顶流一点也不虚。

年春晚·费翔《冬天里的一把火》

”你就像那冬天里的一把火“

”熊熊火焰燃烧了我“

老歌好听,这句话,放在春晚里依旧适用。

而那个时代的歌曲,不仅仅是好听的旋律,还有歌词里的抒怀,是一代人的温情和回忆。

80年代·初代喜剧人

相声小品是春晚的快乐源泉,也最容易造梗被观众追捧。

80年代春晚,陈佩斯、朱时茂、侯耀文、马季、赵丽蓉、姜昆等人可以称作是初代“电视喜剧人”了。

马季不愧是大师,年他一个人在台上,操着唐山口音的“宇宙牌香(xiáng)烟(yán)”火遍了大江南北。

年春晚·马季《宇宙牌香烟》

也是在同年,陈佩斯朱时茂的《吃面条》成为经典中的经典。

滑稽诙谐与周正严肃的对比,将喜剧效果拉满,而陈佩斯的无实物表演简直是神来之笔。

春晚·陈佩斯朱时茂《吃面条》

这也是小品这门艺术品类的开山之作,也标志着陈佩斯朱时茂时代的来临。

第二年陈朱二人继续登上春晚,小品叫《拍电影》。

但那年春晚是在户外的工人体育馆举办,节目大概一半的时间,陈佩斯都是单衣单裤。

冷不是演出来的,但他把这种自然反应,融入了表演,更增加了人物的滑稽感。

年春晚·陈佩斯朱时茂《拍电影》

依此陈朱二人,用“一正一邪”这种特有的人设和模式,相继留下了《主角与配角》、《卖羊肉串》、《胡椒面》等小品作品。

用个个经典形容也不为过吧?

现在想起来陈佩斯常常把朱时茂“耍的团团转”的样子,还觉得好笑。

是有趣的那种好笑。

陈朱二人在春晚舞台的时间,比起观众对他们的极度喜爱,时间真不算长。

年的《王爷和邮差》就是他们的春晚封山之作了。

年春晚·陈佩斯朱时茂《王爷与邮差》

同时代的喜剧人,不得不提的还有姜昆、唐杰忠,相声《虎口遐想》、《楼道曲》绝对称得上现代相声(与传统相声相对)的经典之作。

年春晚·姜昆唐杰忠《虎口遐想》

生活化、可乐、夸张又合情合理,大概就是姜唐相声红极一时的原因。

当然,还有一个人不得不提,那就是赵丽蓉。

第一次登上春晚是年,小品名叫《急诊》,搭档的是济公游本昌。

不过第一次让赵丽蓉被深刻记住的作品,应该是第二年和侯耀文合作的《英雄母亲的一天》。

被绕进“司马光砸光,司马缸砸缸”的老太太,简直是“嘴瓢”第一人。

年·赵丽蓉侯耀文《英雄母亲的一天》

直到年赵丽蓉与巩汉林首次合作《妈妈的今天》,才有了这对固定搭档。

年春晚·赵丽蓉巩汉林《妈妈的今天》

“探戈就是趟着趟着走”

“三步一蹿嘛两啊两回头”

“五步—下腰,三步一招手”

就问是不是感觉自己会两手了?

赵丽蓉绝对是第一代小品人里造梗最多的之一。

《如此包装》那个穿亮片黑马甲,带耳麦现场秀rap的“麻辣鸡丝”,简直酷毙了。

赵丽蓉巩汉林《如此包装》

“春季里开花十四五六”

“啊六月六啊看谷秀啊春打六九头”

“我张不开嘴,我跟不上溜”

“你说难受不难受”

是不是心里已经在打拍子了。

后来赵巩又合作了《打工奇遇》等三部作品,和陈佩斯一样,也是在年告别了春晚舞台。

赵丽蓉巩汉林《打工奇遇》

肯定有人要问,赵本山、宋丹丹、蔡明这代喜剧人为啥不盘。

别急,在她姐看来,这代喜剧人,虽然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已经登上春晚舞台。

但相比初代,他们跨越了春晚极速成长的十几个年头,带给我们欢乐的时间,似乎也更长一些。

90年代·“乡村式”幽默

正好顺着上边的赵丽蓉,提到了巩汉林。

其实,巩汉林在和赵丽蓉合作的前一年(),就首次登上了春晚。

和同样家喻户晓的蔡明,合作了小品,《陌生》。

就是巩汉林被蔡明用麻绳牵着,送她回家的那个故事。

蔡明巩汉林《陌生》

两年后,蔡明才和郭达有了第一次合作——《黄土坡》。

自此,郭蔡CP正式诞生。

这俩人也是春晚的高产户,搭档17次之多,让人最先想到的还是《机器人趣话》。

蔡明堪称中国“首代AI机器人”。

还非要把“头”拆下来放在郭达枕头边上给他讲“鬼故事”,配上“蔡式”表演的渲染,再看一遍还是能笑到头掉。

蔡明郭达《机器人趣话》

到年左右,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郭蔡组合“解体”,蔡明正式“单飞”。

往后和潘长江合作最多,还搞起了“毒舌”人设,也非常受大家喜欢。

说到潘长江,就得提小品《过河》,同名曲《过河》更是至今都耳熟能详。

潘长江《过河》

“妹妹对面唱着一支甜甜的歌”

“哥哥心中荡起层层的波”

“妹妹何时让我渡过你呀的河”

要说那个年代,乡村题材的小品,还真是不少。

但女的里,宋丹丹封神,男的自然是本山大叔。

先说宋丹丹。她和赵本山搭档前,已经立起了“乡村天后”的招牌。

年的《懒汉相亲》——“俺叫魏淑芬、女、29岁、至今未婚“。

年春晚·宋丹丹《懒汉相亲》

只会说“俺娘说了”的“老姑娘”遇上了家徒四壁的懒汉,也算是“半斤八两”的般配。

年宋丹丹和黄宏的小品《回家》,讲述了进城靠洗车维生的农民工夫妻,决定留城过年赚钱的故事。

还记得两人对着大哥大给爹磕头拜年的场景,小时候看会捧腹大笑,长大后再看是不是又有一番滋味。

年春晚·黄宏宋丹丹《回家》

89年的宋丹丹和懒汉相亲,90年的赵本山也跟黄晓娟有一次《相亲》。

后来到95年,赵本山就跟我们熟悉的范伟合作了《牛大叔“提干”》,平头百姓牛大叔被安排假扮马经理陪酒的故事。

赵本山的“憨”劲也由此初见风格。

年,加上了高秀敏,三人合作了小品《拜年》。

养鱼大户赵老蔫和老婆去求乡长承包鱼塘,误以为乡长被“撤职”,整出了一顿乌龙笑话。

年春晚·赵本山范伟高秀敏《拜年》

紧接着,年,赵本山宋丹丹两大“乡村幽默”的扛把子合体了——《昨天·今天·明天》。

“自大虚荣”但不失可爱的白云大妈,和“憨厚愚钝”但实则聪明的黑土大叔,放在今天绝对是cp顶流。

“秋波就是秋天的菠菜”、“薅社会主义羊毛”这些梗,她姐只能说两个字,有才!

年赵本山宋丹丹《昨天今天明天》

似乎也就是在这几年间,迎来了赵本山,宋丹丹等一众人的春晚时代。

这段时间,没盘金曲,实在是因为语言节目势头疯长。

这也印证了国民对春晚,正在从一种诗意情怀向活泼幽默转变的审美诉求。

当然了,金曲肯定是有的,随便说几个。

91年潘美辰的《我想有个家》。

93年毛宁的《涛声依旧》。

98年王菲那英牵手的《相约》,插一句,王菲经典的”红脸蛋“造型,真的是往后无法复刻的流行。

99年从《常回家看看》开始,春晚歌舞节目的”合家欢”氛围开始愈加浓厚。

千禧年后

相比90年代的“乡村式幽默,千禧年后的春晚,画面色彩开始趋于鲜明。

当然,这个时候,陈佩斯,赵丽蓉、马季等初代大师,都已经完全告别春晚舞台。

赵本山一代,从年后,算是正式扛起了春晚“欢笑”的大旗。

压力自然也是不用说。

与上一个时间段不同的是,语言类节目作品开始更多聚焦城市题材和话题。

这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发展中更多人的生活状态。

比如千禧年,赵本山接连和宋丹丹合作的《钟点工》,就是反应老人从农村进城享福但不能适应的现象。

“聊5毛钱”的梗也正是出自该处。

年春晚·赵本山宋丹丹《钟点工》

要把大象装冰箱,总(lǒng)共分几步?

小样儿!你穿个马甲(jiá)我就不认识你了?

这些段子到现在搬出来用也完全不过时。

比如小品还提到了互联网,也符合当下互联网民用初期的流行趋势。

一个小品信息量如此丰富,能反映时代现象和问题,还能造梗流行,势必为经典。

而此后-年间,赵本山又返回去跟老搭档范伟高秀敏,打造了《卖拐》《卖车》的系列经典。

憨傻的“黑土大叔”,摇身一变,成了“坑蒙拐骗”的大忽悠。

“没病走两步”的经典梗,放在今天的互联网里,能让网友绕地球“走一圈”。

年春晚·赵本山范伟高秀敏《卖拐》

忽忽悠悠就瘸了的范厨师,成了“脸大脖子粗不是大款就伙夫”的自画像。

让观众模仿了一年。

大概也就是从这段时间开始,“等赵本山”,成了观众看春晚的习惯。

历史上能影响全国放鞭炮时间的,恐怕也只有他了。

此后赵本山和宋丹丹还合作过两次,分别是年的《说事》,穿着绿色“貂皮大衣”的白云大妈被黑土大叔“坑”得明明白白的。

年春晚·赵本山宋丹丹《说事》

以及年的《火炬手》,不仅契合北京奥运会举国欢庆的氛围,黑土又一次赢了白云。

年春晚·赵本山宋丹丹《火炬手》

那会儿我们谁也没想到,这是白云黑土的最后一次合体。

后来的本山大叔带着徒弟上了几年春晚。全程高能,笑点密集的《不差钱》是他留给观众为数不多的极致欢笑了。

年春晚·赵本山小沈阳《不差钱》

但几乎在赵本山“退场”的同时,新一代喜剧人,沈腾出现了。

,留着齐刘海的沈腾,带着“郝建”混出了点名堂。

在那个已经众口难调的年代,《今天的幸福》居然还挺有意思。

第二年,联手马丽、杜晓宇的《今天的幸福2》正式让郝建出了圈。

人们也终于开始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xuebiao.com/blsgjbzz/14205.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