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兽研所师生感染布病,职业防控在哪里

新京报“我们视频”截图。

央视新闻报道,截至12月7日中午12点,兰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经对兰州兽医研究所名师生进行布鲁氏菌检测,其中96人呈血清学阳性,均为隐性感染,无明显症状。

布鲁氏菌病(布病)是由兰氏阴性、兼性细胞内寄生的布鲁氏杆菌(Brucella)引发的人兽共患病,在中国也属于一种地方病,主要分布于内蒙古、东北、西北等地区。布病同时也是一种在全球广泛存在的疾病,有个国家都报道过该病的发生和传播。在中国,不止是西北、东北,就连南方,如浙江等地近年也发生了为数不少的布病。

年,布病最先被描述为地中海弛张热,后来又称为马耳他热。年英国军医布鲁斯在马尔他岛从死于马尔他热的士兵脾脏中分离出布鲁氏杆菌,首次明确了该病的病原体,因此此病在后来被命名为布鲁氏菌病。

既然布病是人兽共患病,就说明此次兰州兽医研究所的师生染病是源于动物。一些学生发帖称是做动物实验染上布鲁氏菌,但是,现在具体调查情况尚未披露,还需进一步调查。而兰州兽研所是一个相当专业的研究机构,此次发生如此事件,不得不令人质疑,其职业防控出了什么问题?

此次兰州兽医研究所有96人为布病隐性感染表明,职业预防仍然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和人兽共患病发生的重要一环。

除了职业人员,一般公众也存在染上布病的风险。从公众生活来看,生喝牛、羊奶,吃涮羊肉等,都可能是染病的途径。而且,布病发病率在中国居甲、乙类传染病前10位。

本来,布病在20世纪末已经在中国得到控制,发病较少。但现在一次性出现较多的职业人员染病,由此可以推测,实验人员有可能存在违规操作,或者没有按照规范的流程操作。如果完全严格遵照规范和流程,实验者不太可能感染布鲁氏菌。

▲兰州兽医研究所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xuebiao.com/blsgjbzz/1608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