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55岁,农民。因发热、关节疼痛一个月入院。该患一个月前出现发热,体温38-39℃,伴有乏力、关节疼痛,出汗较多,医院治疗,体温无明显下降。仍然持续高热,乏力越加明显,经朋友介绍,来到哈医大四院感染科二病房找汪云主任就诊。经过认真仔细检查,确诊为布氏杆菌病,经过治疗后好转出院。原来该患者在一个月前帮邻居宰羊,之后出现发热,关节疼痛,乏力等症状,而罪魁祸首就是这只羊。
一,什么是布氏杆菌病?
布氏杆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慢性传染病,常见牛羊猪等家畜(一般均为隐性感染,为血检阳性),并由它们传染给人和其它家畜。
二,疫情
本病广泛分布在世界各地。我国东北、西北、内蒙曾一度流行,从布病流行地区分离到的布菌多属羊型(占79.1%)。其次为牛型(12.27%),近年来,大多数发达国家的布病疫情得以控制,我国却逐年上升。疫情影响区域呈扩散趋势,防控形势严峻。年,我国报告布病发病人,超过年报告数的33.63%。布病发病县数由年的个,增加到年的个,10年间发病县数增加了5倍多。历史上没有或几十年无布病的省份近年也发现了病例。我国布病传染源主要为患病的羊、牛等家畜,通过直接接触、消化道及呼吸道等途径传播给人类。
三,病原学
形态:本菌为短杆菌,无芽胞和鞭毛,革兰氏染色阴性,常用柯兹洛夫斯基氏法染色,布氏菌染成红色,背景及其它菌染成兰色;各型菌株之间形态及染色特性无明显差异(但生物学性状和抗原性不同),电镜下的布氏杆菌模式图如下:
四,流行病学
本病为全球性疾病。我国主要流行于内蒙、吉林、黑龙江和新疆、西藏等牧区。其他各省均有病例发生。我国流行的布氏菌属主要为羊种菌,次为牛种菌,猪种菌仅见于广西和广东个别地区。近年来,畜牧养殖业的发展和未经检疫的牛羊的引入,使在疫区才会发生的布病呈现多发的态势。
五,哪些途径可以传播布病?
(1)传播途径—经皮肤粘膜
1、处理病畜难产、流产及正常产;
2、检查牲畜;
3、饲养放牧病畜;
4、接触病畜的尿、粪;
5、屠宰病畜、剥皮、切肉、分离内脏;
6、剪羊毛或从事皮毛加工;
7、挤奶或加工病畜奶制品;
8、采取病畜、病人的血液和病理材料;
9、直接或间接接触被病畜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水、土、草料、棚圈、工具用品等;
10、从事布氏菌实验操作及制备布氏菌苗、抗原、抗血清等生物制剂等。
(2)传播途径—消化道感染
经消化道感染:主要是通过食物或饮水,布氏菌经口腔、食道黏膜进入机体,喝生奶、吃生奶制品、吃生拌肉或生肝、吃未煮熟的肉(烤肉、涮肉等)或者手不洁拿吃食物等都容易患病。
病畜流产物、分泌物、排泄物污染草场、水源,是牲畜消化道感染的重要原因。
(3)传播途径—经呼吸道感染
常见于吸入被布氏菌传染的飞沫、尘埃。
(六)人群易感性
人群对布氏菌普遍易感。病后或疫苗接种后人群对布氏菌有一定的免疫力(病后免疫一般能持续2年,接种菌苗后的人群中仍有部分人对布氏菌易感)。
临床表现:
1.发热
热型不一,典型的波浪热已不多见。羊种菌感染发热明显,牛种菌感染低热者多。
2.多汗
是本病主要症状之一,患者发热或不发热,亦有多汗。大量出汗后可发生虚脱。
3.关节疼痛
为关节炎所致,常在发病之初出现,亦有发病后1个月才出现者。
多发生于大关节如膝、腰、肩、髋等关节。
4.神经系统症状
头痛、脑膜刺激症状、眼眶内痛和眼球胀痛。
神经痛:腰骶神经、肋间神经、坐骨神经。
5.泌尿生殖系统症状
可发生睾丸炎、附睾炎、前列腺炎、卵巢炎、输卵管炎及子宫内膜炎。可发生特异性乳腺炎,表现为乳腺浸润性肿胀而无压痛。有少数患者可发生肾炎、膀胱炎等。
6.乏力
这一症状为全部病人所具有,尤以慢性期患者为甚,患者自觉疲乏无力,能吃不爱动。
7.肝、脾及淋巴结肿大
约半数患者可出现肝肿大和肝区疼痛。脾多为轻度肿大。
预防:
(一)防止经皮肤和黏膜感染
1.防止由家畜流产物引起感染
2.皮毛消毒
3.防止经黏膜感染:黏膜主要指性器官黏膜
4.动物采取人工授精
5.布病病人禁止在急性、亚急性期发生性活动
(二)防止经消化道感染
1.奶和奶制品的消毒:巴氏消毒(70℃,30分钟)或煮沸消毒
2.肉类加工和食用时的卫生学措施
3.饮用水消毒:加强水源管理,禁止人畜共饮
(三)防止经呼吸道感染
(四)减少人与牲畜接触,禁止人畜混居
温馨提示:
1、不吃生肉,不喝生奶。
2、不要徒手宰羊、宰牛、接生羊(牛)仔。
3、禁止人畜混居。
4、出现发热等症状,及时就诊。
哈尔滨医院感染科二病房
5号楼2层B区
主任医师汪云(周三出诊)
咨询
00
如果您喜欢此内容,想获得更多消息,北京白癜风治疗白癜风医院治疗白癜风有那些偏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