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史以来古语也常言: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没有一样不是和吃有关。“民以食为天”,不是简单的生活感慨,它是人类延续生存的经典格言,以食为天,没有比吃更大、更真、更快乐的事。
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关乎着每个人的健康和生命,能否保障食品安全,让人吃得健康、吃得安全,对老百姓来说是“天大的事”。6月29日,池州市启动以“尚德守法,共治共享食品安全”为主题的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
下面就跟小编来看看消费者如何保证食品安全:
食品安全之清洗篇柠檬+醋
适用于餐具,柠檬切开后,在剖面滴少许白醋,在餐具上搓洗,可去污杀菌。淘米水。适用于黄瓜、豆制品等生长周期比较长的蔬菜。清洗时,放入淘米水中浸泡10分钟左右,再用清水和柔软的毛刷清洗干净,就能使残留的农药成分减少。
碱洗
适用于西红柿、芹菜等蔬菜。具体做法是:在毫升的清水中加入食用碱5~10克配制成碱水,将初步冲洗后的蔬菜置入碱水中,根据菜量多少配足碱水,浸泡5~15分钟后,再用清水冲洗即可,这样重复洗涤3次效果更好。如果没有食用碱,放小苏打也可以,但要延长浸泡时间到15分钟左右。
柠檬汁
适用于青菜等蔬菜。清洗前可以将柠檬切半,在浸泡在水里的蔬菜中滴入、挤入适量柠檬汁,浸泡不超过20分钟,以降低蔬菜中亚硝酸盐的浓度。
光照法
适用于所有蔬果。可以将蔬菜放在阳光下照晒,据测定,蔬菜、水果在阳光下照射5分钟,农药的残留量会减少。
食品安全之挑选篇食品安全真重要,病从口入危害大;良好习惯要养成,食品挑选切注意;“三无”食品莫食用,有害物质在其中;小摊小贩莫相信,卫生更是谈不上;过期食品切注意,吃了危害大又大;变质食品切分清,中毒机率高又高;油炸腌制要少吃,健康危害正面临;饮料、冷饮要节制,损害牙齿的健康。
食品安全之饮食小知识五色蔬果
1.如果你视力不好,那么尽可能地多食绿色食物,能有效缓解症状。
比如菠菜、青椒、西兰花、青瓜、猕猴桃、青豆等绿色食物。绿色食物含有的纤维素能清理肠胃,防止便秘;而其富含的叶黄素能维护视网膜健康。
2.如果你体质较弱,经常受感冒、发烧的困扰,那么需要摄入红色食物。
比如西红柿、西瓜、山楂、草莓、红枣等。红色食物富含番茄红素,研究表明,番茄红素可保护细胞膜,减少自由基的侵害,具有一定的延缓衰老作用。红色食物通常有助于血液循环,减轻疲劳。
3.如果你的胃肠功能紊乱,容易出现皮肤问题,那么可以试试橙黄色食物。
橙黄色食物的代表如柑橘、菠萝、芒果、南瓜、玉米、黄豆等。它们大多含有β-胡萝卜素,这是一种强效的抗氧化物质,可以减少空气污染对人体造成的伤害,还具有抗衰老功效。
4.如果你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等慢性疾病,别忘了吃白色食物。
比如白菜、白萝卜、梨、百合、山药等,这些食物都属于白色食物。它们有助于安定情绪,对于高血压、心脏病患者益处多多。而且白色食物对人的食欲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对减肥者同样也有很大的帮助。
5.如果你的身体有动脉硬化、冠心病等迹象,那么你需要紫黑色食物。
紫黑色食物是颜色呈黑色、紫色或深褐色的食物。比如紫葡萄、蓝莓、茄子、黑豆、桑葚、黑芝麻、黑木耳等。紫黑色食物一是来自天然,所含有害成分较少,二是营养成分齐全。
拒绝生鲜奶
国家食药监总局最近曾专门发文,指出“生鲜奶”在营养成分方面不会比预包装的纯奶更好,且灭菌不彻底,存在安全隐患。为此,安徽食药监发出建议,消费者请不要直接饮用“生鲜奶”。
据了解,“生鲜奶”就是未经杀菌、均质等工艺处理的原奶的俗称。而市售的盒装、袋装等预包装的纯奶,则是将“生鲜奶”经过冷却、原料奶检验、除杂、标准化、均质、杀菌(巴氏杀菌或超高温灭菌)等工艺制成的,是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要求的产品。
重点:杀菌不充分还会有安全隐患
安徽食药监部门专家表示,纯奶因为营养丰富,不但人类爱喝,也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培养基,非常容易受到动物体以及挤奶环境中微生物的污染。引起“生鲜奶”微生物污染主要来源于环境中的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假单胞菌、真菌等,以及源于动物体的布鲁氏杆菌、结核杆菌等人畜共患致病菌等。因此,如“生鲜奶”杀菌不充分,很容易造成人畜共患病的传播。
建议:不要直接饮用“生鲜奶”
安徽食药监专家指出,“生鲜奶”比起一般的牛奶并没有更多的营养,不要因为追求“醇厚”的口感而盲目选择“生鲜奶”。“因为没有灭菌处理,而且很多卖‘生鲜奶’的都是私人小企业,奶牛的健康、检疫是否合格,都没办法获知,安全隐患很大。儿童、老人、孕妇还有免疫力低下的人群饮用以后感染的风险更大。”
因此,安徽食药监发出建议,消费者请不要直接饮用“生鲜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