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肉产品中的布鲁氏菌污染及其风险传递调查

北京中科白殿风医院正规吗 http://yyk.39.net/hospital/89ac7_comments.html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以下简称布病,又称地中海弛张热、马耳他热或波状热,是由布鲁氏菌(Brucella)引起的变态反应性人兽共患传染病。根据生物学特性和主要宿主,将传统的布鲁氏菌为括6个种19个型。牛种、羊种和猪种布鲁氏菌对人均有很强的致病性,其中尤以羊种的致病力最强,且约80%的感染是由羊型布鲁菌引起的。

  人感染后表现为长期发热、多汗、生殖系统疾病、关节痛、肝脾肿大,以及肌肉-骨骼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的严重并发症等,病情严重者丧失劳动力。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该病列为须通报的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据统计,布鲁氏菌病每年造成全球经济损失近30亿美元,对人类健康和畜牧业发展构成重大威胁。

  近年来,由于市场一体化等原因,我国活羊及其产品的大范围流动极其频繁,疫情极易跨区域传播,布病疫情形势依然严峻。由于羊布鲁氏菌病临床上常为隐性感染,除了怀孕母畜出现流产外,其他羊群并无临床特征,很难从外观上鉴别。鉴于现行宰前检疫办法和实验室抽检制度,很难阻止部分带菌羊进入屠宰环节,为验证羊产品中布鲁氏菌污染风险,了解生产链条中的布鲁氏菌污染风险关键点、风险来源以及风险传递过程,本研究对羊养殖和屠宰环节进行了取样调查,以期找到羊肉产品病原带毒及生产环节污染的证据,从而获得控制风险关键点,保障羊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公共卫生安全。

  羊产品布鲁氏菌污染调查结果

  布病血清抗体检测结果。从不同地区来看,西北地区布病免疫抗体(RBT和cELISA)阳性率最高,与其他地区相比差异显著。同时还存在布鲁氏菌感染抗体(表1)。

  不同屠宰规模和样品类型布鲁氏菌检测结果。从屠宰规模来看,大中型屠宰场存在布鲁氏菌的风险较高(6.23%),与小型屠宰场相比差异显著;从样品类型来看,羊内脏、羊肉和环境中都有存在布鲁氏菌的风险(表2)。

  不同地区羊产品中布鲁氏菌检测结果。从不同地区来看,来自一类地区(西北和华北)的动物存在布鲁氏菌的风险较高(表3)。

  布鲁氏菌病控制性试验检测结果

  急性发病期与隐性感染期间布鲁氏菌检测结果。急性发病期(其中母羊9只)布鲁氏菌检测结果显示:子宫(77.78%)和脾脏(46.67%)存在布鲁氏菌的风险较大,与其他脏器相比差异显著;其次是肾脏和抗凝血,其他部位均未检测到布鲁氏菌。确诊已感染,但近期无临床症状的15只隐性感染期间的羊(其中母羊8只)中,在4只母羊的子宫内检测到布鲁氏菌核酸,其他羊均未检出,说明这些羊表面无临床症状,但其子宫仍存在带菌风险(表4)。

  从业人员的风险调查结果。屠宰环节从业人员问卷调查显示,屠宰企业部分相关人员,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的人员,对布鲁氏菌病不知晓且无个人防护意识;存在屠宰人员私自携带未经处理的羊产品(如羊胎盘)回家食用的现象。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在取样的屠宰和养殖环节中,各有1名从业人员感染布病。

  风险分析

  屠宰环节羊产品布鲁氏菌风险分析。不同地区来源的羊产品取样调查结果表明,来自西北地区的产品带菌率为4.94%,而来自西南地区的未检出,说明西北地区作为我国布病防控一类地区,羊产品带菌风险相对较高。通过取样调查发现,屠宰环节的羊产品和环境均存在布鲁氏菌污染风险;从不同规模来看,大中型屠宰场的污染风险(6.23%)高于小型屠宰场(0.48%),原因主要是小型屠宰场清洗消毒彻底,羊的来源主要局限于当地,而大中型屠宰场待宰羊多、工作量较大,可能存在清洗不彻底、消毒不到位的问题;另一方面,羊需求量大、来源广,尤其是从一类地区来源的羊较多,从而加大了污染的概率。

  风险传递过程分析。控制性试验结果表明:发病期子宫、脾脏、肾脏和血液中均有布鲁氏菌被检出,与年的报道相似,说明发病期内脏和血液带菌风险较大,这可能与布鲁氏菌多寄生于网状内皮系统有关;对于隐性感染期的羊,仅在其子宫中检出布鲁氏菌,其他部位未检出,说明对于无临床症状的感染羊,其子宫是带菌的最大风险源。

  从控制性试验结果可见,无论是急性发病期,还是隐性感染期的羊,在不发生二次污染的情况下,仅可从内脏中检出布鲁氏菌;但屠宰环节布病感染抗体阳性率为1.13%,且羊产品和屠宰环境中均存在布鲁氏菌污染,可见存在布病感染羊只因宰前检疫漏检而进入屠宰生产链的风险。

  从业人员的风险分析。结合问卷调查发现,养殖和屠宰环节的从业人员大多不了解布病,也没有个人防护意识,更没有采取个人防护措施,且养殖和屠宰环节均出现人感染布病病例,说明养殖和屠宰环节的从业人员是高风险人群,若防护措施不当极易导致布病感染。

  建议

  近几年,布病疫情有上升趋势,动物发病数逐年增多,人间发病数也随之增高。人间布病与动物布病密切相关,呈一定的线性关系。因此,畜牧兽医部门除了要加强与卫生计生、工商等部门的协作,强化信息沟通和联防联控外,还应做好宰前检疫,防止布鲁氏菌从养殖环节进入屠宰环节。然而传统意义上的宰前检疫无法检出隐性感染期的带菌羊只,因此应该考虑引入敏感性较高的检测方法,尽可能检出带菌羊只。在养殖环节应继续强化布病的监测净化工作,尤其是加强对羊的监测净化,优先从种羊开始,争取减少源头上的布病传播风险。同时还应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职业培训,尤其是布病认知和防护知识培训,提升个人防护意识和水平,使其保持健康正确的工作和生活习惯,并定期体检,一旦发现感染布病,应紧急就医,以获得良好治疗预期。

《QQ和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xuebiao.com/blsgjbys/1308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