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49岁。
问证日期:11月14日。
刻下:
4号来月经,到今天还没结束,淋漓不尽,色稍微深一点,睡觉时会潮热,不出汗,二便可,纳可,不起夜,腰疼,口干,肩膀颈椎有点疼,眼睛胀,人不虚。怕冷,手脚冰凉。舌暗红无苔水滑,脉沉细尺弱。
辩证分析:
阳虚:怕冷,手脚冰凉、腰疼。
血瘀:淋漓不尽,色深。
表:肩膀颈椎有点疼。
半表半里:眼睛胀。
热:口干、潮热。
开方:
知母,黄柏(清虚热)
淫羊藿,菟丝子,蛇床子,续断,干姜,桂枝(温阳)
香附,白芍,当归,川穹,泽兰,酒大黄(理气活血祛瘀)
柴胡、黄芩(清半表半里之热)
3剂。
反馈:
喝完3剂后,月经干净了,眼睛也不胀了,腰不疼了,肩膀颈椎也舒服了。
按:
这是一个虚实夹杂的证,阳虚和血瘀明显,所以这2个方面用药相对较多。
因为有半夜潮热,用知母、黄柏清虚热。
眼睛胀和口干,半表半里证也明显,用柴胡、黄芩。因胃口正常,所以没有用建中的参草枣。
酒大黄这里用的不多,几克而已,加大往下排瘀血的力度。
中医里的活血药同时也是止血药,比如当归、川芎、三七,为什么又能够止血?如果只从表面的逻辑上来讲是讲不通的,必须回到人体,人体之所以一直动血可以理解为血液的能量不够,不能将邪顺畅的排出,就像汗的能量不够,汗出了邪也不退,须用桂枝汤先补能量再达表排邪一样。
当归川芎辛热油厚,能给血以能量,排邪力量自然加强。邪去则人体自然会止血,非主观所能左右,这和桂枝汤止汗是一个道理。
所以只从用途上说方药是不究竟的,方药其实没有所谓的止汗发汗、止咳止血这样的功效,它不能代替大脑发号施令,所谓药效是治理好人体的能量与排病渠道之后,人体自己产生的本能反应而已。
注:
如此组方建立在客观取证、脉证合参的基础上,请勿随意模仿用药。
对中医感兴趣的朋友,推荐学习伤寒论线上课程:
伤寒论线上试听课程链接:
《伤寒论》线上公开试听课(视频+PPT)
课程(手机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