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微生物小讲堂第十八期毛孢子菌

北京白癜风哪家最好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一、毛孢子菌基本介绍毛孢子菌病是由毛孢子菌属引发的毛发、指(趾)甲、皮肤以及系统性感染的真菌病,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毛孢子菌属于半知菌门、芽生菌纲、隐球酵母目、隐球酵母科的酵母样真菌。毛孢子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中,是一种条件致病菌。目前尚无明确的证据表明环境株可直接感染人类。早期,T.beigelli(白吉利)曾被认为是唯一的毛孢子菌,根据最新的分子生物学分类方法,将毛孢子菌分为17个种,其中可以引起人类感染的包括6种:阿萨希毛孢子菌(T.asahii)、星形毛孢子菌(T.asteroids)、皮毛孢子菌(T.cutaneum)、皮瘤毛孢子菌(T.inkin)、黏液毛孢子菌(T.mycoides)及卵形毛孢子菌(T.ovoides)。该菌属中引起深部毛孢子菌感染的主要病原为阿萨希毛孢子菌。

不同的毛孢子菌可以引起不同类型的感染,T.cutaneum和T.asteroides与浅表感染有关,T.ovoides和T.inkin与白色毛结节病以及头皮、会阴部位的感染有关,T.asahii和T.mucoides也可引起白色毛结节病,但他们主要与深在性感染有关。

二、诊断方法

毛孢子菌病因临床报道较少,且由于病原菌临床分离、鉴定困难等致该病诊断困难,易被漏诊或误诊。早期主要根据病原学、真菌培养、菌落形态、镜下形态、组织病理、生理生化特点及细胞壁多糖检测等,对毛孢子菌病进行诊断。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目前分子学诊断已经成为最主要、准确的诊断方法之一。

分子生物学方法在毛孢子菌病的诊断方面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特点,但易受实验室条件等因素的影响。目前常用PCR、巢式PCR、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rRNA的ITS、D1D2区基因序列对毛孢子菌病进行诊断。近年来随着宏基因组测序技术的不断进步,也为临床诊断毛孢子菌病提供更多的参考价值。分享一个宏基因组测序辅助临床诊断的案例:

肝移植术后11年患者长期规律口服抗排斥的免疫抑制类药物。入院一周前因着凉出现咳嗽白痰、胸闷、气短,但并无发热、畏寒胸痛咯血等典型炎症症状。检测胸部CT发现双肺下叶及右肺中叶及左肺上叶舌段炎症。移植肝体查等未见异常。查血常规与肿瘤标志物等均在正常范围。入院后进行进一步的生化检查,炎症指标未见异常,各项病原学检查,包括各种病毒的PCR筛查,肺炎支原体抗体,针对真菌的G实验与GM实验均呈阴性。痰培养无真菌生长。结核相关的X-pert和结核抗体检查为阴性,尿液检查及痰涂片痰培养也未能找到病原体所在。就连肺移植术后常见的耶氏肺孢子菌(PCP)检查也是阴性。终于在宏基因组测序的帮助下找到了较为罕见的“阿萨希毛孢子菌”,诊断为肺真菌感染。医生随即加大抗真菌药物(伏立康唑)的使用,调整用药数天后患者胸部CT显示炎症已大部分吸收,病情明显好转,于是医嘱带口服药出院。

三、毛孢子菌的临床表现

毛孢子菌感染可引起皮肤、毛发、指甲、肝、肺以及全身播散性症状。皮肤感染好发于面部、前臂、股部、肛周等部位,皮疹表现为红斑、丘疹、结节及紫癜样损害,可出现坏死、溃疡、结痂。头发及胡须感染表现为柔软的白色小结节,称之为白色毛结节病。

播散性毛孢子菌感染的临床表现在许多方面与念珠菌病相似,呈急性或慢性感染过程。急性毛孢子菌病发病急骤,进展迅速,主要表现为真菌血症及皮肤、脏器的播散性感染。重者血压下降,出现昏迷、休克,在发病数天或1个月左右死亡。慢性患者病程可长达数月至数年,出现间断或持续性发热、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或进行性器官衰竭等表现。主要侵犯脏器为肝、肺、肾、脾、心脏及脑组织等。累及肾脏时,表现为血尿、尿中出现红细胞及管型,甚至引起肾功能衰竭,尿液培养可检出病原菌。累及肺部时,则有咳嗽、咯痰、痰中带血。累及消化道,可出现厌食、腹痛、腹胀、稀便、腹泻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可有脑膜炎或脑炎症状,出现头痛、脑膜刺激症状、失语、偏瘫等,其他可有心内膜炎等感染,约30%的患者可出现皮肤损害。

图:尿培养结果

毛孢子菌表现形式有3种,即皮肤,毛发的感染、系统及非系统播散性感染。系统播散性感染主要为血液播散型感染后常规抗真菌药物治疗常无效,病死率极高。临床上多数病例表现为非系统播散性感染,如来自下呼吸道或泌尿生殖道标本的纯培养。近年来,该菌株检出率的增加与恶性肿瘤、器官移植、免疫缺陷、化学疗法、广谱抗生素及侵入性医疗操作的应用等因素有关。

四、治疗原则

由于毛孢子菌对很多常规抗真菌药物耐药,目前该病治疗困难,免疫受损患者感染的死亡率较高。

目前主要以抗真菌药物、免疫因子及联合治疗等方法为主。抗真菌药物主要包括唑类、棘白菌素类及两性霉素B等;免疫因子包括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肿瘤坏死因子(TNF-α)等。

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CLSI)无该菌药敏试验方案,同时美国《热病》抗微生物治疗指南中也无该菌的治疗指南。相关文献检索结果显示,国内外分离自不同部位的菌株,其药敏结果有所不同,但对于单一来自尿液标本的菌株,唑类药物对其治疗有效,其中以伏立康唑效果最佳,多主张联合应用2-3种抗真菌药,如两性霉素B和5-FC,或两性霉素B和氟康唑。

参考文献:1.周庭银编著《临床微生物学诊断与图解》2.孙伟,许淑珍,苏建荣.老年患者尿路感染阿萨希毛孢子菌的基因分型与药敏特点[J].检验医学与临床,,9(23):-.张德全,夏志宽,敖俊红,王聪敏,吕雪莲,杨蓉娅.阿萨希毛孢子菌感染治疗新进展[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9(08):-.4.夏志宽,杨蓉娅.毛孢子菌病[J].实用皮肤病学杂志,,3(04):-+.

-------------------------------------------------

往期回顾:

病原微生物小讲堂(第一期)——结核分枝杆菌

病原微生物小讲堂(第二期)——非结核分枝杆菌之脓肿分枝杆菌

病原微生物小讲堂(第三期)——非结核分枝杆菌之鸟胞内分枝杆菌复合体

病原微生物小讲堂(第四期)——惠普尔养障体

病原微生物小讲堂(第五期)——鹦鹉热衣原体

病原微生物小讲堂(第六期)——布鲁氏杆菌

病原微生物小讲堂(第七期)——诺卡菌

病原微生物小讲堂(第八期)——疱疹病毒

病原微生物小讲堂(第九期)——嗜肺军团菌

病原微生物小讲堂(第十期)——肠球菌

病原微生物小讲堂(第十一期)——Rothiaaeria(空间罗氏菌)

病原微生物小讲堂(第十二期)——EB病毒

病原微生物小讲堂(第十三期)——腺病毒

病原微生物小讲堂(第十四期)——细环病毒

病原微生物小讲堂(第十五期)——隐球菌

病原微生物小讲堂(第十六期)——耶氏肺孢子菌

病原微生物小讲堂(第十七期)——铜绿假单胞菌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xuebiao.com/blsgjbyy/12213.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