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菌是一种革兰阴性不运动细菌,无荚膜(光滑型有微膜),氧化酶阳性,可还原硝酸盐,在细胞内寄生,可以存活于多种家畜和人体内。其无鞭毛,不运动,无菌毛,无质粒,对人体致病机制较为复杂。
共识1:布鲁氏菌性脊柱炎是人体感染了布鲁氏菌而患的人畜共患疾病。人感染布鲁氏菌病主要为直接接触感染,如动物接产、屠宰、入肉加工等,病菌从接触处的破损皮肤进入人体,从而产生一系列的症状。
共识2:布鲁氏菌性脊柱炎多发于中青年,常累及腰椎,其次是胸椎;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乏力、夜间盗汗、厌食、头痛、肝脾肿大、关节疼痛、腰背痛等全身及局部症状。
共识3:布鲁氏菌性脊柱炎专科查体主要是脊柱受损后出现的肢体疼痛等症状,无明显特异性。
共识4:布鲁氏菌性脊柱炎的实验室检查主要有虎红平板凝集试验、血清凝集试验、ELISA、布鲁氏菌病抗-人免疫球蛋白试验、分子生物学检测,以及细菌培养等。
共识5:布鲁氏菌性脊柱炎的病理学检查能够清晰显示由布鲁氏菌破坏导致的细微变化,Gimesa染色通常可发现布鲁氏菌。
共识6:MRI检查是布鲁氏菌性脊柱炎早期首选的检查方法,扫描病灶呈明显均匀强化,能早期发现布鲁氏菌性脊柱炎的局部病变。布鲁氏菌性脊柱炎早期很少有死骨形成,一般椎体塌陷也不明显,极少有脊柱后凸畸形。“花边椎”是布鲁氏菌性脊柱炎CT扫描的特征性表现。
共识7:布鲁氏菌性脊柱炎的诊断目前主要结合患者流行病学接触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检查结果等综合判断。二代测序技术有望进一步推动布鲁氏菌性脊柱炎的诊断及治疗。
共识8:布鲁氏菌性脊柱炎的药物治疗主要采用抗生素治疗,包括利福平、左氧氟沙星、多西环素、头孢曲松、链霉素等,利福平+多西环素联合治疗一般能取得良好效果。
“临床用药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