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外露营导致的罕见感染,医生提醒预防方法

无论您身处何地,探索自然的脚步都不应停歇。但请注意,野外露营时,有一种罕见的感染风险需要防范。医生提醒,遵循一些简单的预防措施,您将能更安心地享受户外活动。秋日天空湛蓝,阳光洒落,温暖而明媚。约上几位亲朋好友,一同前往户外,感受阳光的温暖,驱散工作带来的疲惫。户外露营,是一个极佳的选择,让你在自然中放松身心,享受秋日的宁静与惬意。然而,一次本应轻松愉快的野外露营,却让一位2岁的姑娘小杨(化名)意外感染了一种“怪病”,这种病症困扰了她长达一个多月。在中秋假期,小杨与朋友们一同外出野营,当时并未察觉到任何不适。然而,当她回家后,却逐渐感到了身体的疲惫,精神也显得萎靡不振,全身无力。更令人担忧的是,她甚至开始出现间断性的反复发热,体温最高时达到了5℃。尽管每次服用退烧药后,她的体温都能暂时恢复正常,但并未有其他明显症状,因此小杨并未对此过于在意。然而,国庆假期结束后,小杨的发热症状再次卷土重来……年0月20日,小杨因持续发热至我院呼吸内科求诊。经卢奎斌主治医师详细检查,发现其体温高达5℃,并伴有阵发性咳嗽和咳出黄痰的症状。腹部检查显示平坦柔软,无压痛或反跳痛,肝脏未触及,而脾脏则在肋下4cm处可触及。在入科讨论会上,昝桃红主任经过仔细分析,指出患者的主要症状包括发热、脾脏肿大、贫血、白细胞数量减少以及多处淋巴结肿大。结合各项检查结果,临床初步诊断可能为伤寒、副伤寒、疟疾、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布氏杆菌病、丝虫病、包虫病等感染性疾病,同时也需考虑淋巴瘤、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粒细胞性白血病以及血红蛋白病等非感染性疾病的可能性。接下来,将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以明确病因并给予相应的治疗措施。经过一周的血液细菌培养,检验科给出了明确的结果:患者体内检测出马尔他布鲁菌,同时布病抗体也呈阳性,因此确诊为布鲁菌病。这一检验结果与昝桃红主任的初步诊断高度一致。原来,经过小杨的回忆,他一个月前与朋友去野外露营时,曾在与牛羊有过接触的草地上短暂地坐着,虽然隔着地垫,但并未出现皮肤粘膜的破损。小杨很可能就是在这次野外露营时,意外感染了布鲁氏菌。经过规范的隔离治疗,他的体温已经恢复正常,目前已经康复出院。

布鲁氏菌,你了解多少?

布鲁氏菌,这种微生物,或许对大多数人来说还比较陌生。然而,它却是一种能够引发人畜共患病的致病菌。通过与牛羊等动物的密切接触,或者食用被污染的肉类,人们都有可能感染上这种细菌。感染后,患者可能出现发热、乏力、多汗等症状,给日常生活带来不便。但幸运的是,经过及时的隔离治疗,大多数患者都能顺利康复。

布鲁氏菌病

通常被称为布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发的严重人畜共患传染病。这种细菌不仅在动物(如羊、牛、猪等)中广泛存在,还能通过多种途径传播给人类。它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的乙类传染病范畴。

布鲁氏菌属于一组微小的细菌,形态多样,包括球状、球杆状和短杆状。目前已发现2种布鲁氏菌,其中羊种、牛种、猪种和犬种可能感染人类。

幸运的是,布鲁氏菌对湿热、紫外线以及常用消毒剂都较为敏感,而对于干燥和低温环境则有更强的抵抗力。通过55℃湿热处理一小时或60℃湿热处理0至20分钟,或使用75%酒精、%新洁尔灭及含氯消毒剂,都能有效灭活这些细菌。昝主任温馨提醒:人对布鲁氏菌并无自然免疫力。一旦感染,该菌会经由血液广泛传播至全身。为防范“布病”,我们应遵循以下建议:

养成饭前洗手的习惯,不饮用生水。避免食用未经消毒的鲜奶及奶制品,如奶酪。在烹饪烧烤和涮肉时,务必确保肉类熟透。建议使用专用公筷夹取生肉,以防与私筷混用。通过官方认证渠道购买牛羊肉制品,避免购买未经检疫的肉类,以保障饮食安全。若前往牧区游玩,建议佩戴口罩,并在接触牲畜后彻底清洁双手。

对于养殖户和职业人群,在接触病畜或处理其流产物时,必须做好严密防护。穿戴工作服、橡胶手套、口罩、帽子、围裙和胶靴等装备,并遵循规范流程进行操作和消毒处理。擅长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诊治呼吸系统的常见疾病,如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间质疾病等,同时也能处理发热、长期顽固性咳嗽等症状。此外,还具备诊治呼吸系统疑难危重疾病的实力,如急慢性呼吸衰竭、肺源性心脏病、重症哮喘、肺栓塞等。肿瘤科与中医科主任医师付亚医院肿瘤科与中医科:以仁心仁术,点亮肿瘤患者生命之光跨越百公里的寻医之旅:一位妇科医生的实力“圈粉”之旅血透患者迎来新希望——医院血液透析室引入先进设备,提升医疗服务质量!作者:呼吸内科病区编辑:宣传科审核:宣传科、医教部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xuebiao.com/blsgjbyy/1803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