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布病?
布鲁氏菌病(也称布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细菌引起的人兽共患的传染病。近年来在一些地区呈散发流行,布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畜牧业发展。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B类动物疫病,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本病在家畜中以羊、猪、牛等流行最多,一般羊布鲁氏菌的致病力最强。人患布病多是在牛、羊布病流行过程中被感染的,产羔期最易感染。
二、布病如何传播?
带菌患畜是本病的传染源。病菌主要存在于患畜的体内,随乳汁、脓汁、流产胎儿、胎衣、生殖道分泌物等排出体外,污染饲料、饮水及周围环境,经消化道、呼吸道、皮肤粘膜、眼结膜等传染给其它畜,吸血昆虫可成为传播媒介。当人们赤手接羔、或处理流产物时,这种病菌就有可能通过受伤的皮肤侵入人体,或与家畜密切接触后不洗手就吃东西、吸烟、揉眼睛、抠鼻子等都可能把布氏杆菌带入人体而引起感染,人们食用带菌未经煮熟的奶、肉等也可引发本病。人群对布病普遍易感,牲畜养殖、畜产品生产加工、动物防疫等人员是感染布病的高危人群。
三、家畜感染布病后有哪些临床表现?
家畜感染布病的主要症状是孕畜流产,受胎率下降或失去生育能力,产奶量降低,关节炎等。公畜生殖器官炎症,如睾丸炎、附睾炎。
四、如何杀灭布鲁氏菌?
布病的病原体是布氏杆菌,该菌对常用的化学消毒剂(如10-20%石灰乳或漂白粉)敏感,加热60℃或日光下曝晒10-20分钟即可杀死该菌,但在自然环境中生存力较强,在乳及乳制品、皮毛中能长时间存活,在病畜的分泌物、排泄物及死畜的脏器中能生存4个月左右,在食品中能生存2个月。
五、如何预防布病?
1.布病流行地区定期由动物防疫部门对牛羊进行监测,净化畜群。检出的病畜捕杀、销毁做无害化处理;
2.牛、羊的流产物要深埋;对污染的畜圈和场地进行彻底消毒;
3.严禁买卖病畜,外引入新畜时,必须经检疫证实无病后方可合群;
4.注意环境卫生,接触牛、羊后要洗手,不要在牛、羊圈舍内吃食物,不要玩羊羔、牛犊;喝牛奶、羊奶时,要煮沸后饮用。吃涮羊肉时,要把肉煮的熟透了再吃。
5.人畜屋舍要分离,牛、羊接产时要做好个人防护,如穿工作服、戴口罩及橡胶手套等。
阿克塞县畜牧兽医局
阿克塞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编辑:徐春燕任璇
责任编辑:叶尔剑阿德力别克王金凤
总监:高宏善
觉得不错点个赞!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