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出头的王老师是西北大学的化学教授。一周前,经过一天的忙碌回到家中,刚一躺到床上,一阵剧烈的天旋地转感袭来,恶心、出汗也随之而来。王老师恐惧不已,急忙医院的急诊。一番检查后,急诊医生告诉他,除了颈椎X片子提示有点颈椎曲度变直之外,并没有什么大碍,输液后回到家中休息。可是第二天起来时,又是一阵眩晕,而且还呕吐起来。于是王老师向系里告假,准备好好检查一下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
眩晕门诊的医生问过情况后,考虑王老师得的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也叫耳石症。王老师坐到一个看起来像太空舱的椅子上被8条安全带稳稳地固定起来,并戴上了一个红外眼罩。随着机器的旋转,电脑屏幕上显示着监测过程中王老师的眼睛运动的清晰图像。几分钟后,检查结果出来,王老师的病被确定为右后半规管耳石症。
随后,医生启动了已经预定好的治疗程序。逆时针轴位旋转45°,顺时针水平旋转°,再顺时针轴位旋转90°,然后继续旋转45°,最后逆时针水平旋转°,结束。整个过程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治疗结束。时间只用了2分38秒。
王老师半信半疑地回到家中,心里仍然担心会再次出现眩晕,然而,随后的几天,一切安好。王老师被彻底征服了:医学真的很神奇。
眩晕是常见的临床症状,其中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是最常见的外周性眩晕。这种眩晕的发作与头颈部的位置变化密切相关,患者常表现为平卧、起床过程中或在床上翻身过程中突然出现短暂的天旋地转感或颠倒感,多伴有恶心甚至呕吐,反复发作,以往常被诊断为颈椎病或颈性眩晕的情况非常多见,因此,对该病的认识至今还存在巨大的误区。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是眩晕门诊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同时,对确诊为该病的患者进行正确的复位治疗可达到迅速治愈疾病、终止眩晕的目的。传统的变位试验和手法复位虽然具有有良好的效果,但仍然存在不足之处。一是在检查过程中对于细微的眼震变化医师有时难以明确定性,从而影响对疾病的判断,二是对于一些存在头颈部活动度差、颈椎不稳等情况的患者进行检查复位时常常无法达到足够的幅度和速度,从而难以取得良好的诊疗效果。三是手法复位时角度、速度的不精确性,影响诊疗的效果。
为解决上述问题,进一步提升眩晕的诊疗水平,我科眩晕门诊引进国际先进的SRM-IV眩晕诊疗系统。SRM-IV眩晕诊疗系统是一种三维、全自动、数字化的人体体位运动管理系统,配置了先进的无线红外摄像机、同步化的运动-眼震分析软件,且可根据不同位置的耳石症制定个体化的诊疗方案。该系统可完成自发眼震试验、位置性试验、转椅旋转急停试验、正弦摆动谐波试验、其它眼震试验等前庭运动功能检查,并可自动化完成几乎所有耳石症的复位治疗过程。精密的机械控制系统、灵敏智能化的传感系统配合一体化的软件系统,为眩晕的精准诊疗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是眩晕门诊诊疗过程的一把利器。
据了解,该系统是西北地区首台一体化的耳石症诊疗系统。它的引进,无疑会为解除眩晕患者的痛苦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月16日,长安眩晕论坛(第二届)将盛大开幕。论坛邀请到我国眩晕领域的著名专家学者为大家带来眩晕相关的精彩话题。
论坛不收会议费和注册费。参加论坛的同道将获赠刚刚出版的一套《前庭功能康复》(书配光盘)。期间,有参医院眩晕门诊的活动。会议提供精美工作餐和茶歇。
为安排好此次论坛相关工作,参会人员请务必提前登记注册报名。报名途径:
您可以长按下方专业治白癜风的医院北京有哪些治疗白癜风的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