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岁金庸新书首发再现大师笔下真实史料
今天第一张面孔说金庸。说到他,很多脱口而出“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再加一把《越女剑》,这应该是我们绝大多数人对金庸先生的基本印象,小说家么;其实金庸先生不止写小说,他还是一个“新闻人”。60年代以后,他以“左手写社评,右手写小说”传为美谈。
昨天,在广州,90岁高龄的金庸先生新书首发:不过这次不是小说,这次的新书叫《明窗小札》。这名字听着少了点侠胆柔情,多了点小清新?对,这是一本杂文集,收录了金庸于年在专栏中发表的篇社论、时评与漫谈等杂文。其中比较重要的,是金庸用“徐慧之”为笔名撰写的“明窗小札”专栏。这一专栏从年12月开笔,持续到年10月,除年间中断几个月外,几乎每天一篇。
在这本书中,金庸先生秉持“明辨是非,客观中立”立场,可谓眼观全球,心怀民众,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而文风朴实简洁,观点鲜明犀利,见解独特新颖,尽显大师风范。如果您对金庸、或者那个时期感兴趣,趁着周末可以去书店买来翻阅一下。
——阿来发声明三问鲁迅文学奖期待质疑获合理解释
第二张面孔来聚焦作家阿来。他的作品《瞻对:一个两百年的康巴传奇》最近在鲁迅文学奖的评选中以零票落败了。
对于这样的结果,他连发三问:第一个问题是“关于体例:有好心的推测者说,这是体例不合之故。”他进一步提问:报告文学也好,非虚构也好,不过是一体而多名。而报告文学组的评委们,作为这一领域的专业人士,对此始终视而不见?
第二问是质疑“程序”。他说:为何当初允许《瞻对》一文进入报告文学组的评选,而不当时就拿掉?一轮轮投票下来,又以终投的零票收场?世界是哪有这样的程序?
最后一问是“那么,就只能是作品本身的问题?”其实他不止这三问,还提到了对评委实名投票的异议,他说:评委实名投票,是实名给谁看?读者?文学?社会?还是谁?
其实在今年的鲁迅文学奖正式公布后,首次采用的评委实名投票以及将投票结果对外公布,让很多评委为难;出现的18部“零票作品”也让众多作家难堪。我倒是支持一位评委说的:中国,是个人情社会,公开投票总会遇到问题。期待以后能逐渐好起来!
——加拿大科学家克劳斯·尼尔森承认企图向中国偷运危险病菌
最后一张面孔是一个加拿大人,他叫克劳斯?尼尔森,13日在法庭承认,他两年前企图将危险细菌走私到中国。事情是这样的:尼尔森和身为同事的华裔妻子于伟玲于2010年10月在渥太华机场准备飞往中国时被警方截停。警方在尼尔森行李携带的一个儿童午餐袋内搜出17个装有病原体的小药瓶和一些山羊血,后证实小药瓶盛载的是活的布鲁氏杆菌。
布鲁氏杆菌感染人的病征与流行性感冒相似。美国将布鲁氏杆菌视为一种“生物恐怖主义”威胁,甚至美国军方在上世纪50年代中期还用它制造了生化武器!这听起来让人有点后怕。
目前,尼尔森认了罪,但具体什么人指使,动机究竟为何还未查明。但他至少将面临入狱10年的指控。
(中国之声杨扬)
喜欢我,就分享我吧!点击页面右上角箭头可分享到朋友圈或发给您的好友哦!
中国之声重现新闻现场原声,
呈现珍贵历史音响,
可以听的杂志,
可以看的广播,
尽在中国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