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滴医事(十三)
一些临床基础知识分享!
1.正常人的体温一般在36-37℃之间。
2.发热的分度:高热39.1-41℃。
3.间隔一定时间测量体温,在体温单上标记每次的测量值,将各体温数值点连成体温曲线,该曲线的形状可有一定的规律,称为热型。临床上常见的热型有:稽留热、弛张热、间歇热、波状热、回归热、不规则热。
4.发绀亦称紫绀,是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量超过50g/L(5g/dL)时,使皮肤、粘膜呈现青紫色的表现。
5.根据不同的临床表现和病因,发绀可分为中心性、周围性、和混合性三种发绀。
6.中心性发绀主要见于有心肺功能不全的疾病、右-左异常分流的先天性心脏病。
7.由于大量进食含有亚硝酸盐的变质蔬菜而引起的中毒性高铁血红蛋白白血症,也可出现发绀,称“肠源性青紫症”。
8.为判断咳嗽和咳痰的临床意义,应注意下列各点:咳嗽的性质、咳嗽的时间与节律、咳嗽的声音特点、痰的性状和量。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