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临床上出现母猪繁殖障碍,是由内外因素引起的,破坏了母猪与胎儿之间的正常关系,造成了妊娠的中止,有的表现流产、有的胎儿吸收、有的产下死亡的胎儿。引起这些症状的原因很多,有的是母猪自身状况不佳、有疾病的原因、有环境饲料的原因,现就几种常见传染病引起母猪流产、胎儿死亡和死产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实验室的诊断方法介绍如下,养殖场进行鉴别诊断,及时预防治疗,防止损失的增加。
引起母猪流产的原因十分复杂,传染病有细菌病和病毒病,还有寄生虫病,布鲁氏杆菌、钩端螺旋体、伪狂犬、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瘟、细小病毒、滴虫病、弓形体等等会引起流产,以及其他的慢性疾病造成的心脏、肝脏衰竭引起的流产,另外饲料霉变、过度辐射、金属元素中毒等也会引起腹泻;有的是母猪内分泌失调,孕激素、雌激素过多等引起的母猪流产[1]。其中常见的主要是传染病的几种疾病,有明显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可以及时诊断预防。
01
猪瘟
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高度传染性和高度致死性的传染病,发生于猪和野猪,大小猪都容易患病,急性的表现严重的全身出血、死亡,慢性病例在母猪上主要表现繁殖力的下降和产生畸形胎儿。妊娠母猪自然感染低毒力和中等毒力毒株,不引起母猪死亡,病毒可以通过子宫传至胎儿,导致母猪流产,产木乃伊胎儿,称为“带毒母猪综合征”[2]。母猪在急性临床期或者其后发生流产,也会发生胚胎死亡、窝猪普遍比较小、死产,以及干尸化,也可以生出活的小猪,但是小猪生出后发生抖抖病。实验室诊断主要是从流产胎儿和发病的猪分离到病毒,也可以使用血清学方法检测,猪群乳猪血清反应阳性,对攻毒有抵抗力。猪瘟是OIE规定的通报疫病,我国猪瘟病毒C株制成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是国际公认的有效疫苗[3]。
02
猪细小病毒病
是由猪细小病毒引起的母猪繁殖障碍疾病,感染母猪,特别是初产的母猪死胎、畸形胎、木乃伊胎儿,母猪猪本身无明显的症状,其他猪健康,本病毒只感染猪。首次发病表现群发性,以后猪群产生免疫后都是呈现散发,特别是小母猪多发,一般持续不断,分圈饲养的猪场很少发病。初次发病可以呈现爆发流产,大面积发生,后期零散发生,主要表现胎儿干尸化、死产和母猪的不孕,但是母猪正常。实验室诊断可以通过红细胞凝集实验诊断细小病毒,荧光抗体可以检测出存在于胎儿的病毒。没有治疗方案,需要母猪免疫细小病毒疫苗。
03
猪伪狂犬病
是由伪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传染病,各阶段日龄的猪都发病,发病症状多种多样,与日龄有关,仔猪表现高热、神经症状、运动失调,肥猪轻度肠炎和呼吸道症状,公猪睾丸炎,母猪屡配不孕、不发情、流产、死胎和木乃伊胎儿。感染后10~20天发生流产,妊娠前期2个月不感染,青年猪容易发病。母猪感染时,症状比较轻,食欲不振,精神沉郁,短暂的高热。实验室诊断一般进行PCR基因扩增,病毒分离一般选择胎儿的中枢神经和肺脏。血清学检测可以检测到阳性。发病后可以及时伪狂犬疫苗紧急免疫,保护未感染的仔猪,发病的可以使用抗血清治疗,有的可以治疗,发病严重的及时淘汰处理。
04
猪蓝耳病
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的一种以母猪繁殖障碍和仔猪呼吸道症状为主的传染病。发病主要症状是母猪食欲不振、高热、怀孕后期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儿为主,仔猪呼吸道症状死亡。发病后明显的是仔猪和母猪,仔猪的高热、死亡率高,治疗无效果,母猪流产、早产、胎儿死亡和弱子,持续6周,母猪可以再次表现发情。猪发病后明显的两个耳朵呈现蓝色,又称为“蓝耳病”,解剖肺部明显的纹理增宽。实验室诊断RT-PCR法可以直接检测出猪肺脏中的病毒,使用Marc-细胞可以分离出病毒。本病无特效药物治疗,但是使用中药有一定的效果,结合西药解热镇痛可以控制一部分发病猪。接种疫苗是预防蓝耳病的根本措施。
05
布鲁氏杆菌病
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多种动物和人的一种人畜共患病,成为公共卫生的一个重要防控疾病。猪布鲁氏杆菌病感染后可能没有临床症状,母猪表现流产、死胎和不孕,公猪表现睾丸炎、附睾炎和不育。猪布氏杆菌主要是通过配种传播,可以发生在任何日龄的妊娠母猪。实验室诊断可以从胎儿的组织同分离到布氏杆菌,猪群血清学检测,呈现阳性反应。
06
钩端螺旋体病
是由钩端螺旋体引起的一种多种动物和人的传染病,仔猪可以表现发热、黄疸、水肿,母猪发病主要是妊娠最后期的2~3周发病,表现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儿,发病母猪全身状况正常,小猪有的衰弱。实验室在胎儿组织中和母猪尿液中可以分离到病原。预防本病主要是环境预防,注意卫生,及时灭鼠,防止老鼠传染疾病。发病可以使用抗生素治疗,有效果。
母猪发生繁殖障碍,可以根据临床表现及时诊断,不同疾病有不同的表现,难以确诊时及时通过实验室的化验确诊,及时诊断,及时预防和治疗,减少损失。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