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布鲁氏菌病?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传染性疾病。
2.布病有哪些危害?人患布病,病期可长达数日、数年、甚至几十年。常因误诊误治而转成慢性。反复发作长期不愈,严重者丧失劳动能力甚至导致死亡。家畜患布病常常出现流产、不孕、空怀、繁殖成活率低、产肉量减少、产奶量下降等等。
3.布病的传染源有哪些?布病主要传染源是患布病的家畜以及患布病啮齿类动物,如羊、牛、猪、鹿、马、骆驼、狗、鼠、家兔、猫等。我县主要以羊、牛、猪为主要传染源。
4、布病的传播途径是什么? 一是经皮肤粘膜直接接触感染,如接产员、兽医、饲养、放牧、皮毛加工、屠宰、挤奶直接接触病畜及被病畜污染的水源、土壤、草场、工具。
二是经消化道感染:主要是食入被污染的水或食物,经口腔、食道粘膜进入体内。如吃生拌或未经煮熟的肉类,不洗手直接拿食物吃等。
三是经呼吸道感染:人吸入了被布氏菌污染的飞沫、尘埃。如皮毛加工、饲养放牧、打扫畜圈卫生等。
5.布鲁氏菌病的致病菌是什么?致病菌为布鲁氏杆菌,共有羊,牛、猪、绵羊型副睾、沙林鼠、犬6个种。临床上以羊、牛、猪三种意义最大,羊种致病力最强。布鲁氏菌在自然环境中生活力较强,在病畜的分泌物,排泻物及死畜的脏器中能生存4个月左右,在食品中约生存2个月。加热60℃或日光下曝晒10~20分钟可杀死此菌,对常用化学消毒剂较敏感。
6.哪些人容易感染布病?饲养、屠宰家畜的人员;畜产品收购、运输及加工人员;兽医和生活在疫区的人群都有可能感染布病。食用带菌未经煮熟的奶、肉也可感染本病。
7.布鲁氏菌病临床表现:布氏菌病的临床特征:病人常见潜伏期为1~2周,最短仅3天,最长可达7个月,在急性期有发热、寒战、大汗、疲乏、游走性关节疼痛及食欲不振等症状,一般多为缓慢发病。病人有肝、脾、淋巴结肿大,部分病人可有睾丸炎、输卵管炎等生殖系统炎症。发热后常伴有大量出汗、头痛等症状,病程在3个月内为急性期;3~6个月为亚急性期;6个月以上为慢性期。患病后应力求做到早诊断、早治疗、防止转变为慢性。 8.布病后遗症有哪些症状?
(1)骨关节损害是布病后遗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以大关节损害为主,表现为滑膜炎、关节周围炎、关节炎等。重症患者运动受限,关节呈屈曲畸形,强直以及肌肉萎缩。也见有骨膜炎、骨髓炎等病变。
(2)心脏血管受累,尤以血管损害为常见,如动脉炎、静脉炎、血管内膜炎、心脏受累则表现有心肌炎、心包炎、心内膜炎等。
9.怀疑自己患了布病怎么办?
及时到规范的医疗机构进行诊断和系统的治疗。
10.为什么要对家畜进行布病检疫?及早发现家畜患布病,做好预防、宰杀和消毒处理工作。
11.怎样加强家畜的管理和做好个人防护?
(1)对牲畜流产物、胎盘、流产糕(犊)等要无害化处理然后深埋。
(2)被污染的奶、肉、皮毛等,一律予以消毒处理。
(3)牲畜栖息地或圈舍、生活环境定期严格消毒处理。
(4)从事牛羊接生、屠宰等工作时,要做好个人防护,戴口罩、手套,穿工作服、靴子等,工作后应对场所和防护品进行消毒处理。
(5)清理圈舍和加工皮毛过程中要戴帽子、口罩、手套,穿劳动服,工作后将防护用品消毒处理。
(6)人畜分居,不喝生奶,不吃生肉。
(7)购买牲畜时检疫,饲养牲畜免疫,病畜及时扑杀、无害化处理。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