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技术奶牛场布鲁氏菌病的认识与防控

奶牛场布鲁氏菌病的认识与防控

作者:白二豪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牛、绵羊、山羊、猪、犬等家养动物和人均可以感染发病。动物发病症状为流产、不育、生殖器官和胎膜发炎,人感染后引起波浪热。本病危害养殖业和乳业,影响人类健康。

病原:

牛布鲁氏菌病多由牛流产布鲁氏菌引起,其次羊种布鲁氏菌,极少由猪布鲁氏菌引起。布鲁氏菌呈球形,球杆状和短杆状,常散在,不形成芽孢和荚膜,无鞭毛,革兰氏染色为阴性。37℃需氧或者厌氧条件下培养,在血清肝汤琼脂培养基上,呈圆形、隆起、边缘整齐的无色菌落。菌落有光滑型和粗糙型之分。布鲁氏菌对环境抵抗力强,但对消毒剂和湿热的抵抗力较弱,用1%的苯扎溴铵溶液,2%的来苏儿等消毒液可在1h内杀死。

流行病学:

布鲁氏菌可分为10个种,不同的布鲁氏菌都有宿主倾向性。大多数感染布鲁氏菌的动物都和其特定的带菌宿主有接触史,但不同的物种间也可以发生交叉感染,尤其有长期而密切的接触史的情况下,交叉感染更易发生。

牛布鲁氏菌病在世界各养牛国家广泛存在。牛流产布鲁氏菌的携带者包括奶牛、黄牛、水牛、非洲水牛、野牛、麋鹿和骆驼等。野猪也可以带菌。当流产布鲁氏菌大流行的时候,其他多种物种也可以成为该菌的宿主,如马、山羊、羚羊、猪、浣熊等。

动物通常因为接触了感染动物的胎盘、胎液或阴道分泌物而感染,感染动物在流产或足月分娩后具有传染性。流产布鲁氏菌可存活于牛奶、尿液、精液和排泄物中,在牛奶中可长期存活,也可能呈间歇性存在。乳腺和乳腺淋巴结也可能被感染,并经乳汁排菌。许多感染了流产布鲁氏菌的牛成为该菌的慢性携带者。健康牛在接触或食用染菌物后可发生感染,流产布鲁氏菌还可以通过皮肤伤口传播。虽然通过性传播并不多见,但有报道将污染的精液通过人工授精方式输人子宫时可导致发病。流产布鲁氏菌还可以通过污染的饲料和饮水传播。在潮湿、低温、阴暗的环境下该菌可在水、流产胎儿、粪便、毛、干草、衣物等中存活数月。该菌可抵抗干燥,尤其在具有机物的环境中可存活于灰尘和土壤中,低温环境中存活时间更长。

症状:

牛感染布鲁氏菌后通常表现为流产或死胎。流产多发生于妊娠后期。

有些病牛流产后仍能受孕及产犊,但牛犊通常特别虚弱,并在出生后短期内死亡。已流产过的母畜再次流产的时间一般比第一次流产的时间要迟,流产时除在数日前表现精神不振、食欲下降、时起时卧、阴唇肿胀和乳房肿胀等分娩预兆外,布鲁氏菌感染导致母牛妊振中期流产有生殖道发炎症状,如从阴门流出黄红色或灰褐色的黏液。流产胎儿多为死胎或弱胎,母牛发生子宫内膜炎,导致胎衣不下。有的病牛虽然自愈,但可能出现不孕症。

在新感染牛群中,大多数母牛都将流产一次。如在牛群中不断引进新牛,则疫情可能持续更长时间。若牛群不断进行更新,由于流产过1-2次的母牛可以正常产犊,疫情好像停止,加上饲养管理得到改善,病牛也可能有半数自愈。但这种牛群绝非健康牛群,在新引入的易感牛增多情况下仍可引起大批流产。

病理变化:

病理变化涉及面广,受损组织不仅包括肝、脾、骨髓、淋巴结,面且还累及骨、关血管,神经、内分泌及生殖系统:不仅伤器官的间质细胞,而且还伤实质细胞,其中以单核吞噬细胞系统的病变最为显著。

剖检常见的病变是胎衣增厚并有出血点,呈黄色胶样浸润,表面覆有纤维蛋白和脓液。流产牛的子宫黏膜或绒毛膜的间隙中有污灰色渗出物或脓块。

以下为病灶的主要病理组织学变化

1、渗出变性坏死性改变主要见于肝、脾、淋巴结、心、肾等处,有浆液性炎性渗出,夹杂少许坏死细胞

2、增生性改变淋巴、单核吞噬细胞增生,疾病早期尤其明显。常呈弥漫性,稍后常伴纤维细胞增殖。

3.肉芽肿炎性肉芽肿可发生在生殖道、乳房、乳房淋巴结及其他淋巴组织,有时也会发生在关节和滑膜。病灶中可见由上皮样细胞、巨噬细胞及淋巴细胞和浆细胞组成的肉芽肿。肉芽肿进一步发生纤维化,最后造成组织器官硬化。三种病理改变可循急性期向慢性期依次交替发生和发展。如肝脏,在急性期内可见浆液性炎症,同时伴实质细胞变性、坏死;随后转变为增殖性炎症,在肝小叶内形成类上皮样肉芽肿,进而纤维组织增生,出现混合型或萎缩型肝硬化。

诊断:

1.临床诊断当发生流产时应首先者虑布鲁氏菌病,其是在妊娠后期多发流产的牛群,但应与滴虫病、弧菌症、螺旋体病、李氏杆菌病、牛传染性鼻气管炎及其他多种真菌疾病相鉴别。

2.实验室诊断根据临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初步怀疑患布鲁氏菌病,但引起奶牛流产的疾病比较多,必须依赖实验室诊断才能确诊。

实验室方法:

2.1细菌涂片染色检查。在牛群中有疑似布鲁氏杆菌病病例,要根据观察到患病动物临床症状来选择样品,最好的病料是阴道分泌物、精液、乳汁、血液、流产的胎儿、羊水等,首先对病变组织进行抹片经火焰固定后进行染色镜检,根据菌体及背景显示的颜色不同来判定。目前对该菌染色方法有:革兰氏染色、改良的柯氏和抗酸性染色、姬姆萨斯染色等,通过细菌涂片染色与镜检,对奶牛布鲁氏杆菌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鉴别价值。

2.2血清凝集试验及补体结合试验。我国奶牛布鲁氏菌病监测的法定试验主要有虎红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试管凝集是国标),此两种方法简单,作为早期诊断;补体结合试验是国际贸易指定用于牛副睾种布鲁氏菌病诊断的确诊试验。

2.3pcr方法。本方法可以用于检测牛乳中的布鲁氏杆菌以及不同种型菌株的鉴定。

2.4ELISA检测牛布鲁氏菌抗体ELISA试剂盒是利用间接ELISA方法(也有其他ELISA方法,比如双抗夹心法)对血清、血浆、牛奶样品中的牛流产布氏杆菌的抗体进行定性检测。

治疗:

虽然链霉素、四环素族药物、磺胺类及TMP、氟苯尼考、利福平等可用于布鲁氏菌病急性期的抗菌治疗,但牛布鲁氏菌病不采用治疗方法。国家规定的控制办法是检疫、淘汰和疫苗免疫

预防:

1.控制来源不从疫区引种、采购料及污染的畜产品。新引入牛须严格检疫,隔离观察1个月,确认健康后方能合群;对无病牛群定期检疫,发现病牛立即按规定淘汰和无害化处理。

2.加强病牛管理检疫阳性的病牛须按国家规定扑杀和无害化处理,并对污染场地进行严格消毒。严禁病牛流动,避免与其他家畜接触、不准收集和销售病牛的奶。饲养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进入牛舍时应穿防护服和胶靴,戴口罩,避免皮肤直接接触病料。出牛舍时应更换防护衣物,并进行消毒。

3.淘汰感染牛为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在兽医防检人员的监督指导下,对检疫为阳性的感染牛实行隔离、消毒和淘汰处理

4.奶牛场要做好定期、临时和日常的消毒,以达到灭菌的目的。使用2~3种消毒剂交替使用对场地、栏舍、用具、进出口、车辆、排泄物等进行彻底消毒,切断传染途经,防止各种疫病的传播和扩散,对病牛污染的圈舍、环境用有效消毒剂如0.1%浓戊二醛溶液和1%戊二醛癸甲溴铵溶液等消毒药彻底消毒。病牛的排泄物、流产的胎水、便及垫料等经消毒后进行堆积发酵处理。

5.加强检疫对疫点内的牛每年检疫2-3次,及时淘汰处理阳性牛,使其逐步净化,建立健康牛群。

转自奶牛肉牛疾病论坛









































白癜风治疗药物
白癜风治疗要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xuebiao.com/blsgjbzl/11390.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