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牧场牛只流产的原因有很多,大家普遍知道的原因主要有布鲁氏杆菌病、霉菌毒素中毒以及病毒病IBR(传染性鼻气管炎)、BVD/MD(病毒性腹泻/粘膜病)、机械损伤、应激等。还有一类能够引起流产的疾病往往被大家所忽视,就是咱们今天要谈到的寄生虫病,这其中又以新孢子虫病引起母牛流产较为严重,造成损失较大。
新孢子虫是一种原虫,寄生于动物组织中,它的终末宿主是犬。新孢子虫的传播途径有两种:一种是水平传播,感染新孢子虫的犬的粪便里含有大量新孢子虫卵囊,牛采食到犬粪便污染饲料和水以后导致感染。另外一种新孢子虫可以垂直传播,由母牛传染给犊牛。
新孢子虫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导致母牛流产、死胎。引起牛群中母牛流产的病例中大概有15%~45%的病例与新孢子虫有关。新孢子虫可引起妊娠3个月到妊娠末期的母牛流产,其中妊娠5~6个月是新孢子虫引发流产的集中期。新孢子虫引起流产没有明显季节性,但春末秋初相对高发。
针对新孢子虫病目前没有特效药物,牧场发现新孢子虫感染以后,只能通过有效的防控措施来阻断传播。新孢子虫在牛群中以垂直传播为主要方式,这也就限制了新孢子虫的传播速度,为防控新孢子虫病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防控新孢子虫病要做到两点:第一,牧场禁止养犬,如果养犬应固定位置饲养,防止犬的粪便污染牧场环境和饲草料及饮水,阻断水平传播途径。第二,阻止垂直传播途径最有效的措施是检测加净化。通过检测及时淘汰阳性母牛,阻断新孢子虫在牛群中的垂直传播。
新孢子虫病常用的检测诊断方法有三种,第一病原学诊断,分离病原后特异抗体染色鉴别新孢子虫。第二血清学诊断,包括,ELISA、IFAT(间接荧光抗体试验)等。第三种分子生物学诊断,利用PCR技术检测新孢子虫DNA。
之所以说新孢子虫是牧场牛只流产的隐形杀手,第一,单个虫体极小。因为新孢子虫属于原虫,是一种单细胞动物,肉眼不可见,只有借助显微镜才可以看到。第二,胞内寄生。因为新孢子虫寄生于组织细胞中,通过损伤细胞,引起机体病变,犬的粪便中只含有其具有感染性的卵囊。第三,感染途径隐蔽,症状单一。新孢子虫是通过犬的粪便污染草料和饮水导致牛感染,感染新孢子虫后只有成牛表现出流产症状。基于以上三点说新孢子虫是引起牧场牛只流产的隐形杀手应该是名副其实了。
希望大家在日常生产实践中做好牧场其它动物尤其是犬的日常管理,避免犬只在牧场随意流窜,造成粪尿污染饲草料和饮水,造成牛只感染新孢子虫病。通过对新孢子虫病的了解,并引起重视,减少由新孢子虫病引发的损失。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及出版书籍,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及其他问题请及时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予以删除。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