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平安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a_xcyy/180416/6169894.html优秀FA的自我修养在01年的最后一个月,跟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投资的思考和见闻。最近观察到了几个有趣的现象1、大家集体陷入投资迷茫期,这有点像经济学中的滞涨;公司没发生什么实质性变化,但是估值一直在涨、风口的时间窗口期十分短暂,来去匆匆;这说明近期的风口都缺乏一个系统性的底层逻辑来支撑3、人民币基金与美元基金走到了十字路口:人民币基金的投资人聚在一起都是讨论硬科技,美元基金投资人则是热衷讨论元宇宙越是陷入迷茫的时候我们更要从底层的逻辑出发,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最近跟一个行业内的投资前辈交流,他说一笔好的投资应该不分阶段(当然在你预算充足的情况下);你需要花足够长的时间来了解行业,了解公司,然后在“好公司”上不断下重注。早期投资,之所以获得的预期收益高(注意这不是真实收益),是因为你承担了较高的风险;后期投资承受的风险相对较低,但收益也低。当然,这只是基于一个平均的大数法则。不过对于那些深入产业研究、项目覆盖率高的VC来说,他们可以排除掉一些早期的非系统性风险,这样会让早期投资看起来风险没那么“高”;早期投资之所以风险高主要是因为收益的波动大(这是金融学中衡量风险的官方解释),也就是不确定性强;而投资的不确定性强,除了赛道本身的选择(这是系统性风险,VC很难去规避,比如在线教育和金融科技;除非你放弃整个赛道),更重要的是对赛道内种子选手的选择。好的VC通过不断做减法把种子选手范围不断缩小,然后按概率去下注,那么胜率是一个相对确定的事,整个基金投资组合的风险波动就会相对平稳;此时收益率的差别无非就是:你未来赌对的赛道空间到底是千亿还是万亿。再回到上面那个投资前辈的观点:如果给自己的投资设置一个目标:比如3年10倍回报;因为有了时间的约束,那么理论上所有阶段都有可能。比如你A轮投资的一个项目,如果爆炸式增长,C轮就有机会获得10倍退出回报;比如你在Growth阶段投资一个项目,因为确定性比A轮高,如果赛道有足够的成长空间,依然有可能获得3年10倍回报又比如你买一支二级市场的股票,只要业绩有成长,赶上了一波牛市,也有可能3年10倍回报所以赚钱的核心逻辑是:选出好赛道,在相对确定性的种子选手身上下重注;只要赛道和选手是对的,那么任何阶段都可能获得3年10倍回报。再回到本文的主题,好公司其实是一个很主观的概念,更何况任何一个公司都不是完美的。在漫长的职业生涯里,投资人一直在反复论证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究竟什么样的公司是好公司?读万卷书,还要行万里路;随着阅历的增长,每年我们自身对于好公司的理解都会不同,这就需要不断记录和复盘,从过往经历中找到一些通用的法则。赛道时点牛人+顶级赛道,是大多数投资人共识的追逐对象,这个组合也是未来大白马诞生的基础;但如果我们今天讨论的问题只落在这个点,其实是毫无价值的。原因有两点:第一,顶级的赛道大多都是事后去验证的,而且路径的演进并不唯一,这在诞生之初大家几乎不得而知;第二,抛开了时点的限制,只去谈赛道也会变的毫无意义。比如在年的时候谈论Tesla,或者年去谈论中微半导体。那么如何在早期评估赛道这件事呢?我觉得任何一个新赛道的诞生都是充满争议的,所以评估一个赛道的重要条件就是结合Timing(时点)这个变量。一个新兴赛道不会无缘无故出现,就像我们看到的任何一本小说,每当一个圣人或者一代枭雄的诞生,天象都会出现诡异的变化,感觉会有天神下凡。一个新兴赛道的涌现一定是在时间变量的约束下,某个外部条件达到了从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所以寻找质变的临界点就成为早期VC投资的关键。举个例子,在年投资Tesla其实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因为当时新能源汽车还远远称不上是一个赛道,而它真正的成长是在年上市之后开始的。过去十年时间,Tesla在二级市场的市值上涨达到倍,而Tesla上市之初的时候市值只有区区不到0亿美金;所以一笔好的投资一定是在时间条件的约束下,找到边际收益最好的切入点。再比如,年之前谈及硬科技的投资是一件性价比很低的事情,但是“中兴事件”之后,敏锐的投资人捕捉到了外部条件变化的临界点,大国之间外部关系的变化,推动了中国硬科技产业的发展进程。从上面这张图可以看到,过去十年全球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基本来自中美两国。未来十年,大的投资机会大概率还是出现中美两个地区。回顾过去十年,放眼中美两地,只诞生了两个顶级赛道和两个“弱顶级赛道”我们先来看看两个顶级赛道。一个是移动互联网。这个毋庸赘述,中美两地诞生了一批千亿美金市值的公司,并且在中美两国都得到了验证。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移动互联网在过去十年被证明是最成功的赛道,但中美两国出现出一些显著的差别;比如中国诞生的字节跳动、京东、拼多多、美团、小米、滴滴、快手、贝壳都是作为独立的初创企业出现的,也就是说这里面增长的红利,很多是VC获取的;但反观美股互联网五强,除了Facebook是在过去十年中实现IPO的,其余的如Apple、微软、Amazon、Google都抓住了移动互联网的机遇实现了二次曲线成长,可以说美国移动互联网的增长红利让美股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占有了,而即使是WhatsApp、Youtobe、Linkedin也都被并入了互联网头部五强麾下,只有Airbnb、Uber作为独立的创业互联网独角兽巨头存在。第二个顶级赛道是新能源汽车产业。无论是突破万亿美金市值的Tesla,还是刚刚在美国IPO破千亿美金市值的Rivian,到代表了新能源汽车在美国得到了认可。中国这边不仅诞生了万亿人民币市值的宁德时代,还有蔚来、小鹏和理想这互联网造车三兄弟,这三家市值加在一起也突破了亿美金。除了上述的企业,还有一批AI智能驾驶、汽车电子、激光雷达等新兴独角兽涌现,未来这个赛道还会出现一批供应链龙头企业,这也是一次系统性的机会。我们再看看两个“弱顶级赛道”。之所以称之为“弱顶级赛道”,就是因为这个赛道在中美两国发展是极度不均衡的,甚至带有很强的地域特点。第一个弱顶级赛道就是我们俗称的“硬科技”赛道,其中当以半导体为代表。下图是全球半导体市值前十强代表,这个是截止01年前三季度的数据,当然英伟达跟台积电的排名每隔一段时间会交替变换。下图中的货币单位都是换算成了人民币,另外排在第九名的超威就是我们平时熟知的AMD。通过上图我们发现市值排名前十的选手都是老牌半导体企业,也就是说过去十年,美国半导体的增长红利以及创新都是来自于传统巨头的不断迭代以及二次曲线的增长,受益的几乎二级市场的投资人。即使像ARM和赛灵思这样的企业,也都是在上世纪90年代完成的IPO,而且两者即将被英伟达和AMD两家传统巨头收入麾下。所以,当下美国的VC投资人很难在半导体这个赛道获得红利。那么中国本土的半导体市场是怎样的呢?很多年以来,中国的半导体产业可以用至暗时刻来形容,因为即使在美国,半导体领域的增长红利都没有留给新的创业公司;-年,中国的半导体赛道一直不温不火,面对美国的半导体巨头,中国的半导体企业在产业链上没有任何优势,VC投资人在这个领域长期被压制,以至于这逐渐变成了一个“冷门赛道”。但剧情总有反转,随着年美国对中兴开始进行逐步制裁,再到年中美贸易战的序幕拉开,然后年科创板的推出,让中国半导体赛道迎来了光明时刻,上面三个因素的叠加,使得半导体硬科技成为中国本土在过去三年的顶级赛道。上图是A股半导体市值排名前15的上市公司,有11家是年之后在A股实现IPO的。其中有一批企业都是在年之前创立的。格科微在几个月前刚实现IPO,它的天使投资人之前在一个活动上感慨,公司年成立,之后陆续也有不少的投资机构参与进来,但没想到IPO是十八年之后的事情了,更没想到的是,只有一家外部机构投资人守到了最后IPO。半导体,这个在中国突然蹿红的赛道,在美国却不是VC投资人当下聚焦的重点。诚然今天中国与美国在半导体领域的差距还很大,但是回到年的某一天,加上时间这个约束条件,你在那时选择投资半导体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那么今天美国的VC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