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繁殖障碍疾病

猪繁殖障碍疾病概述

猪繁殖障碍性疾病是指繁殖期内公、母猪由于疾病因素引起的,以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弱仔、畸形仔,少仔和公母猪不育症为主要特征的繁殖异常的一类疾病总称。猪群中发生此病常常是两种以上的病原体共同作用或继发感染造成的,增加疾病诊断与防控的难度,进而引起猪只的高感染率和高死亡率,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猪的繁殖障碍性疾病问题十分突出,给养猪业造成的经济损失很大,严重影响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原因

.病毒性因素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一种新的有高度传染性的猪病网,以母猪发热、厌食和流产,产木乃伊胎、死胎、弱仔等繁殖障碍以及仔猪呼吸道症状和高死亡率为特征。主要的传播途径有:)引种;2)空气传播;3)精液传播;4)生物媒介传播;5)人员流动传播;6)机械传播。PRRSV经过上述途径传播进入机体后,在黏膜、肺、局部巨噬细胞中复制。感染发生2小时内,病毒到达局部淋巴结,而后形成病毒血症,扩散到全身的单核细胞和组织巨噬细胞中,进而引起临床症状问。本病具有传播快、流行范围广等特点,年被国际兽医局列为B类传染病。该病在全世界范围都有发生,在我国也已经广泛流行。

..2猪伪狂犬病伪狂犬病(PR)是由疱疹病毒科仅-疱疹病毒亚科伪狂犬病病毒(PRV)引起的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发热、奇痒及脑脊髓炎为主要症状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以仔猪发病死亡、怀孕母猪繁殖障碍为特征,任何年龄的猪在伪狂犬病急性感染耐过后均能形成潜伏感染。PRV可在体内终生潜伏,在一定条件下被激活,引起复发性感染并向外散毒。成年猪感染后容易形成隐性感染,引起免疫抑制,增加对其它疾病的敏感性。PR已成为仅次于猪瘟、PRRS等对养猪业危害最严重的传染病。

..3猪细小病毒病猪细小病毒属于细小病毒科

细小病毒亚科细小病毒属的一类单链线状DNA病毒,是引起猪繁殖障碍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病原体,可导致胚胎的死亡和吸收、木乃伊胎、死产、母猪分娩周期延长、不育等一系列典型的繁殖障碍症状。该病毒由德国人Mayr在利用猪肾原代细胞培养猪瘟病毒时首先发现,年Cartwright和Huck等首次从发生繁殖障碍的母猪流产和死产的胎儿中分离到,并证明其具有致病性用。该病毒呈世界性分布,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不同地区分离到,并查明其为造成母猪繁殖障碍的主要病原体之一。

..4日本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传染病L主要发生于夏秋季节,库蚊、伊蚊和按蚊是乙脑病毒的主要传播媒介,猪是最重要的储存和增殖宿主阎。经过蚊虫叮咬,乙脑病毒在蚊虫一猪群一人群之间形成循环传播。虽然乙脑病毒对猪致死率不高,但其引起的妊娠母猪流产和种猪繁殖障碍仍给养猪业造成严重的损失。

..5猪瘟猪瘟病毒属于黄病毒科瘟病毒属,为单股正链RNA病毒,感染猪体后可引起猪高热稽留、全身广泛性出血及母猪繁殖障碍等一系列症状。该病流行范围广,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对养猪业的危害很大。虽然我国应用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已经较好地控制了猪瘟,但近年来受养猪规模化程度的提高及其他免疫抑制疾病的影响,造成免疫失败,以致该病仍在全国范围内流行,造成严重经济损失,而且流行态势日趋复杂,其流行症状和病变也越来越呈非典型趋势网,给临床鉴别诊断带来很大困难,并且在呼吸道疾病和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病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也日益增强。

.2细菌性因素

细菌单独引起的猪繁殖障碍性疾病发生较少,主要包括布鲁氏杆菌病、李氏杆菌病、链球菌病、衣原体病、钩端螺旋体病等。

.2.布鲁氏杆菌病布鲁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世界五大人畜共患传染病之,不同品种和年龄的猪均易感,感染猪多呈隐性经过,少数出现典型症状,表现为母猪流产、不孕,公猪睾丸炎等。母猪流产多发生在妊娠后第4—2周,病猪主要表现为精神沉郁,阴唇和乳房肿胀,阴道流黏性或脓性分泌物。

.2.2猪衣原体病衣原体病是由衣原体引起的一种具有多种症候群的人兽共患疾病。衣原体寄主范围广,能感染多种动物,引起畜禽发病的是鹦鹉热衣原体和牛羊衣原体,在牛、羊、猪主要引起流产、早产、研产等繁殖障碍以及关节炎、肺炎、腹泻等多种疾病。饿引起母猪尤其初产母猪妊娠后期突然流产、产死胎药弱仔,流产率达40%以上,弱仔多于数日内死亡。

.3寄生虫性因素

引起猪繁殖障碍的寄生虫病有猪弓形虫病乘猪冠尾线虫病。猪弓形虫病主要发生在散养猪较多的地区,因为弓形虫的发育必须在终末宿主一猫利动物体内进行有性生殖。猪冠尾线虫病能够影响生殖机能,如屡配不孕。

.4毒物性因素

中毒性繁殖障碍性疾病主要包括霉饲料中毒、马铃薯中毒、菜子饼中毒、棉籽饼中毒、酒糟中毒、砸中毒等。其中霉饲料中毒主要有赤霉菌毒素中毒、青霉菌丝中毒和黄曲霉毒素中毒。潮湿地区的玉米等谷物易发霉,引发类似猪玉米赤霉烯酮中毒,会导致母猪外阴水肿,流产,死胎和弱仔。甲烯丙双硫脲中毒和敌百虫中毒会导致木乃伊胎、死胎,仔猪出生时体重轻、畸形。

.5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缺乏性因素

维生素不足引起的繁殖障碍性疾病包括维生素A、维生素B(如维生素B2、泛酸)、维生素D、维生素E缺乏症等。微量元素不足引起的繁殖障碍包括锌、锰、碘、铁缺乏症等。当饲料中营养成分搭配不当或比例失调时,不能满足种猪正常的营养需要,易造成体况过肥或过瘦。母猪过肥易造成卵巢机能减退,不发情或不排卵;公猪过肥易造成性欲降低、死精、弱精。母猪过瘦则不能正常释放黄体素、促卵泡素和其他一些激素,有时直接引起黄体组织生成减少,孕酮含量下降,造成母猪繁殖障碍;公猪过瘦时,精液品质降低、少精、弱精或死精。

综合预防

加强及落实生物安全措施,实现科学饲养管理

作好猪舍的通风、降低氨气浓度,以改善猪舍的空气质量,保持猪舍的干燥、清洁。降低母猪舍的饲养密度,对怀孕母猪采取保护性措施,避免因外界因素造成的流产。猪场要定期开展驱虫、灭鼠、灭蝇蚊工作,禁养猫、狗、禽等;做好栏舍、环境及管理用具等的消毒工作。

实施封闭隔离饲养,引种隔离观察检疫,严防带毒种猪进入猪场是防止疾病发生的重要措施。根据猪群情况,淘汰先天性不育的个体和有机能性繁殖障碍的个体,根据猪的品种、性别、年龄、性能等进行合理组群,按照养猪生产的工艺流程实行分段饲养,全进全出。

建立健全合理的个性化免疫程序和坚持免疫监测制度

免疫是防治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基础和关键。猪繁殖障碍性疾病的主要病因是病毒性因素,因此,在进行程序免疫时,应该将危害较重的乙脑、细小病毒病、伪狂犬病、猪瘟等纳入猪场整体免疫程序中。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了解本场和本地区的疾病流行情况,有针对性地、合理制定免疫接种计划。根据该类病的发病季节、疫苗产生抗体时间和免疫期的长短,对场内不同日龄、不同品种猪实行有计划、有步骤、程序化的全群免疫。

大约在猪群免疫后第0—4天进行血清学检查,检测血清抗体的消长情况,了解疫苗的免疫效果,对免疫效果不好的个体进行补免和加强免疫。同时,加强母源抗体的监测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仔猪体内母源抗体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和干扰抗体滴度,甚至完全抑制抗体的产生。规模猪场应每年至少进行次母源抗体监测,以便随时了解和掌握本场猪群母源抗体水平,确定初免时间,适时进行预防接种。定期对猪群进行临诊检查与血清流行病学抽查,如有流产、不孕、睾丸异常等临诊表现的,采集血清样本进行伪狂犬病、猪细小病毒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等特异性抗体检测,及时淘汰血清阳性个体,并采取综合防制措施。

完善猪群的药物预防和保健工作

药物预防是为了控制某些疾病而在畜群的饲料、饮水中加入某种安全的药物进行集体的化学预防,在一定时间内可以使受威胁的易感动物不受疾病的危害。猪场应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订适合本场的药物预防程序,在进行药敏试验的基础上,筛选出最佳防治效果的药物。根据天气变化和某些疾病在特定季节发病的特点,在饲料中合理添加预防性药物,减少发病几率。在使用饲料过程中,必须根据种猪的各阶段营养需要合理配制饲粮,提高饲粮中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含量,饲喂高能量饲料,保证猪的生长发育;特别要确保钙、磷、铁、铜、锌、锰、碘、铬、硒和维生素E的正常供应;确保限制性氨基酸,尤其是赖氨酸的平衡。加喂青绿多汁的饲料,可促进猪只胃肠吸收功能,增强食欲。药物预防和保健可采用饮水或拌料的方法,操作方便,对预防多种传染病都有较好效果。

赞赏

长按







































小孩得白癜风好治吗
白癜风中医疗法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xuebiao.com/blsgjbzz/151.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