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婆媳之间,
若无相互照顾和关爱,
绝不可能处成真正的亲人。
文/婉兮图/摄图网
滑动可翻看《妯娌》目录
1、第一次见面,我就和妯娌结仇了
2、未来妯娌是泼妇,婚还结吗?
3、妯娌图爱,我图过日子
4、我吃过的苦,你凭什么不吃?
5、妯娌演了一出宫斗剧
6、最理想的结婚对象:有车有房没有娘
7、一个被彩礼坑惨的儿媳妇
8、妯娌献殷勤,我好慌
9、婚礼前,婆家人干了尴尬事
10、妯娌办婚礼,我受尽委屈
11、我的女儿,绝不能走我的老路
12、新婚之夜的秘密
13、凤凰男的心愿
14、有公公没婆婆,是种怎样的体验?
15、疯狂的单亲妈妈
16、妯娌的爸爸没了,我必须去送吗?
17、结婚前,我逼老公看了《双面胶》
18、妯娌的私密事儿
19、老公是懒汉,我该怎么办?
20、我要是于翠巧,早就离婚了!
21、许安的温柔
22、穷人的自尊心,有没有必要?
23、小时候是兄弟,长大是亲戚
24、沈砚君的烦恼,于翠巧怎么会懂?
25、沈砚君的难言之隐
26、一个女舔狗的前半生
27、泼妇与贵妇之间的距离
28、打工夫妻的心酸一夜
29、当一个底层女人要崛起
30、妈妈得了乳腺癌
31、没界限、爱计较,但我是个好妯娌
32、妯娌的心机,难以启齿
33、找个合适的保姆,比找老公还难
34、完美丈夫的歪心思
35、请妯娌做保姆,是福是祸?
36、当两个女人惺惺相惜
37、做保姆第一周,于翠巧愤怒了
38、我是凤凰男,我就一定渣?
39、妯娌做起和事佬
40、沈砚君的新欢和旧爱
41、大哥和大嫂,是完全不同的人
42、保姆难为
43、给大嫂的妈妈做保姆,太憋屈了
44、富婆与小白脸,不可言说
45、于翠巧的老公,到底好在哪里?
46、妯娌爱贪小便宜
47、当保姆不把自己当外人
48、和丈母娘相比,我爹好可怜
49、沈砚君和许平的根本矛盾
50、老婆太理智,好事还是坏事
51、结婚,多少是要有点爱情的
52、我们对凤凰男的刻板印象
53、都是一家人,分什么你我?
54、沈砚君,你老公出事了!
55、沈砚君,你也会吃醋啊?
56、许平那样的凤凰男,我恨不起来
57、于翠巧,没你这么做保姆的!
58、这是最真实的于翠巧,你怕不怕?
59、大嫂,我不占你便宜了
60、我努力半生,就是为了不娶“于翠巧”
61、不做一家人了,安心做保姆吧
62、你的老公,被富婆看上了!
63、沈砚君,你变了
64、和前男友重逢,是种怎样的体验?
65、贫贱夫妻的恩爱,没了
66、好险!许安差点背叛老婆了
67、大哥的丈母娘家,我不能住?
68、前男友的深情,不值钱
69、大嫂,我真的不想做保姆了
70、于翠巧得到的深刻教训
71、许安,让你爸爸来带娃!
72、独居的公公,跟寡妇好上了
73、黄昏恋里,有没有爱情?
74、于翠巧:我为什么反对公公再婚?
75、公公的黄昏恋,难了
76、父母永远是输家
77、丈夫先斩后奏,把公公带回家
78、妯娌之间,谁又比谁更高级?
79、试探老婆的许平,栽了
80、我嫁的是他一个人,又不是他全家
81、女人的白月光和朱砂痣
82、如果父亲是渣男
83、我年过三十,依然害怕父母离婚
84、婚姻里的“双标党”
85“许安,能不能有点男人样”
86、妯娌过春节:你出钱来我出力
87、情敌相见,分外眼红
88、当于翠巧变成“沈砚君”
89、这样的娘家人,一个都嫌多
90、和娘家人撕破脸,真爽
91、于翠巧的幡然兴趣
92、许平的心病,越来越难治
93、妻子的日记里,藏着残酷真相
94、于翠巧的人生转折
95、60岁的父亲说,他要离婚
96、“31岁,我劝母亲离婚”
97、一个恋爱脑的成长史
98、“因为父母,我不愿离婚”
99、“怀孕还敢做护工?想钱想疯了”
、“大嫂,我不想被你瞧不起”
、夫妻间的脓包,终于戳破了
、老婆,我希望你爱我
、“沈砚君,你大姨妈来了没?”
、“孩子留不下,我们就完了”
、“许平,我们好好过日子”
、离婚,任何时候都不晚
、“大嫂,我不想给你做保姆了”
、许家两儿媳,同人不同命
其实,董月也有私心。
怕孤独是真的,为未来打算,却也是真的。
她生性淡漠,与亲戚来往并不多。丈夫和儿子生病,更是令她看透世间冷暖,对所谓亲朋好友,不再抱任何希望。
可暮年将近,身子骨一天不如一天,需要人照顾的日子,似乎就在眼前。
请保姆并不现实。
董月的退休工资并不算太高,扣除衣食住行医疗保健便所剩无几。更何况这些年,又因给儿子医治而入不敷出债台高筑,囊中羞涩,自是不可能让别人来伺候自己。
其实就算资金充足,也未必能拥有一个体面幸福的晚年。那些孤寡老人被养老机构、被保姆虐待的新闻,董月看得心惊胆战,心里的寒风一阵接一阵。
和于翠巧走近,是真心使然,但也暗含计算。
她想让于翠巧为自己养老。
从第一次求她帮忙买饭开始,董月便在暗暗观察于翠巧,对她的品行和能力做出评估,也逐渐把方案确定下来。
对,就是她了。
她来自农村,文化程度不算高,思维和行为也都存在许多局限,贪小便宜的心思,总是时不时探出头来。
但她足够热情,足够善良。
这是董月最看重的东西,事实上,这也是冷漠都市中最珍贵的品质。
也正因为如此,她才愿意对董月这个孤老太太伸出援手,甚至帮着董月处理儿子后事。
哪怕当时,她没得到任何好处。
把自己的最后几年交到于翠巧手上,董月很放心。
可二人终究是非亲非故。
董月明白,举手之劳是善良使然,但长期的感情,却需要彼此的付出和互动来培养。就像婆媳之间,若无相互照顾和关爱,绝不可能处成真正的亲人。
董月相信人性本善,但也清清楚楚地明白,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包括抽象的情感往来。
当然,这个周密的养老计划,董月不会轻易透露给于翠巧。
被光明正大放在台面上的,不过是这一老一少两个女人投缘,可以在毫无血缘关系的情况下,处得如母女一般。
事实上,许多前来买包子的顾客,也确实是把董、于二人视作母女看。
开始时,于翠巧会红着脸解释一番。
和自己的母亲相比,董月实在是懂礼得多、体面得多、温柔得多,把她当作自己的母亲,于翠巧觉得那是高攀。
可日子久了,她也懒得解释了,任由新老顾客错认,只随意一笑,既不承认,也不否认。
董月似乎也默认了这些说法。
不过,于翠巧并不是傻子。
董月的企图,她能隐隐琢磨出些意思来,也模模糊糊地明白,对方想让自己养老。
但这只是猜测。
董月一天不明言,于翠巧也一天不明问,两人都把自己和对方放在一个合适的位置上,暂时守着不近不远的距离。
退一万步讲,就算董月真的提出要求,于翠巧认为,自己会一口应下。
不为其他,只为这个慈眉善目的老太太,曾给过自己母亲般的温柔和温暖。甚至拿出养老金,协助自己开起包子铺。
最初时,这是恩情。
但经时光和岁月发酵后,恩情就变成了亲情,能够慰藉人心,缓解奋斗路上的悲苦。
毕竟,亲生母亲一颗心全扑在哥哥身上,并没好好爱过自己。
就冲这一点,于翠巧也愿意给董月养老。
当然,她挣不来金山银山。所谓养老,也不过是让老太太跟着自己,吃些粗茶淡饭、穿些寻常衣裳,医院、能鞍前马后地挂号、陪诊乃至守夜。
仅此而已。
她不知道的是,董月想要的,也仅此而已。
那个寒假,于翠巧带着女儿住进董月家中。
一诺长大了一岁,眉眼长开了些,五官隐隐有父亲的模样。不出意外的话,长大后会是个标致的美人。
董月乍一见,就喜欢上了这个洋娃娃似的小女孩。
而上了一年幼儿园的一诺,也学会了礼貌用语,小奶音甜甜地喊着外婆,把董月哄得心花怒放。一老一少很快便打成一片,这套陈旧屋子里的凉意,也不知不觉被驱散许多。
于翠巧这才放下一颗心来。
董月性子淡薄,先前她还担心,叽叽喳喳的女儿会吵到老太太。如今看来,反倒是自己多虑了。
心中那块大石放下,于翠巧将一诺的生活用品一放,便一头扎进了厨房。
董月厨艺不佳,先前只马马虎虎应付自己一张嘴,饭菜往往是怎么简单怎么来,口味营养则很少考虑。
那时候,她为儿子的病焦头烂额,哪儿会把注意力放在食物上呢?
于翠巧住过来后,无意中听说这段往事,立刻心疼起来,拿出自家绝活来煎炒炖煮。董月的食欲被打开,大口大口吃下去,人也胖了那么一两斤。
老少幼三人同处一个屋檐下,倒也其乐融融。
那个夜晚,迷恋小猪佩奇的一诺看电视入迷,迟迟不肯洗澡睡觉。于翠巧佯怒,絮絮叨叨说了几句,又一把拎着女儿往卫生间里拖,强行把一诺摁在澡盆里。
董月跟过去,皱眉对于翠巧道:“孩子还小,懂个什么?你温柔些,别伤着她!”
“你就惯着她吧,都说隔辈亲隔辈亲,我这亲妈都要逊色了。”
于翠巧随口说着,脸上挂着些半责备半欢喜的笑容。董月一愣,随即又一笑,只觉得此种场景温馨家常,很像自己想象中的,儿孙满堂的模样。
春节前两天,许安寻了过来。
父亲许广利执意要回老家过年,说是嫁在隔壁镇的姐姐盛情邀约,硬是要约老哥哥回家过年。说出口的话,也有些催人泪下。
“咱们年纪都大了,还能在一起过几个春节啊!”
老头儿一听,双眼就热了,差点要落下一行老泪来。那只握老年手机的手,也在微微颤抖。
在城里生活,其实他是寂寞的。
这里人多事多,整天车马喧哗,每次接送孙女儿时,他都觉得心里被一团莫名其妙的声音塞满。可四下一望,却又觉得身边空荡荡,不知该跟谁说话、不知该说些什么话。
就连出门买菜,都只愿跑到超市速战速决,避免和任何一个人对话的可能。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小儿子儿媳那间陈旧出租屋里的电视机,便是他唯一能打发时间、化解寂寞的工具,但很多时候,他也只听听声音,看看画面。
故事情节,已经走不进心里去了。
眼下得姐姐邀请,老头儿蠢蠢欲动,迫不及待想要回老家去。
许平许安都是孝子,理解到老父亲的寂寞孤独后,便双双护送他到大姑母家中,又留下钱和礼物,算是为一个体面春节提前买单。
果然,几个表兄表姐,都尽心尽力照顾着舅舅。嘘寒问暖不说,一日三餐也都变着花样做。
许广利眉开眼笑,人也活泛许多。
兄弟俩松了一口气,这便安心回城。
彼时,许安也没有工作的心思了。他得了“节前综合征”,一颗心开始提前放假,迫不及待要和妻子女儿团圆。
一个电话打过去,他嬉皮笑脸道:“老婆,要不我也住到董阿姨家去吧,你说好不好?”
-未完待续--作者-
婉兮,90后写手,不偏激不毒舌,有温度有力量。微博
婉兮的文字铺,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