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执业医师诊断学基础复习

白癜风有哪些症状 http://m.39.net/pf/a_7282164.html

  随着年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落下帷幕,各位预备报考年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的考生朋友,是不是已经开始了自己的复习呢?为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小编现为大家带来一些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诊断学基础》复习资料,快一起来看一看吧!

  发热的临床表现

  1.发热的临床分度:按发热的高低可分为:低热为37.3℃~38℃;中等度热为38.1℃~39℃;高热为39.1℃~41℃;超高热为41℃以上。

  2.热型与临床意义:发热患者在每天不同时间测得的体温数值分别记录在体温单上,将数天的各体温点连接成体温曲线,该曲线的不同形态(形状)称为热型(fevertype)。

  不同的发热性疾病常各具有相应的热型。

  根据热型的不同有助于发热病因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1)稽留热:体温持续于39℃~40℃以上,24小时波动范围不超过1℃,达数日或数周。见于肺炎链球菌性肺炎、伤寒、斑疹伤寒等的发热极期。

  (2)弛张热:体温在39℃以上,但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体温差达2℃以上,最低时仍高于正常水平。常见于败血症、风湿热、重症肺结核、化脓性炎症等。

  (3)间歇热:高热期与无热期交替出现,体温波动幅度可达数度,无热期(间歇期)可持续1日至数日,反复发作。见于疟疾、急性肾盂肾炎等。

  (4)回归热:体温骤然升至39℃以上,持续数日后又骤然下降至正常水平,高热期与无热期各持续若干日后即有规律地交替一次。见于回归热、霍奇金病、周期热等。

  (5)波状热:体温逐渐升高达39℃或以上,数天后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数天后再逐渐升高,如此反复多次。见于布氏杆菌病。

  (6)不规则热:发热无一定规律,可见于结核病、风湿热、支气管肺炎、渗出性胸膜炎、感染性心内膜炎等。

育林文都提醒您

『大专』20年8月以前注册的助理医师;

『中专』17年8月以前注册的助理医师

年可以报考执业医师了

课程体系详情如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xuebiao.com/blsgjbzz/1574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