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杆菌病春末夏初点爆发

背景:布鲁氏杆菌病流行于世界各地,我国多见于内蒙古、东北、西北等牧区,流行区在发病高峰季节(春末夏初)可呈点状暴发流行。

布鲁氏杆菌病:临床表现急慢分期

文林世德(医院感染科主任医师)

布鲁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其传播途径较多,可经皮肤黏膜、消化道、呼吸道传染、苍蝇携带、蜱叮咬也可传播本病。

临床表现有分期

布鲁氏杆菌病潜伏期为7~60日,少数患者可达数月或1年以上。我国根据患者病程及病情,临床上常分为急性期和慢性期(6个月以上),慢性期又分为慢性期活动型和相对稳定型。而在国外,则将其分为急性期(起病3个月以内),亚急性期(起病3个月至1年)及慢性期(起病1年以上)。

1.急性期

布鲁氏杆菌病急性期的临床特点主要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及肝脾肿大等。

①发热:急性感染后第一个出现的症状是发热。典型热型呈波浪状,体温逐日升高,达高峰后缓慢下降:热程约2~3周,间歇数日至2周,发热再起,如此反复数次。但据统计,该热型者仅占15%左右,其他患者可表现为低热(约占42%),不规则热(约占15%),另外较少见的热型有弛张热、稽留热等。发热前多伴有畏寒或寒战。高热患者神志清,部分患者还可下床活动,体温与症状分离;热退后反觉症状加重,郁郁寡欢,体弱无力。

②多汗:本病的突出症状,多与发热相伴,部分患者可于间歇期出现此症状。大汗多于夜间或凌晨热退时出现,汗味酸臭,甚至影响睡眠。大多数患者汗后体温下降,体弱无力,有虚脱感。

③乏力:患者自觉疲乏无力,大汗后尤为明显,懒动。

④关节痛:约76%的患者可出现关节痛,也是患者最痛苦的症状。急性期与风湿热类似,可出现于一个或几个关节,呈游走性,受累部位主要在髋、膝、肩、腕、肘等大关节。非对称性,局部可有红肿,偶有化脓。疼痛呈锥刺样或钝痛,剧烈时患者辗转不安,服用一般镇痛药不能奏效。此外,尚可见局限性肿胀如滑囊炎、腱鞘炎、关节周围炎等。

⑤泌尿生殖系症状:男性患者可有睾丸炎、附睾炎,而出现睾丸肿痛,多为单侧。个别患者可有鞘膜积液、肾盂肾炎。女性患者可表现为卵巢炎、子宫内膜炎及乳房肿痛。

⑥其他:坐骨神经、腰神经、肋间神经、三叉神经均可因神经根受累而引起疼痛。脑膜脑脊髓受累可引起剧烈头痛和脑膜刺激征。其他还可见肝脾、淋巴结肿大,皮疹如红斑、紫癜或斑丘疹;部分患者还出现顽固性咳嗽,白色泡沫痰、鼻出血、便血等。

2.慢性期

一般由急性期发展而来,但也有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的急性期,或急性期症状轻微逐渐发展至慢性期。慢性期患者的症状多不明显,也不典型,表现多种多样。

①慢性期活动型:具有急性期的临床表现,可长期低热或无热、疲乏无力、头痛、反应迟钝、精神抑郁,类似神经官能症;也可表现为神经痛、关节痛,一般局限于某一部位,重要关节可强直变形。

有些患者表现为多器官和系统的损害,如骨骼肌反复不定的疼痛,迁延不愈,晚期发展为关节强直、肌腱萎缩、畸形甚至瘫痪;神经系统可为神经炎、神经根炎、脑脊髓膜炎;泌尿生殖系统可有睾丸炎、附睾炎、卵巢炎、子宫内膜炎等;心血管系统可表现为脉管炎、心内膜炎、心肌炎等;呼吸系统可有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

②慢性期相对稳定型:患者症状体征较固定。器官功能障碍仅因气候变化、劳累过度才加重;但病后患者多体力弱、营养不良、贫血。复发率较高(6%~10%),一般在3个月内发生。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医院曝光
治疗白癜风最好的药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xuebiao.com/blsgjbzz/1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