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氏杆菌病流行于世界各地,我国多见于内蒙古、东北、西北等牧区,流行区在发病高峰季节(春末夏初)可呈点状暴发流行。
布鲁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其传播途径较多,可经皮肤黏膜、消化道、呼吸道传染、苍蝇携带、蜱叮咬也可传播本病。
布鲁氏杆菌病是什么病?布鲁氏杆菌病简称布病,是一种人畜共患性全身传染病。特点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及肝脾肿大等,但易被忽视耽误治疗而发展成慢性,严重者可造成终身丧失劳动能力。动物患病后主要表现死胎、流产等。布鲁氏杆菌病如何传染?传染病源:
一、牛羊配种
二、血液传播
三、口腔黏膜
四、呼吸系统
1、引种带病(种羊或母羊)
2、交换(种公羊或种母羊)
3、混群放牧(种公羊或种母、周围附近的牛羊群)
4、圈舍用具、注射针头不换
5、防疫不规范
6、蚊虫叮咬传染
7、污染的(环境)或(牧草)
8、其他动物传染性
传播途径:
布鲁氏杆菌一般寄生在牛、羊、狗、猪等与人类关系密切的动物体内。病原体是通过感染的动物(人畜共患病),它们的排泄物和污染的食物进行传播的。布鲁氏杆菌可寄宿在绵羊、山羊、猪、牛和狗等动物身上,人类通常通过接触受感染动物的分泌物,或进食受污染的肉类或奶制品而遭感染,人与人之间的传染较罕见。其病征与流行性感冒相似。
这样的传播特点使布病在我国的分布特点有明显的地域性——多发于内蒙古、东北和西北。
布病的泛滥与畜牧业息息相关。一头奶牛如果感染布鲁氏杆菌,没有得到及时的清洁和防疫,布病很快会在牲畜群体里暴发,进而增加人被感染的几率。牧民、从事牧业和乳业一线工作的员工、搞相关研究的实验人员等经常接触牲畜或布鲁氏杆菌本身的人,被感染的可能性较高。
对于普通人——特别是城里人而言,总体感染风险要低得多,但为了追求所谓的“原生态”而饮用未经灭菌的乳制品甚至生奶,则是给布鲁氏杆菌铺设了一条“进城专用道”。
布鲁氏杆菌病临床症状?(病畜)临床症状:
牛:母牛最显著的症状是流产,常发生在第6—8周,流产时分泌物为灰白色,流产后排出污灰色或棕红色恶臭分泌液,1—2周后消失。早期流产的胎儿产前多已死亡,后期生产的犊牛体弱不易成活。已流产过的母牛如果再流产,一般比第一次流产时间要迟,且易引发胎衣滞留,引发子宫炎,长期不育。如流产不发生胎衣滞留,则病牛迅速康复,又能受孕,但以后可能再度流产。
牛:公牛常见的是睾丸炎,睾丸肿大疼痛,触之坚硬。布鲁氏杆菌病还可造成关节炎,常见于膝关节和腕关节出现跛行。有时有乳房炎的轻微症状。
羊:母羊发病症状与牛相似但不如牛明显。母羊的流产发生于第3—4个月。
羊:公羊发生睾丸炎及附睾炎。其他症状可能还有乳房炎、支气管炎、关节炎及滑液囊炎而引起跛行。
猪:母猪流产多发生于妊娠期满,即早产。早期流产常不易发现,因母猪常将胎儿连同胎衣吃掉。流产后胎衣滞留现象少见,子宫分泌液8天内消失。少数情况因胎衣滞留引起子宫炎和不育。
猪:公猪常见睾丸炎及附睾炎,全身发热,局部疼痛不愿配种。较少见的症状还有患猪皮下脓肿、关节炎、腱鞘炎等,如椎骨中有病变时,还可发生后肢麻痹。
(病人)临床症状:
人感染布病的危害以下总结:1、终生携带病原菌2、劳动能力下降3、生育能力和性功能下降4、影响人的寿命。
该病的临床症状与流行性感冒类似,主要表现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痛及肝脾肿大等。疾病不会自行痊愈或转变成慢性病。布病患者体检时还可看到某些部位淋巴结肿大(部、腋下、鼠蹊等),肝、脾肿大等。其他症状如乏力、食欲不振、精神倦怠等类似于感冒,该病潜伏期2周至6个月。
布鲁氏杆菌病早期:开始发病时会伴随着中度发烧,急性发作时夜间发烧会加重,肝大、脾大或淋巴结肿大是这个时期的特征,体温波动式的间歇性发烧是马尔他布氏杆菌和猪布氏杆菌感染的特征。
布鲁氏杆菌病晚期:可能出现丧失劳动能力、卧床不起、神经或精神病方面的症状。1/3的患者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系统功能减退,致机体失去了免疫稳定作用,也可能是疾病慢性化的原因之一。
布鲁氏杆菌病引发的慢性疾病,临床症状有很多种,可能导致多个器官或脏器系统,骨骼或关节的病变,感染组织中可观察到具有组织学特征的肉芽肿。细菌性心内膜炎如果不及时治疗,将会有生命危险。
诊断方法:
一般来说,发烧后一个月左右属于急性期,此时的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经过验血确诊之后,患者往往需要服用至少3个星期的抗生素。期间即便症状消失也不能轻易“弃疗”,否则复发起来更难对付。如果治疗及时得当,大多数病例的痊愈时间在几周到几个月不等。倘若贻误“战机”而使布病转为慢性,就要面对长而反复的病程和难忍的疼痛,还可能出现关节炎等并发症,最严重的是丧失劳动能力、女性流产或不孕。
该病伴随的发烧、关节痛、盗汗,这些布病比较典型的早期症状,也是普通感冒的基本特征,不同的是这种疑似“感冒”挥之不去,发病前期被误诊或忽略的可能性较大。
布鲁氏杆菌病可怕吗?布病并不可怕,只要做好防范,布病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如果不慎感染了布病,要主动就医,积极配合治疗,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布鲁氏杆菌病如何预防呢?预防布鲁氏杆菌病重点在卫生习惯及饮食习惯养成。与牲畜接触密切的一些职业人群、疫区和牧区的居民,如兽医、放牧员、饲养员、屠宰工、挤奶工及乳肉加工人员等,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接触牛羊时要做好个人防护,接触后要洗手。牲畜要圈养,圈舍要远离住房处,严禁在住房内产羔和接羔。在接羔助产和处理流产胎儿、死羔,剪羊毛时应戴乳胶手套,清扫畜圈时应戴口罩,并用消毒液洗手,严禁赤手抓拿流产物。家畜的流产胎儿、胎盘、胎衣和死胎等,不要随意丢弃,应将其深埋地下0.5米以下或烧毁。流产胎儿和羊水污染的场地,用10%-20%石灰乳和10%-20%漂白粉乳浸透垫草和地面。病畜应及时捕杀,死畜必须深埋。对其污染的环境用20%的漂白粉或10%的石灰乳消毒,病畜乳及其制品必需煮沸消毒,防止病畜的排泄物污染水源。来源:幸福无定河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