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学
布氏杆菌属(Brucella)是一类革兰阴性的短小杆菌,牛、羊、猪等动物最易感染,引起母畜传染性流产。该菌属早在年由Bruce从地中海一名弛张热病人尸体脾脏标本中用显微镜观察到,年获得纯培养,为了纪念他,定名为Brucella属;根据感染动物品种可分成6个种:牛种布氏杆菌、羊种布氏杆菌、猪种布氏杆菌、沙林鼠布氏杆菌、绵羊种布氏杆菌及犬种布氏杆菌。(平川区当地主要是羊种布鲁氏杆菌和牛种布鲁氏杆菌)
传播途径
1.畜间传播:经消化道感染,是布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即摄取了布鲁氏杆菌污染的饲草、饲料和饮水而感染或经皮肤黏膜感染,细菌通过正常或损伤的皮肤侵入,如吸血昆虫叮咬、交配、躺卧在污染场地等。
2.人与人之间的传播:皮肤接触传染,从事畜牧相关职业人群一般经此途径感染;消化道感染,病菌可以随未消毒或消毒不彻底的肉、奶及其制品等通过消化道侵入人体;呼吸道传染,空气中含有病菌的飞沫,随呼吸进入鼻腔、气管、肺泡感染。
3.发病季节与感染人群:布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一般以冬春产羔季节发病人群居多。
潜伏期
羊:潜伏期一般为14~天;
人:潜伏期7~60天,一般为2~3周;
患病动物临床症状
羊:主要表现为怀孕母畜流产,主要发生于妊娠天左右,其他症状还有乳房炎、支气管炎、关节炎、滑液囊炎;公羊多发生睾丸炎
病理变化
流产胎儿胃水肿;
淋巴结、肝、脾肿胀、坏死、皮下出血性浆液性侵润;
胎衣、绒毛叶覆有不同色泽的纤维蛋白絮状物;
睾丸、附睾有化脓坏死灶;
防治
定期检疫(至少每年一次)、隔离、淘汰病畜,建立健康畜群;
使用菌苗进行疫苗接种;
对病畜及时进行处理,通过实验室确诊为布病的病畜,由专业人员进行进行无害化处理;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