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日,兰大一院西站院区上报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下简称“兰州兽研所”),四名人员疑似布鲁氏菌病。五天后,病例人数升至96人。
12月7日,据兰州市疾控中心消息,截至12月7日中午12点,已经对兰州兽医研究所名师生进行布鲁氏菌检测,其中96人呈血清学阳性,目前均为隐性感染,无明显症状。
图源:中国之声
事件发生后,中国农业科学院已启动应急处置预案。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家疾控中心、甘肃省疾控中心等多部门组成联合工作组,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协调诊断治疗。
布鲁氏菌虽听起来很陌生,但其危险性不容小觑。
此前,广东一家长购买村里没有检疫的羊奶,并喂给自家小孩喝,导致孩子连续几天高烧39℃,医院。据医生介绍,该村村民近20人都出现高烧、肌肉疼痛、乏力的症状,年龄的跨度从一岁小孩到八十多岁的老太太,都是喝了生羊奶感染了布鲁氏菌病。
那么,究竟什么是“布鲁氏菌病”?日常生活中,人们应该如何预防感染呢?我们一起来揭开布鲁氏菌病的真面目。
什么是“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是一种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畜牧业发展的人畜共患传染病,群众称之为蔫巴病、懒汉病。我国目前将布鲁氏菌病列入了乙类传染病。在这个类型的传染病中,有我们熟知的肺结核、艾滋病等。
据了解,人群对布鲁氏菌普遍易感,很少量的细菌就能够治病,同时没有年龄、性别的差异,儿童、青壮年和老人都会被感染。目前,动物间的布鲁氏菌很难被完全消除,也还没有研发出足够安全、有效的疫苗。
布鲁氏菌病的传染源有哪些?
目前,已知有60多种动物可作为布鲁氏菌贮存宿主。布鲁氏菌主要的传染源为羊、牛等牲畜,除了病羊、牛、猪外,其他患病动物也可作为人类布病的传染源,但一般只引起个别病例。布鲁氏菌病人与人传染几率极低,目前没有过人间传染病例。
什么是布鲁氏菌隐形感染?
隐性感染是指有与疑似布鲁氏菌感染的家畜、畜产品有密切接触史,或生食过牛、羊乳及肉制品,或生活在布鲁氏菌病疫区;或从事布鲁氏菌培养、检测或布鲁氏菌疫苗生产、使用等流行病学史,且符合实验室确诊结果。
隐性感染期间无发热(包括低热),多汗,乏力,肌肉和关节疼痛等临床症状。
布鲁氏菌病是怎么传播的?
1、经直接接触传播:直接接触病畜或其排泄物,或在饲养、挤奶、剪毛、屠宰以及加工皮、毛、肉等过程中没有注意防护,可经皮肤微伤或眼结膜感染。
2、经消化道传播:主要是通过食用被布鲁氏菌污染的食品、水或饮用生奶以及未熟的肉、内脏等感染。有的人喜欢喝生奶,吃生奶制品及生肉或做饭过程中生熟案板不分,均有可能引起感染。
3、经呼吸道传播:常见于吸入被布鲁氏菌污染的飞沫、尘埃。皮毛加工企业职工、圈舍打扫以及布鲁氏菌实验室操作人员容易通过该种途径感染。
布鲁氏菌病能够治愈吗?
对于布鲁氏菌病的治疗手段,常用的是抗生素治疗,包括多西环素、利福平、左氧氟沙星或者头孢类的药物,绝大多数患者经过2到3个疗程的治疗,一般一个疗程可能要两周时间,患者是可以得到治愈的。目前治愈的标准主要是发烧的症状、胸背部疼痛的症状消失,即视为治愈。
另外对于血液的检查,如果血液凝集试验能够低于1:,也说明病情已经进行了控制。但是,好多患者可能还有一些慢性的过程,需要长期服药,可能服药到半年或者一年。专家表示,人感染布鲁氏菌病是不会影响怀孕的,但是一定要先治疗,再怀孕。
感染布鲁氏菌病常见症状有哪些?
发热:典型病例表现为波状热,常伴有寒战等症状,可见于各期患者。
多汗:急性期病例出汗尤重,体温下降时加重,可湿透衣裤、被褥,使患者感到紧张和烦躁。
肌肉和关节疼痛:为全身肌肉和多发性、游走性大关节疼痛。
乏力:几乎全部病例都有乏力疲劳的表现。
其他:少数病例可有头痛、心、肾及神经系统受累的表现。
主要体征: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多见于急性期病例,肝、脾肿大的患者恢复较慢。
男性病例可伴有睾丸炎,女性病例可见卵巢炎。
如何预防布鲁氏菌病?
(1)养殖户要做到科学养殖、规范屠宰。养殖区与生活区要分开,牲畜圈舍要定期消毒处理,清理圈舍要湿式作业,做好个人防护,防止气溶胶传播。
(2)购买牲畜要检疫,饲养牲畜要免疫,严格控制病畜流动,避免患病和未患病的牲畜混养。严禁徒手直接接触病畜流产物和死胎,病畜流产物、胎盘等应消毒或焚烧后,挖坑深埋,病畜要及时扑杀处理。
(3)对普通民众而言,尽可能减少与牛羊等家畜接触,牛羊肉要煮熟后食用,特别是吃烤肉、涮肉时,一定要烤熟煮透,家庭加工过程中案板、刀具等做到生熟分开。布鲁氏菌在乳及乳制品、皮毛中能长时间存活,但不耐热,在高温下即可杀死,因此,生鲜奶要“煮沸”后才可以放心饮用。
整理自国家卫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