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季节羊传染病防控及注意事项

不同季节羊传染病防控及注意事项

张克山,刘湘涛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国家肉羊产业技术体系传染病防控研究室,甘肃兰州)

1春季羊传染病

1.1特点

春暖花开的春季,“冬眠”的微生物开始复苏,圈养了整个冬天的羊离开羊舍出去活动,加上初春季节羊的膘情不理想,抵抗力相对较低,给羊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创造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尤其是冬季出生的羔羊,在春季断奶时,羔羊本身抵抗力弱加上断奶应激易发生传染病。因此春季必须高度重视羊传染病,做好免疫接种、药物预防和定期消毒等工作。

1.2易发疾病

羊在春季易发生的传染病有: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羊猝狙、羊痘、羊口疮、羊链球菌、羔羊痢疾、羊支原体肺炎和羊布病。

1.2.1羊快疫

本病有腐败梭菌引起,在早春季节易发病。羊只突然发病有时来不及表现临床症状就突然死亡,有的羊离群独处,卧地、不愿走动,最后表现为神经症状、磨牙、抽搐、口吐带血泡沫最后因剧烈痉挛而死亡。死亡后尸体迅速膨胀、腐烂,剖检可见肠道内充满气体。病程短的往往来不及治疗,病程稍长的羊可肌肉注射青霉素~万IU,2次/d;内服磺胺嘧啶钠5~6g/次,2次/d,连用3d;10%安钠加5mL+5%葡萄糖~mL静脉注射。对经常发生该病的地区,应严格按着免疫计划注射羊快疫、羊肠毒血症和羊猝狙三联疫苗。

1.2.2羊肠毒血症

本病有D型魏氏梭菌引起,多发生在春夏之交。该病的临床特征分为2种类型,一种是以昏迷和安静死亡为特征,表现为步态不稳,流涎,上下颌摩擦“咯,咯”作响,最后严重昏迷在3~4h内死亡;另一种以严重抽搐为特征倒地后四肢剧烈划动,肌肉震颤,随后头颈部显著抽搐,在2~3h内死亡。死亡后剖检可见整个小肠壁呈血红色,有溃疡有“血肠子病”之说,肾脏软化呈黑褐色稀泥状。对病程稍长的羊肌肉注射青霉素80~万IU,2次/d,灌服10%的石灰水,大羊mL,小羊50~80mL,同时结合强心、镇静类药物对症治疗。对经常发生该病的地区,应严格按着免疫计划注射羊快疫、羊肠毒血症和羊猝狙三联疫苗。

1.2.3羊猝狙

该病是有C型魏氏梭菌引起,多发生在初春季节天气突然变冷的时候,以1~2岁的成年绵羊多发,病程短促,突然死亡,有时表现为掉队、卧地、痉挛数小时内死亡。预防和治疗同羊快疫和羊肠毒血症。

1.2.4羊痘

本病是有痘病毒引起的山羊和绵羊的一种烈性传染病,临床症状表现为眼周围、鼻、口、唇、四肢内侧及乳房等无毛或少毛区先出现红斑,接着红斑中央出现丘疹,逐渐变成水泡,若发生细菌继发感染则破溃、流脓;若无细菌感染则水泡形成结痂,随后痂皮脱落有新的组织生长而愈合。若为恶性羊痘,则脓疱相互融合,或脓疱内发生出血并伴发皮肤坏死,继发细菌感染死亡率为20%~50%。

我国将羊痘列为一类动物传染病,平时严格按着GB进行检疫,发生疑似病例时按着《绵羊痘和山羊痘诊断技术》(NY/T-2)和《绵羊痘/山羊痘防治技术规范》进行及时上报有关部门严格扑杀。预防措施为每年3~4月份接种羊痘鸡胚弱毒疫苗进行免疫预防。

1.2.5羊口疮

该病是有羊口疮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多发生于初春季节的羔羊。根据临床症状该病分为唇型、蹄型和外阴型;唇形表现为在羊的口角、上唇和鼻镜部出现脓疱,使病羊采食、咀嚼和吞咽困难,个别羊继发肺炎而死亡。蹄型表现为蹄叉、蹄冠和系部皮肤出项脓疱而跛行、卧地不起,病灶也可转移至肺脏、肝脏等部位;外阴型表现为阴唇或附近皮肤出现脓疱,公羊阴囊鞘肿胀,溃疡和出现脓疱。

在买不到口疮疫苗的情况下,种羊(包括公羊和母羊)在配种前加强免疫羊痘疫苗,母羊在产前一月加强免疫羊痘疫苗(注意副反应)。发病的羔羊使用恩诺沙星、利巴韦林口疮混合液(体积比1:1)口腔喷雾治疗;对于育肥羊刮去唇部表皮结痂后涂抹碘甘油(加利巴韦林),另外饮水和饲料中添加广谱抗生素预防继发或混合感染。

1.2.6羊链球菌

本病是有链球菌属的C群链球菌引起羊的一种传染病,羊链球菌病的流行有明显的季节性,春季二、三月间多发,当天气严寒、气候剧烈变化尤其是大风雪过后,发生和死亡会明显增加。另外草质不良、维生素供给不足、青饲料缺乏、羊群拥挤等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从而诱发该病的发生。临床变现为体温升高(42℃左右),反刍停止,触诊颌下淋巴结肿大;咳嗽,口流涎并混有泡沫,鼻流清液或黏脓性分泌物,眼结膜充血、流泪,有的流出脓性分泌物,粪便变软,带有黏液或血液。

预防措施为菌苗预防接种,入冬前用羊链球菌氢氧化铝菌苗或羊链球菌弱毒菌苗严格按着说明书背部皮下注射免疫,六月后加强免疫一次。发生该病时肌肉注射氟苯尼考或蒽诺沙星,2次/d,连用3d。

1.2.7羊支原体肺炎

本病是有支原体引起的羊呼吸道疾病,病羊表现为体温升高至41~42℃,呼吸急促偶尔有痛苦的鸣叫,后期黏膜发绀,四肢直伸,呼吸极度困难而窒息死亡。剖检可见纤维素性肺炎及胸膜炎。

发生本病时使用新砷凡钠明“”进行治疗,土霉素、泰乐菌素和强力霉素对该病有积极的保健和治疗作用。预防措施为每年春季使用羊传胸疫苗免疫;对于发病较为严重的羊场,种羊(包括公羊和母羊)在配种前加强免疫。对于发病严重的个别羊使用支原净、泰乐菌素静脉注射。

1.2.8羊布病

本病是有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传染病,临床表现为怀孕后3~4月的母羊流产,偶有关节炎而跛行,公羊发生睾丸炎。

预防本病用流产布鲁氏菌19号菌种弱毒疫苗;或冻干布鲁氏菌2号弱毒疫苗;或冻干羊布鲁氏菌5号弱毒疫苗进行免疫。本病一般无治疗价值,淘汰发病羊是消灭传染源的主要方法之一。病羊圈舍进行严格消毒,尸体进行焚烧处理。

1.3预防措施

预防羊春季发生传染病的最主要方法之一是进行疫苗免疫,羔羊断奶前要进行药物保健预防,谨防断奶应激诱发传染病;及时补充精料提高羊群整体膘情,增加羊群抵抗力;当天气骤变时要防寒保暖,避免贼风夜间直吹羊群引发感冒。发生疾病时要及时诊断,针对性投药和淘汰无治疗价值的羊,避免损失进一步扩大。

春季要做好羊“三联”或羊“四联”疫苗的免疫工作,谨防夏季羊爆发羊快疫、羊猝狙和羊肠毒血症;同时做好羊链球菌、羊痘、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羊口蹄和羊布病的免疫工作,防止以上疾病在夏季爆发。

2夏季羊传染病

2.1特点

夏季湿热的环境为羊传染病尤其是细菌性传染病的发生、传播和流行提供了有利条件。随着大量药物的不规范使用和病原微生物的不断变异,传统观念上的羊病“秋季开始,冬季加剧,春季减轻、夏季平息”已不复存在。由于夏季饲草鲜嫩,营养丰富,羊膘情较好,因此农民放松了此季节羊传染病的防控工作,为疫病的发生和流行埋下了隐患,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

2.2易发疾病

夏季最易发生的羊传染病有羊气肿疽、羊李氏杆菌病、羊坏死杆菌病、羊炭疽杆菌、羊肠毒血症、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

2.2.1羊气肿疽

该病是由气肿梭菌引起的羊非接触性急性败血性传染病,主要发生于山谷低湿的牧场,以组织坏死和水肿为主要特征。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肌肉热痛肿胀、精神沉郁、泡沫状流诞、跛行或步态僵硬、体温升高41~42℃、淋巴结肿胀、肿胀部皮肤发黑且有捻发音。

由于此病发病急、病程短,一旦发现病羊应立即大剂量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病初期,可在肿胀部位四围,皮下或肌肉分点注射0.1%甲醛溶液或1%~2%高锰酸钾溶液。同时静脉注射四环素或庆大霉素葡萄糖溶液,1次/d,连用3d;病程后期对症治疗的同时,实施强心补液,以提高治疗的效果。如5%碳酸氢钠注射液加地塞米松注射液加安钠咖注射液加葡萄糖生理盐水进行静脉注射,直至病情缓解。羊春季免疫接种气肿梭菌甲醛灭活疫苗可有效预防夏季该病的发生。

2.2.2羊李氏杆菌

羊李氏杆菌病又称转圈病是由李氏杆菌引起的人共患传染病,该病分为脑炎型、败血型和子宫炎型。羊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神经系统紊乱,面部麻痹,转圈运动,四肢作游泳姿势、角弓反张、颈项强直、妊娠羊发生流产,羔羊多以急性败血症而迅速死亡。

鼠为该病传染源,在羊舍内灭鼠减少该病的传播,本病为人畜共患病,谨防饲养人员及羊场内工作人员感染,杜绝吃死羊肉。发现病羊应隔离治疗。对原有棚舍清除粪便及污物后用2%~2.5%苛性钠进行彻底消毒。对受威胁的羊群,在饲料和饮水中加入士霉素进行预防。病羊早期大剂量应用磺胺类药物与抗生素并用,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当出现神经症状时要对症治疗,注射盐酸氯丙嗪,按每千克体重用1~3mg。另外病羊尸体要深埋谨防该病的传播和流行。

2.2.3羊坏死杆菌病

该病是由坏死杆菌引起的羊慢性传染病。因患病部位和组织不同而有不同的病名,腐蹄病初为跛行,多为一肢患病且红肿、热痛,而后溃烂,挤压肿烂部有发臭的脓样液体流出。随后波及到腱、韧带和关节,甚至蹄匣脱落。肝坏死杆菌病表现肝脏质地坚硬,有均匀散布坏死病灶且颜色灰白。羔羊发生坏死性口炎又称“白喉”,表现为齿龈、颊、硬腭、舌及咽喉发生肿胀。

预防该病主要是加强饲养管理,保持圈舍的的干燥卫生,防止过度拥挤和发生外伤。治疗该病首先清除坏死组织,再用消毒药物清洗,最后用抗生素软膏或硫磺软膏涂抹。当发生转移性病灶时,应进行全身治疗,以注射磺胺嘧啶或土霉素、氟苯尼考的效果最好,同时配合强心药物,可促进康复,提高治愈率。

2.2.4羊肠毒血症

见1.2.2。

2.2.5羊炭疽病

羊炭疽病由炭疽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其特点是败血症变化、脾脏显著肿大、血液凝固不良,呈散发性或地方性流行。健康羊采食被炭疽杆菌污染的饲料、饮水或通过皮肤损伤感染炭疽杆菌,或吸入带有炭疽芽孢的灰尘,均可发病。

临床症状表现为羊突然倒地,全身抽搐、颤抖、磨牙、呼吸困难,体温升高到40~42℃。从眼、口腔、鼻及肛门等天然孔流出带气泡暗红色或黑色血液,且血凝不全尸僵不全。由于该病是人畜共患病,所以疑似病羊严禁剥皮吃肉或剖检,否则炭疽杆菌形成芽胞,污染土壤、水源和牧地。经常发生炭疽及受威胁地区的易感羊,全群每年接种羊2号炭疽芽胞苗。有炭疽病例发生时应及时隔离病羊,对污染的羊舍,用具及地面要彻底消毒,受威胁的羊全群用抗菌药3d。炭疽杆菌对青霉素最为敏感,剂量按每千克体重1.5万IU,8h肌肉注射1次。口服土霉素,0.5~1g,4h/次,直至完全康复。

2.2.6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

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是一种多病原性疾病,主要由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引起,俗称“红眼病”。主要发生在天气炎热和湿度较高的夏秋季节。该病传播途径为同群羊头部相互摩擦或其他的密切接触,或通过咳嗽、打喷嚏而传染,蝇类或飞蛾可机械性传递该病。被病羊眼泪或鼻分泌物污染的饲料也可传播该病,该病一旦发生,传播迅速,多呈地方性流行。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病初期流泪,眼睑肿胀,疼痛,角膜周围血管充血,严重者角膜增厚,并发生溃疡,形成角膜瘢痕及角膜翳。病程一般为20~30d。病畜一般无全身症状,但眼球化脓时往往伴有体温升高、食欲减退、精神沉郁等症状。当发现病羊时,应立即隔离,进行早期治疗。病畜可用2%~4%硼酸水洗眼,拭干后再用3%~5%弱蛋白溶液滴眼,2~3次/d。该病在牧区流行时,应划定疫区,禁止羊群在疫区出入流动。

2.3预防措施

夏天羊虽然膘情好,但由于天气炎热抗病力相对较低,容易得病。为提高羊的抗病力,要保证供给羊合理搭配日粮和充足的营养物质,及时供给清洁的饮水。另外夏季是病毒、细菌大量繁殖和传播的季节,为防止其滋生和传播,每天要清扫圈舍内的粪便及污物,并堆积发酵。羊舍及用具每周应用消毒剂消毒1次,羊舍和运动场地面每半月用2%~4%的火碱溶液消毒1次。根据各种疫苗特性和本地发病情况,合理安排春季的免疫注射次数和时间,积极预防羊夏季发生传染病。

做好夏季的免疫工作,谨防秋季羊传染病发生,尤其是夏末秋初要做好羊口蹄疫、羊痘、羊口疮、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防止以上疾病在秋季的发生和流行。

3秋季羊传染病

3.1特点

秋季饲草营养丰富是羊抓膘育肥的关键时期,该季节羊抵抗力相对较强,是羊在一年四季中发病最少的季节。但秋季早、中、晚温差大,加上我国养羊主产区的分布特点以及人们对羊肉消费习惯主要集中在冬季,秋季羊长途运输变得异常频繁,这些不利条件使得羊在秋季偶发传染病,造成严重经济损失。

3.2易发疾病

秋季羊易发生以下传染病羊口疮、羊黑疫、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羊炭疽和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

3.2.1羊口疮

见1.2.5。

3.2.2羊黑疫

羊黑疫是由水肿梭菌引起的绵羊和山羊的一种致死性传染病。该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常发生在每年的夏末秋初季节(7~10月份),发病羊一般在潮湿低洼处饲养。临床表现为病程短,患羊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呼吸和心跳加快,眼结膜充血,流涎,体温升高至41℃以上。死亡后皮肤呈紫黑色,故名“羊黑疫”。

该病发病急、死亡快,常来不及治疗因此只能以预防为主。在发病季节,将羊群及时转移到地势较高的干燥地区。每年用“黑疫、快疫”混合菌苗进行免疫注射,每只羊肌肉注射3mL。对发病羊和羊群注射抗诺维氏梭菌血清有一定效果,病死羊一律做无害化处理,被污染场地和羊舍用20%漂白粉溶液彻底消毒。

3.2.3羊传染性胸膜肺炎

见1.2.7。

3.2.4羊炭疽

见2.2.5。

3.2.5羊传染性角膜结膜炎

见:3.2.6。

3.3预防措施

秋季羊虽然膘肥体壮,抵抗力强。但是外界环境温差较大,北方牧区秋末冬初季节做到保暖和通风兼顾谨防发生呼吸道传染病。在秋季大规模长途运输之前和到达目的地后饮水中要适当添加抗生素和电解多维,提高机体抵抗力。运输过程中适当提高动物福利待遇,谨防运输综合征的出现,造成经济损失。

做好秋季的免疫工作,谨防冬季羊传染病发生,尤其是秋末冬初要做好羊口蹄疫、羊痘、羊口疮、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等疫苗的免疫接种工作,防止以上疾病在冬季的发生和流行。

4冬季羊传染病

4.1特点

冬季天气寒冷,青绿饲草料枯萎营养价值较低,育成羊进入第一个越冬期,其对营养物质的需求较多,大多数母羊处于怀孕期抵抗力相对较弱,冬季出生的羔羊面对外界恶劣环境,自身抵抗力不足。冬季天气寒冷,为提高圈舍温度,羊舍处于密闭状态,且饲养密度增加,这些因素增加了冬季羊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可能。

4.2易发疾病

冬季羊易发生的传染病有羔羊痢疾、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羊痘、羊快疫和羊链球菌病。

4.2.1羔羊痢疾

冬季外界气温寒冷,自身抗病能力差的羔羊最容易发生的疾病就是羔羊痢疾。临床症状表现为羔羊精神沉郁,剧烈腹泻,排灰白、黄绿色和淡黄恶臭稀粪,后期便中带血,最后因脱水衰竭而死,给养羊业带来重大损失。本病发病因素复杂,应综合实施抓膘保暖、环境消毒、及时哺乳、预防接种和药物治疗等综合措施有效地加以防控。母羊每年秋季注射羔羊痢疾苗或厌气菌七联干粉苗,产前2~3周再接种1次。羔羊出生后要及时吃到母乳,出生后12h内,灌服土霉素0.10~0.2g,1次/d,连续灌服2d。在产羔期内对圈舍定期消毒,更换垫草,保持环境卫生。治疗时使用鞣酸蛋白0.3g,磺胺脒0.4g,酵母0.2g,加水适量灌服,3次/d,同时肌肉注射青霉素4~5万IU/只,2次/d,直至痊愈。

4.2.2羊痘

见1.2.4。

4.2.3羊快疫

见1.2.1。

4.2.4羊链球菌病

见1.2.6。

4.2.5羊传染性胸膜肺炎

见1.2.7。

4.3预防措施

冬季气温寒冷,在做好密闭保暖的同时要兼顾羊圈舍通风,垫草要定期更换并做好消毒,由于冬季饲草营养较低,日常饲料中要添加精料满足营养需求,羔羊出生后要及时吃初乳。

做好羊群冬季免疫工作,谨防来年春季羊传染病发生和流行。尤其是冬末时节做好羊快疫、羊肠毒血症、羊猝狙、羊痘、羊口疮、羊链球菌病、羔羊痢疾、羊支原体肺炎和羊布病的免疫接种工作,防止以上疾病在春季的爆发。

赞赏

长按







































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好
中医白癜风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xuebiao.com/blsgjbzd/10812.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