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布鲁氏菌病俗称“懒汉病”,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属的细菌侵入机体,引起变态反应性的疾病。布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管理的乙类传染病。
二
布病的危害
布鲁氏菌可侵犯全身的各个脏器,造成器质性病变或功能障碍,人感染布病后非常痛苦、疼痛难忍,布病患者常常因误诊而转为慢性,反复发作长期不愈,少数患者会导致死亡。布病潜伏期为1-3周,平均2周。部分病例潜伏期更长。起病缓慢者前期症状类似重感冒。经口感染者常见颈部淋巴结肿大。起病急剧者一般无前期症状。
主要临床表现有:1.发热:典型病例表现为波状热,,常伴有寒战等症状,可见于各期患者。部分患者可表现为低热和不规则热型,且多发生在午后或晚上。
2.多汗:多汗为布病主要症状之一,尤以急性期患者为甚,特别是晚上增多,出汗相当严重。大量出汗还可导致虚脱。
3.乏力:几乎全部病例都有此表现,乏力程度轻重不一。严重者不能胜任本职工作,慢性期患者的乏力症状比较突出,常被称为“懒汉病”、“爬床病”。
4.骨关节肌肉等疼痛:表现为多发性、游走性全身肌肉和大关节痛。
5.头痛:头痛为急性期常见症状之一。
6.其它症状:急性期常表现食欲不振,腹泻、便秘,顽固性咳嗽,咳白色泡沫状痰。男性患者睾丸肿痛,女性可见附件炎、乳房肿痛和流产等。
三
布病传染源
目前已知有60多种家畜、家禽、野生动物是布鲁氏菌的宿主。与人类有关的传染源主要是羊、牛、猪等。病畜以及病畜的分泌物、排泄物、流产物及乳类含有大量细菌,是人类最危险的传染源。
四
布病的传播途径:可通过皮肤粘膜接触、消化道、呼吸道传播
布鲁氏菌可通过粘膜、眼结膜及损伤的皮肤侵入人体,有报道毒力强的羊种菌可以通过微小的伤痕或完整皮肤侵入人体。这种感染常见于与病畜接触的畜牧兽医、饲养放养人员、布病专业工作者和畜产品加工业等职业人群中,通常发生于下列场合:处理病畜难产、流产及正常生产;检查病畜;接触病畜的尿、粪便;屠宰病畜、剥皮、切肉分离内脏;剪羊毛或从事皮毛加工;挤奶或加工病畜乳制品;采集病畜、患者的血液和病理材料;接触被病畜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水、土、草料、棚圈、工具用品等。
普通人主要通过在完全不与病畜接触的情况下由于食用布鲁氏菌污染的食物或饮水经口腔、食道粘膜感染;
呼吸道感染常见于吸入沾由小于5微米的布鲁氏菌污染的飞沫、尘埃。多见于皮毛加工。
五
布病的诊断
当怀疑感染布病时,可到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咨询。
六
布病的治疗
确诊感染布病后,应及时到医疗机构住院治疗,早期、联合、足量、足疗程用药,可以防止复发及转为慢性;常用利福平、四环素族药物、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磺胺类、阿奇霉素及三代头孢菌素等。治疗过程中应注意监测血常规、肝肾功能等。
七
布病的预防措施
控制和消灭传染源:对各类病畜的流产物、奶制品、肉等均应消毒处理或焚烧、深埋。
对病畜栖息地彻底消毒;皮毛消毒后还应放置三个月以上方准运出疫区。
病畜、健康畜分区、分群放牧,病畜用过的牧场或放牧区域需经过三个月自然净化后才能供健康畜使用。
切断传播途径:做好个人防护,防止经皮肤粘膜感染;防止经消化道感染,奶和奶制品的消毒:巴氏消毒(70℃,30分钟)、煮沸消毒。不喝病畜奶,不食用生肉或半生半熟畜肉,生熟要分开,餐具不混用。防止饮水污染:加强水源管理,定期消毒。防止经呼吸道感染:从事布鲁氏菌活菌疫苗研制、生产和使用人员工作时按规定着装、戴口罩、手套;家畜圈舍经常消毒;粪便及时消毒处理。
牲畜圈舍应远离居民区和人用水源。养殖专业户应配备防护服、消毒液、肥皂、毛巾等用品。
推荐阅读
每天一点碘健康多一点
国家法定职业病之尘肺病——职业健康头号“大敌”
目前我们真的补碘过量了吗?
全谷物,营养+
美好一天,从全谷物开展
夏季来临,食源性疾病不可小觑
H7N9防控知识
GSCDC
供稿:鼠疫布病防制科关宏
校对:关宏
编辑:沈晓军
赞赏
长按向我转账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iOS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转账支持。
四川白癜风北京好治疗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