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预防布鲁氏杆菌ldquo布病

点击蓝字   布鲁氏杆菌是一种细胞内寄生小球杆状菌,革兰氏染色阴性,主要感染动物,牛、羊、猪、狗以及骆驼、鹿等动物,主要是通过接触感染的动物或者吃被感染的食物以及实验室接触等方式传播给人类。能引起人和多种动物的急性和慢急性疾病,被感染的人和动物表现为流产及不孕不育等症状。

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又称地中海弛张热,马耳他热,波浪热或波状热,简称”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全身传染病。其临床特点为间歇性发热、浑身无力、盗汗或大汗、睾丸肿大、食欲不振、咳嗽、肌肉酸痛、关节痛、焦躁不安和神经过敏。颈部和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脾脏肿大用手可触及。该病进入慢性期可能引发多器官和系统损害。

中国流行的主要是羊(Br.melitensis)、牛(Br.bovis)、猪(Br.suis)三种布氏杆菌,其中以羊布氏杆菌病最为多见,其次是牛种布鲁氏菌。

感染布鲁氏菌后,人体内随即产生相应的免疫反映,其中IgM抗体出现较早,约2-6天即可检测到,并于感染后1个月达高峰,然后开始下降。IgG抗体产生较晚,通常要7-14天以后才能检测到,且会在感染后6个月达高峰,10个月后开始下降。IgA抗体的消长规律与IgG相似。复发时IgG抗体重新升高,而IgM、IgA抗体常继续下降。

二、如何预防布病?

(1)管理传染源:对牧场、奶厂和屠宰场的牲畜定期进行布病检疫。病畜应及时扑杀。病畜的流产物及死畜必需深埋。对其污染的环境用20%漂白粉或10%石灰乳消毒。病畜乳及其制品必需煮沸消毒。提倡圈养,牲畜的圈舍应远离住房处,严禁在住房内产羔和接羔。

(2)切断传播途径:禁止食用病畜肉及乳品,不要喝生奶、不吃半生不熟的肉及内脏。防止病畜或患者的排泄物污染水源。在接羔助产和处理流产胎儿、死羔、剪羊毛时应戴乳胶手套,清扫畜圈时要戴口罩,并用消毒液洗手,严禁赤手抓拿流产物。家畜的流产胎儿、胎盘、胎衣和死胎等,不要随意丢弃,应将其深埋在地下0.5米以下或烧毁。流产胎儿和羊水污染的场地,用10%—20%石灰乳和10%—20%漂白粉乳浸透垫草和地面。

预防大于治疗,防患于未然。

如有布病患者,医院治疗。

-----此文由检验科提供




转载请注明:http://www.hexuebiao.com/blsgjbzz/11938.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