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先花一分钟,简单弄明白什么是“布病”
①布病是由布鲁氏菌引发的病症,全称布鲁氏菌病。
②布病属于“人畜共患”病:就是人和动物都可能染病。
③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列为必须通报的传染病之一,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
④布病的主要传染源为患病动物,主要通过怀孕动物的生殖道分泌物及流产胎儿传播,可通过损伤的皮肤、黏膜、呼吸道、消化道等途径感染。
⑤人的布病病例几乎全部由布病阳性动物所致,人感染后反复发作。人传人的现象极其罕见。
⑥布病发病无季节性(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是春、夏季发病较高。
⑦对于牛羊等牲畜,布病无特效药,以预防为主。一旦发现需要扑杀、销毁,无害化处理。
⑧有关部门三令五申反复强调需提高养殖户对布病危害的认识,加强预防的意识。
⑨布病自七十年代末疫情逐年下降,自年后疫情回升,近20年人患布病情况较为严重。
⑩因规模养犬、频繁交配,导致的犬类及犬类传人的病例有所增加。
布病的发病现象是什么?
动物染病后引起流产、不孕、繁殖成活率低、产肉率及产奶量下降、生产能力下降。
牛患布病大多数为隐性感染,没有症状,早期出现结膜炎和体温升高。显著症状一是流产、胎衣不下、胎衣颜色呈黄色胶冻态;公牛有睾丸炎;二是关节炎,关节肿痛。怀孕母牛易流产。母畜发病率高于公畜,可引起泌乳下降,严重的乳汁变质。羊、犬的状况与牛类似。
人染病后可丧失劳动能力、影响性功能及生育能力且反复发作,严重危害人体健康及生活质量。
人患病的主要表现为:发烧、多汗、全身乏力、关节肌肉疼痛等。
牲畜患该病可发生流产、死胎、不孕、跛足或后肢麻痹,以及睾丸炎等症。
针对“布病”,防控为主
布病是怎么从患病的动物感染到人体呢?
针对布病,前面说过——无特效药,因此牲畜类一旦发病,基本就是及时扑杀、销毁。
人患布病,发现早可治愈。但是及时所谓的“治愈”可以说“只能是阶段性治愈”,随时有复发可能。目前基本属于依赖药物控制病情的“维持”。
这种情况下,只能是“预防为主”。
预防就是要我们明白布病的传播途径,在整个传播环节最大化避免。
传播途径主要有三种:一是经皮肤粘膜接触感染,如接羔、贩运、兽医、饲养、放牧、皮毛加工、屠宰、挤奶人员等在操作中接触而感染;二是经消化道感染,主要是食入被污染的水或食物,如吃生拌或未经煮熟烤熟的牛羊肉等肉类,饮用生奶、饮用的乳制品未经检疫且消毒不彻底等;三是经呼吸道感染,吸入了含布鲁氏菌的飞沫、尘埃,如皮毛加工、饲养放牧、打扫圈舍卫生等。
布病如何预防呢?
1
购买牲畜前要查看牲畜的耳标和检疫证,购买后需要给畜牧部门报检,并将牲畜隔离一个月饲养。饲养牲畜也要定期检疫,出现有病的牲畜要按照畜牧部门的要求进行无害化处置,不得随意转移、售卖病畜。
2
养殖、屠宰、贩运、乳肉加工人员应具备一定的布病预防知识,在牲畜的接产、饲养、挤奶、剪毛过程中做好个人防护,包括戴手套、口罩和帽子,接触后立即用消毒液洗手。定期对屠宰及圈养场所用漂白粉或石灰乳消毒;宰杀处理后的污水、污物集中无害化处理后排放。做好皮毛消毒、奶制品消毒及流产物的消毒处理等。
3
普通人群预防布病,要喝彻底煮沸或者巴氏消毒后的奶,建议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乳制品,不建议购买及饮用街头现挤的鲜奶。吃熟透的牛、羊、猪肉及内脏。注意个人卫生,饭前勤洗手,加工食物注意生熟分开,不食生拌或未经煮熟的肉类,包括不要生吃牛、羊肉;吃涮火锅时,一定要煮熟煮透,烧烤、爆炒牛羊肉时,也要烤熟、炒熟才能食用。
预防布病系列短片四——生奶不能喝完整
预防布病系列短片五——羊羔接生后消毒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