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春以来,我县确诊多例布鲁氏菌病患者。由于布病多寄生于牛羊等牲畜身上,提醒公众尤其是畜牧从业人员提高警惕、加强防护,与这些动物接触时一定要小心,在使用肉食时,一定要煮熟。
随着夏季来临,羊肉消费需求大幅增加,加之外地羊肉大量流入,布鲁氏菌病的发病存在增多的可能,提前做好预防十分重要,下面就带大家去了解一下这种疾病。
什么是布鲁氏菌病?
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又称波浪热、懒汉病,是由布鲁氏杆菌引起的人畜共患性的传染--变态反应性疾病,是我国法定的乙类传染病,是世界性传染病,在我国绝大多数省(市、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甚至流行,布病的危害是双重的,即影响人类身体健康,又影响畜牧业发展,并可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人间布鲁氏菌病有哪些临床症状?
①发热:最常见症状,但热型不一,变化多样,典型热型为波浪式起伏,但目前少见,多为低热,间歇热、池张热、长期低热等。高烧时患者一般神志清醒,体温下降时,自觉症状增多并加剧。这种高热与病况相矛盾的现象为布病所特有。
②多汗:尤以急性期患者居多,特别是晚上出汗增多,体温下降时更为明显,可导致虚脱。
③关节肌肉痛:急、慢性期患者都可发生骨关节与肌肉的疼痛,急性期呈游走性,类似风湿病,主要在大关节,疼痛十分剧烈;慢性期的疼痛局限于某一部位,多持续性钝痛或酸痛。
④睾丸炎:布病的特征性症状之一,乃睾丸及附睾被累及所致,大多呈单侧性,可大如鹅卵,伴明显压痛。
⑤其他症状体征有乏力、精神不振、皮疹、肝脾淋巴结肿大、睾丸肿大、关节肿大、皮下结节出现,严重者丧失劳动能力等。
布病很严重吗?
布病临床表现是多种多样的,病情轻重差异也较大,尤其近些年非典型病例并不少见。其病理变化的主要特点是人体的所有组织和器官都可发生病理改变,损害广泛,其中最易受累的是肝、脾、淋巴结、骨关节、血管和神经系统,不仅间质细胞发生改变,而且实质器官的细胞也发生改变,具体表现为相互衔接的三个阶段:渗出、增生、硬化。
怎样治疗?
布病的治疗:对一般的布病病人首选药以四环素类抗生素并用链霉素治疗,如多西环素、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中的任何一种为主,其次以四环素类抗生素并用利福平,如多西环素,疗程6周,而对孕妇病例,则首选是利福平至少45天,如果利福平无效,使用四环素类抗生素,但禁用链霉素,其他事项谨遵医嘱。
人是怎样感染布病的?人传人吗?
布病的传染源为布鲁氏杆菌,而布氏菌贮存宿主较多,往往在家畜或野生动物中传播,如羊、牛、猪、犬等,通过其传播途径感染人类。其中羊、猪、牛在布病流行病学上最为重要,因既是动物布病的主要传染源,也是人类布病的主要传染源。鹿、犬和其他家畜居次要地位。
人布病患者可以从乳汁、脓汁、尿、阴道分泌物排出布氏菌已得到细菌学证实,但经过大量布病病例的调查分析,未发现有确切的证据证明通过病人而传染引起的病例。
感染后多长时间发病?容易诊断吗?
布病的潜伏期在一般情况下为1~3周,平均为2周,个别病例潜伏期长达1年之久,目前多数病例发病缓慢,少数起病急骤,一般类似感冒,易误诊。
人是通过什么途径被感染的?
一是经过皮肤黏膜直接接触感染,如直接接触病畜或其排泄物、阴道分泌物、娩出物;或在饲养、挤奶、剪毛、屠宰以及加工皮、毛、肉等过程中防护不当,可经皮肤微伤或眼结膜受染;也可间接接触病畜污染的环境及物品而受染;
二是经消化道感染,如食用被布鲁氏菌污染的食品、水或食生乳以及未熟的肉、内脏(如羊肉串等)而受染;
三是经呼吸道感染,布鲁氏菌污染环境后形成气溶胶,可发生呼吸道感染,这三种途径在流行区可两种或三种途径同时发生。
人容易得布病吗?得了布病痊愈后还能再得病吗?
人类普遍易感,无性别、年龄、种族等差异。
布病患者患病后可获得一定免疫力,但获得的免疫是不牢固的,免疫力是有限的,持续时间约为1~2年。
怀疑自己得了布病应做什么临床检查?
如果怀疑自己得了布病,医院就诊,同时做以下实验室检查,一是血象:白细胞半数正常或轻度减少,淋巴细胞相对或绝对增多,分类可达60%以上,血沉在各期均增速。久病者有轻或中度贫血。二是血清学和细菌学确诊:可到市疾控中心进行血清学和细菌学确诊实验。
如何预防感染布病?
预防为主,对检出的病畜,及时隔离治疗,必要时宰杀。病畜的流产物及死畜必需深埋,对其污染的环境用20%漂白粉消毒。
接犊(羔)助产、兽医、屠宰、皮毛加工等人员做好个人防护,穿工作服,橡皮围裙、帽子、口罩、乳胶手套及线手套。
1.饲养员、挤奶在工作中要按规定使用各种防护装备,不要赤手接触家畜。工作结束后应及时洗手、洗脸,工作场地要及时清扫、消毒,包括对使用的防护装备进行消毒。
2.屠宰工、兽医容易接触牲畜和病畜流产物,应防止布鲁氏菌通过接触、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播致病。因此,除了做好安全防护外,根据情况尽可能做全面的防护工作。在接触牲畜时应穿戴工作服、口罩、胶鞋或胶靴、围裙、橡胶或乳胶手套等。各种防护装备必须合理使用,工作结束后,用肥皂、高锰酸钾、新洁尔灭(苯扎溴铵)、来苏儿、含氯消毒剂等消毒液洗手,并脱下防护装备,洗净消毒,妥善保管。
病畜的奶和奶制品可用巴氏消毒(70℃,30分钟),也可煮沸消毒。病畜肉尸及内脏需高温处理或腌渍60天后再出售。生殖器官和乳房只能作工业原料或销毁。切忌食用生的或半生半熟家畜肉,生、熟一定要分开。防止饮水污染,加强水源管理,定期消毒。防止经呼吸道感染,如家畜圈舍经常消毒;粪便及时处理。虽然有预防布病的疫苗,但仍主张不要广泛使用。
(本文转自邓州疾控、图片来自网络)
赞赏